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工程师职称论文发表浅析文化与景观设计

时间:2013-11-29 分类:城市管理

  摘要:本文从人的心理需求层次上,讨论景观设计与文化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对现代文化融入景观设计领域这一过程的了解,明确景观的文化现象特征,认识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以及文化因素的重要性对城市景观设计的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景观设计,文化

  一、景观与人的需求

  需求是激励的起点,也是动机的核心。人的任何活动都受制于人的内在需求,人的需求细分为若干层次,由最低级的生理需求,渐次上升为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直至最高层的自我实现需求。并认为自我实现需求的产生,有赖于前四类需求的适度满意,唯有基本需求获得满足的人才可能产生人类的最高需求,进而最大限度地体验与实现自身的价值。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们总是期盼对现实世界的体验在空间上得到扩展,在时间上得到延伸,在游憩中人们对景观的观赏、领略,便是满足人们以有限生命去体验无限世界这种内在精神需求的一种方法,故而应归属需求的高层次。

  景观设计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更加注重人、文化、自然的和谐,更加关注人、人的活动和需求。人与景观之间呈现出一种互动的关系,而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观景和景观,探讨的是一种对人与环境真实的关怀。

  二、景观设计与文化的互动关系

  (一)景观设计中的文化的内涵

  景观设计学一词的首次使用是在美国景观设计学之父奥姆斯特德设计纽约中央公园之时。景观一词延用到现在历经了数次内涵上的扩展,在不同的领域和时期,人们对其有不同的理解。从审美的角度讲,我们可以从其历史发展的进程理出发现——表现——再现这样一种过程。由最原始的自然景观上升到现在具有人文意义的、设计的景观,此种转变由人类最初的无意识形态产生的审美要求发展到人类有意识的创造出的审美需要,可以说,人类是逐渐将文化因素揉进环境中的。不同的种族、不同文化背景的地区产生着不同的环境面貌,这是一种社会自然现象。这种现象说明环境地域特色的形成跟文化是密切相关的。这种现象有历史的原因,也有地域的原因,在具体的设计实践中要求我们将这两方面的因素区别开来对待,只有将地域因素与时代性很好地结合才能创造出符合文化发展规律的环境面貌。

  (二)文化进程中的景观含义

  首先,在人类出现以前,是没有我们所指的\"景观\"这一概念的。即使我们能够想象某种情景:晴朗的天空、清澈的湖水、森林、草原和成群的动物等等,但这些只有依靠人的想

  象,通过人的描述才形成所谓的景观。接着是原始人类的出现。根据进化论的思想,适者才能生存,我们的祖先必须学会\"择地而居\"。

  然后是原始时期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几千年。这一时期是各个民族传统文化相对独立发展并定型的时期。文化活动成为人类社会的自觉,这种有意识的文化行为进一步强化了某些基

  于基因的理想环境的特征,并弱化了另一些特征,从而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特征的景观理想与景观模式。从埃及的金字塔群、古希腊古罗马的神庙建筑、中国古代的皇城和

  园林艺术到欧洲的宫殿和园艺,无不反映着文化对景观格局的强烈影响。

  现代社会,不同传统文化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并有逐渐融合成一种现代文化的趋势。在这种融合中,技术层面的因素一度占据了主导地位。西方社会生产力发达,技术先进,在

  现代景观设计领域中具有一定的优势。社会发展的飞速进程与传统文化的缓慢积淀形成了对比,我们正面临着传统文化的衰落与被融合的危机。

  景观设计就其本质上讲是一种对文化的表达。它是一种高度融合人类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复杂的人文行为。但是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要产生矛盾,两种矛盾的相互作用促进了事物的发展。

  三、现代文化对景观设计的影响和意义

  (一)现代文化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自1858年奥姆斯特德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建成,景观设计学走向普通人和独立的学科道路以来,文化早已走出了精神贵族们的世袭领地,来到尘世中摸爬滚打,不断影响甚至引领着世界景观设计的发展。

