时间:2013-11-29 分类:城市管理
摘要:园林景观设计中,重视水体的造景作用、处理好园林植物与水体的关系,可以营造出引人入胜的景观。依据不同的地域和气候条件下对水边植物、驳岸植物、水面植物的配置结合不同的水景形成当地植物群落体系,营造植物空间层次,做到美化环境,净化水体,发挥生态景观效果。
关键词:园林,水景,滨水植物,配置
水景是园林艺术中不可缺少的、最富魅力的一种园林要素。古今中外的园林,对于水体的运用非常重视,在各种风格的园林中,水体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园林规划建设中,重视对水体的造景作用、处理好园林植物与水体的景观关系,不但可以营造引人入胜的景观,而且能够体现出真善美的风姿。各类水体的植物配置不管是静态水景,或是动态水景,都离不开花木来创造意境。本文结合自己的感受和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与分析滨水景观的植物配置。
一、不同的植物类型在滨水景观中的运用
根据植物与水分的关系,可分为水生、湿生(沼生)、中生、旱生等植物生态类型,它们在外部形态、内部组织结构、抗旱和抗涝能力以及景观表现上都是不同的。在园林应用方面,水景植物根据其生理特性和观赏习性可以分为水边植物、驳岸植物、水面植物三类,在不同的地域和气候条件下植物的种类又各不相同。
(1)水边植物
水边植物的作用在于丰富岸边景观视线、增加水面层次、突出自然野趣。在北方,常植垂柳于水边,或配以碧桃、樱花,或栽几丛月季、蔷薇、迎春、连翘,春花秋叶,韵味无穷。可用于北方水边栽植的还有旱柳、栾树、枫杨、棣棠,以及一些枝干变化多端的松柏类树木。南方水边植物的种类更丰富,如水杉、水蒲桃、榕树类、羊蹄甲类、木麻黄、落羽杉、乌桕、椰子等,都是很好的水边造景植物。
(2)驳岸植物
园林水体驳岸的处理形式多样,植物的种植模式也有很多种。在驳岸植物选择上,除了通过迎春、垂柳、连翘等柔长纤细的枝条来柔化岩石混凝土砖的生硬线条之外,还能在岸边栽植一些花灌木、地被、宿根花卉以及水生花卉如鸢尾、菖蒲等。另外,许多藤本植物都是很好的驳岸绿化材料,如地锦、凌霄等。
(3)水面植物
水面植物是水体绿化不可缺少的植物材料,可细分为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等。水面植物的栽植不宜过密,要与水面的功能分区结合,在有限的空间留出充足的开阔水面展现倒影及水中游鱼。南北水面植物的差别不是很大,有荷花、睡莲、菖蒲、鸢尾、芦苇等。漂浮在水面和沉入水中的则以水藻类植物为主,如金鱼藻、狐尾藻、水藓等。垂柳和迎春,让细长柔和的枝条下垂至水面,遮挡石岸,同时配以花灌木和藤本植物,如鸢尾、黄菖蒲、地锦等来局部遮挡但忌全覆盖、不分美丑,增加活泼气氛。
二、不同形式水体的植物配置方式不同
(1)规则式园林水体
水景多种多样,一般分为自然式和整齐式两大类,前者包括水池、溪流、瀑布等,后者包括整形式水池、整形式瀑布、喷水池等。文中只谈规则式水池旁边的植物配置。规则式水池的边缘线条简洁、轮廓分明,外形多属于几何形。大型整形水池主要在于取得倒影,经常保持一平如镜,旁边很少种植植物,以免遮掩了水中倒影和落入池中的树叶造成污染,而四周宜于铺设草坪或配置花坛,以形成开敞视野。小型水池中则常种植水生植物,甚至可以在水面全部栽满植被或者均匀整齐地摆放盆景,最好使用同一类植物。
(2) 自然式园林水体
大水面水体,大的水面植物配置一般宜采用大手法,即用高大的树种、成片成带的栽植方式。水体沿岸的植物在形态和色彩上的四季变化,是构成优美水景的重要因素。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可使滨水景观达到四季有景:如春季嫩绿色枝叶的落羽松、红棕色嫩叶的香椿;夏季满树粉红色花丝的合欢、黄花如伞覆盖的栾树;秋季具有秋色叶的池杉、水杉、落羽杉、三角枫、乌桕等;冬季可欣赏到苍劲枝干的苦楝、悬铃木、梧桐、构树等,都是用来丰富水景季相色彩的好材料。
小水面水体。此类水体多见于自然式水池或小溪流。宁静的自然式水池不宜种植五颜六色的花灌木,植物配置及树种选择种植一些高大的乔木为好,显示出大自然树林的朴素和宁静气氛。在自然式的水池旁配置竹类、棕榈科等单子叶植物,可以给人带来十分简洁、静雅、亲切的感觉。园林中人工造的小溪流不仅要在形状上采用自然式,而且在种植上应以自然和乡土树种为主,以显示出野逸的自然之趣。
三、植物在滨水景观设计中具有不同的功能与效果
(1)美化环境
