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11-29 分类:城市管理
摘 要: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使得原本就十分脆弱的城市环境承受着巨大压力。文章通过对城市风景园林生态设计的涵义、基本原理、设计程序进行了阐述,为后续进行有效的城市风景园林生态设计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景观设计评职称论文,风景园林,原理,设计
引 言:目前全球有半数人口居住在都市区,到2050年,预计将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居住在都市区。就中国的情形看,无论是大都市,还是中小城市,其人口都在\"爆炸\"性的增长,来自四面八方的流动人口正在急速地向都市迁移。这种增长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城市迅速地向其四周的郊区扩张,而且是一种盲目的无序的不计后果的扩张。这种由经济长期高速增长所带来的城市化运动,还将继续发展下去。据估计,到2020年左右,中国的城市化程度有可能将达到60%。
这种人口不断向都市区集聚的潮流,使得原本就十分脆弱的城市环境承受着巨大压力。人的整个生命过程需要空气、阳光、水、食物、能量、衣服、住房、道路等来维持,同时产生排泄物和各种垃圾,所有这一切的背后隐含着巨大的环境成本,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人类的生存空间将会怎样?人类的生命依然能够健康的延续吗?
一、城市风景园林生态设计的涵义
生态设计是指注重对自然生态的维护和协调,以及人为的生态环境设计。城市风景园林生态设计是将生态观念即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念渗透到园林的设计中,不仅对园林使用者要达到最优化,而且对自然环境也要达到最优化,要尽可能地保护或恢复环境,同时为人们创造满足视觉景观美、内涵丰富、有益健康、令人愉快和安全的环境,达到合理利用资源和满足人们需要的目的。
二、风景园林生态设计的基本原理
景观设计学以生态思维为其悠久历史之核心,但也正是设计中的生态意义使景观设计这一职业出现分异,其一极强调对生态过程的组织和条理,其另一极则强调艺术和美的表达和再现(Mozingo,1997)。这种由来已久的分野到生态设计中应得到溶合。
景观生态设计不是一种奢侈,而是必须,因为它关系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关系到每个人的安全和健康,也关系到人类的持续。如果把生态设计理解为远离城市的丛林中或自然保护地的设计,或是环保主义者在其后院的一种实验,或是认为只能在城市中的样板区的一种摆设,那是对生态设计的偏见,至少是对现代和未来生态设计概念的不理解。
景观园林生态设计是一个过程,一种\"道\",而不是由专业人员提供一种产品(Cunha,1997)。通过这种过程使每个人熟悉特定场所中的自然过程,从而参与到生态化的环境和社区的建设中。生态设计是使城市和社区走向生态化和趋于更可持续的必由之路。
景观园林生态设计更是一种伦理。它反映了设计者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是每个设计师的最崇高的职业道德的体现。已故景观设计专业泰斗Sassakii说过,景观设计师可以给地球带来深刻的变化,同样,他也可能陶醉在乐衷于鸡毛蒜皮般的艺术的自我表现之中。有了对社会和土地的责任感,景观设计师才有可能选择前者。
景观园林生态设计是经济的,生态和经济本质上是同一的,生态学就是自然的经济学(Nature\'s economy)。两者之所以会有当今的矛盾,原因在于我们对经济的理解的不完全性和衡量经济的以当代人和以人类中心的价值偏差(俞孔坚,1998).生态设计则强调多目标的、完全的经济性。
景观生态设计,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对某一尺度的景观进行规划和设计,它是把景观作为一个生命系统来考虑。景观是―片土地和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的综合体。在―切景观生态系统中,至少存在如下几个层次的生态关系。
三、风景园林生态设计的程序
景观生态设计的核心原则可以这样来描述:对于任何生物、人工、自然与社会系统,能够提供维持其健康与幸福所必需的环境,就是这个系统最适宜的环境。这一原则并不受尺度的限制,它既适用于一家后花园的植物种植,也可以指导一个国家的发展。
风景园林的生态规划与设计过程可分为如下步骤:
1.探求设计场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和机遇。人类面临众多的社会、经济、政治及环境等问题和机遇。景观规划与设计要解决的是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
2.确立规划设计目标。目标是对未来景观的清晰的描述,目标一经确立,意味着相关人员或机构己对第一步中确认的问题和机遇给予了确认。目标的确定是解决问题的组成部分。目标的确定依赖于文化和政治系统,但应尽可能使与目标有关的人参与到确定目标的过程中来。
3.景观分析,确定区域尺度。这一步包含各种尺度等级,如区域尺度、城市尺度、特定场地尺度等。每一尺度等级的组织均有其自身的特性,某一等级尺度的整体即为更高等级的组成部分。
4.景观分析,地方尺度。对更为具体的规划与设计的区域上发生的过程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地方尺度的分析,主要是为了获得对自然过程、人类计划和活动的认识,包括对区域内的物理、生物及社会元素的相关资料的收集。
5.目标场地的概念及多解方案。这一步需要针对目标场地建立景观概念,并围绕这些景观概念提出多种预景方案,对其做进一步的景观分析。在通常情况下,设计师运用自身拥有的各种知识、技巧和经验,对调查和分析阶段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综合性的逻辑思考和丰富的想象,从而形成规划区的景观概念。#p#分页标题#e#
6.景观规划。景观规划是将最优秀的景观概念和待选方案综合在一起,这一步是规划过程中的关键。景观规划强调对自然与社会的综合考虑。一个景观规划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多少与本景观规划的人员和机构参与到规划的决策过程中。有许多这样的事例,政府或某一部(局)、某一单位、某一房地产公司突然宣布某一项目的规划方案或规划设计方案,该规划方案事先未同关系紧密的有关人员协商和探讨,结果常常会遭到激烈的反对。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使有关人员参与到规划过程中来,征求他们的意见,并将好的意见融入到规划方案之中。这样做可能会使前期规划耗时更长,但却能使规划方案成功率比较高,为景观设计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7.景观设计。景观设计是在已定的景观概念方案下,运用景观与外部系统的生态关系原理、景观内部各元素之间的生态关系原理、景观元素内部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生态关系原理、景观生命体与其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原理、人类与环境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关系原理,进行景观设计。
四、结束语
因此,风景园林的生态化设计是要使园林植物在城市中合理再生,增加积蓄和持续利用,形成城市生态系统的自然调节能力,起着改善城市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和积极作用。身为设计人员,必须重视园林设计中生态学的运用,使园林、人、城市三者之间只有相互依存,融为一体,才能真正充分满足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峰.城市绿地植物景观生态设计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0,(09).
[2]俞孔坚.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3]王向荣,林箐.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宋平,杨柳青. 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生态设计观与现代园林植物景观[J]. 广西园艺,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