  1.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从20世纪30年代末开始,传统风格不再是当代设计师为我们这个技术社会设计创作庭院的典范。设计师们可以从绘画、雕塑、电影等一切领域中获取灵感。二战前后的现代文化及现代建筑理论促进了现代主义建筑逐步得以形成。现代主义对景观设计最积极的贡献并不在于新材料的运用,而是认为功能应当是设计的起点这一理念。使得景观设计从而摆脱了某种美丽的图案或风景画式的先验主义,得以与场地和时代的现实状况相适应。

  2.生态论理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在这一阶段生态意识在景观设计中也有所体现。设计师们从对形式美及优越文化的陶醉中,引向对自然和自然与人的关系的关注,开始了解并懂得植物比人工大坝更能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微生物比化学品更能持久地维持水体干净;泥质护岸比水泥护岸更经济持久;自然风比人工空调更有利于健康。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景观设计是人类生态系统的设计,一种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再生设计。景观设计学也不再仅仅是艺术化地布置植物和地形,而是可以经历种种客观分析和归纳的,有着清晰界定的学科。#p#分页标题#e#

  3.科学技术对于景观设计的影响

  20世纪末的高、新、尖科学技术的不断涌现也为这一时期的景观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新的灵感。科学思想本身作为当代文化的一部分,也在客观上促成了未来派、风格派、解构主义、超现实主义等流派的形成。塑料制品、合成金属、玻璃纤维、光线照明设备在设计公共景观时被大量使用,极大地丰富和扩展了景观设计的表达语言。

  (二)现代文化对景观设计发展的意义

  现代景观设计的一大特点就是它为大众而设计。因此,在当今多元文化的影响下,环境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人群的文化需求,这样才能体现出环境对所有人的关爱精神。

  现代景观设计本身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知识渗透的广度可以概括艺术、建筑、人文、历史、心理、地域、科技等力一面。即使是传统景观仍可以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类。并且,从今天的视角看,传统的纯自然景观之所以能够成为景观,是因为它们和人类之间产生了一种交流,这种交流恰恰是精神因素使然。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特别是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具

  有地域性、历史性、民族性、宗教性等特点,它也可以说是人们在生存过程中的一种心理需求。生存在不同区域的人们由于地理环境以及宗教信仰等的不同创造着不同的环境文化,这就创造了灿烂的地域文化特色。

  四、景观对文化的挖掘与渲染

  现代景观设计中所面临的最重要和难以解的问题是如何处理文化因素的表现问题。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相对于文化因素来讲就是要实现文化价值的不断提升。只有从纵向的历史角度以及横向的地域角度找到准确的坐标点,才有可能在景观设计中创造出符合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文化因素。现代景观理论中所提倡的环境设计对文脉的重视以及精神场所的建造归根结底都是由设计中对文化因素的表现以及景观受众的认知程度来决定的。

  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都在于感发心情和契合心情而得到的一种美的享受。例如,寂静的月夜、平静的山谷、蜿蜒的小河、肃穆的星空,或是草棚、街道、寺庙、船只。这里景观文化的意蕴不在于景观自身,而在于唤醒人们内心最隐秘处所能体验和创造的东西,在于感动和激发人心最深处无数潜在力量的东西。文化对景观的挖掘、渲染的使命就在于这种唤醒,它使人们能在赏心悦目的游览中来去自如地想象,在悠闲自得的漫步中去体验万物的和谐和静穆。

  五、结语

  在文化观念上,中国哲学并不把文化看成是独立于自然之外的事物,而看成是由自然引发和派生的。景观设计不是人类凌驾于自然之上的工具。城市景观设计的本质是协调城市文化、生物、物理要素在进化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事实上在人类早期居住的原始部落中,我们不难发现那种自然与文化之间和谐的韵律与美感,而在今天的城市景观设计中,那些体现基本的科学前提和最朴素的设计要求,就是将文化与自然有机地结合,达到相互间的均衡,促进城市及城市中的人类群体及其文化向更有利于自然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学安主编,城市园林绿化经济管理,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

  [2]:屠如骥主编,旅游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1986

  [3]:隆瓦边斯卡娅著,黄海华译,城市建设艺术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4]:卡伦著 刘杰 周湘津译 ,城市景观艺术,天津大学出版社1998

  [5]:黑川纪章 共生城市 建筑学报

获取专业指导

最新文章

服务流程

关闭

悠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