滨水植物具有造景功能,并在城市滨水景观绿带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用不同的色彩点缀着滨水岸线及驳岸,使水面和水体变得生动活泼,加强了水体的美感。不同形态和色彩的滨水植物,会引起人们的各种心理活动和戏曲性效果,挺立在水中的宽叶香蒲和芦苇,阳光下的倒影或在薄雾笼罩的朦胧姿态,使人浮想联翩;月下的芦苇和荷塘的月色,诗一般的宁静,给人一种神秘之感;而菖蒲、睡莲、慈姑、鸢尾、千屈菜等,美丽的花朵竞相开放,迷人的色彩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p#分页标题#e#
(2)净化水质、固土护岸
滨水植物不仅有美化环境的作用,同时还具有净化水质的功能。针对城市滨水水系中存在的复杂多样的污染,在设计配置滨水植物群落时,应选择抗污染和对水污染具有净化生态功能的植物群落,目前已知对水污染具有较强的净化作用的湿生滨水植物有芦苇、香蒲、水葱、灯芯草、菖蒲、慈菇、凤眼莲、水花生、菱、杏菜、金鱼藻等。由于水系对物种迁移扩散的廊道作用,外来湿生水生生物如水葫芦、大米草、一枝黄花等对水系生态环境的影响已引起广泛的重视。总之,在城市滨水沿岸地带种植滨水植物会使水质清澈、水体生态稳定,并且能够美化水体景观、净化水质、保持河道生态平衡,因此说滨水植物具有重要的生态恢复功能。
用植物根系具有较强的穿扎固土能力,在坡面上和消落区(最高和最低水位之间的水位变化区)种植耐水湿的乔灌木和地被植物,一方面减少地表径流,另一方面防止或减轻水流、波浪对河岸的侵蚀和冲刷,起到固土护坡作用。同时,植物的根茎叶的生长对土壤具有改良作用,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改善了土壤结构与性能,提高了土壤持水性,增加了土壤抗侵蚀能力。所以岸边种植滨水植物既能保持水土起到固土护岸作用,又能提高河岸土壤肥力,改善生态环境,所以通过种植植物来固土护岸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可行的生态护坡形式。
滨水植物是良好的绿肥,又是好的饲草,它们营养丰富,生长很快,水中的氮、磷被它们吸收后转化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所以在种植滨水植物时,可有目的地挑选一些利用价值较高的滨水植物如绿萍、浮莲、水花生、水葫芦等。
所以在城市滨水沿岸地带有适当的选择不同滨水植物不仅能够美化水体景观还可以净化水质、保持河道生态平衡。
总的来说,在滨水地带各种滨水植物群落的合理布局和科学培育,帮助构建出滨水景观绿色型的生态水体,不仅美化了环境,更重要的是增进人们的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形成景观自然优美、生态功能持续稳定的城市水系和园林水景。
参考文献: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二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李尚志著.《滨水植物与水体造景》.第一版.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3](日)河川治理中心编.刘云俊译.《滨水自然景观设计理念与实践》.第一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吴家骅著.叶南译.《景观形态学》.第一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5]丁圆编著,滨水景观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80
[6]董冬,何云核,吴根松编著,水生植物配置与造景的探索,2007,13(5);59-61
[7]日本土木学会编《滨水景观设计》,孙逸增译,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版
[8]刘艳红,张显,许宪刚编著,水生植物在滨水景观中的应用研究-以济南市明水泉域水生植物配置为例,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07.35(20);6078-6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