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评职范文试论现代园林植物造景的重要性

时间:2013-11-29 分类:城市管理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膨胀、用地紧张、环境恶化,人们发现园林绿化、建设生态园林是解决环境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近年来,我国园林绿化建设较注重植物景观、注重生态效益,改善和提高了环境质量。

  关键词:园林植物,植物造景,生态园林

  1 植物造景的定义及发展方向

  植物造景定义为:\"利用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并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其主要特点是强调植物景观的视觉效应,其植物造景定义中的\"景观\"一词也主要是针对视觉景观而言的。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景观的内涵也随着景观的概念范围不断扩展,传统的植物造景概念、内涵等已不能适应生态时代的需求。植物造景不再仅仅是利用植物来营造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它还包含着生态上的景观、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应该看到,植物造景概念的提出是有其时代背景的,并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因此,植物造景的内涵应体现其美学效应、生态效应和时代特色及三者间的和谐统一。

  近年来,我国园林绿化建设较注重植物景观、注重生态效益,改善和提高了环境质量。但仍有些地方进行园林绿地建设及城市规划时只重经济效益而轻植物生态效益,破坏了生态环境。我国古人造园配景,师法天地造化,处处借天然景色,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我们要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在现代园林建设中,植物配置既要发扬我国师法自然的传统特点,又要吸收国外植物造景之精华,不断发展创新,使\"回归自然\"成为现实。且要树立大园林观念,以生态学为指导,以植物为主体,建立一个完善、多功能、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这也是对我国传统园林中\"妙及自然,宛自天开\"等自然山水园林理论的新发展,使植物造景的科学性、艺术性及适用性在生态园林的建设中日臻完善。

  2植物造景的设计程序与原则

  2.1程序

  首先进行现场踏勘,根据不同景区的地形地貌和可利用的植物、山石、水体作出景观设计,然后画出植物景观的平面布置图和立体效果图,再作出种植设计和建筑设计。

  2.2原则

  2.2.1要符合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

  如街道绿化的功能是蔽荫,同时要考虑组织交通;医院庭园则应注意周围环境的卫生防护和噪音隔离,在医院周围配置密林,而在病房和诊治区的庭园多植花木供休息欣赏等。

  2.2.2考虑园林艺术的需用

  既要考虑植物造景的场所适应规则式配置或自然式配置,又要考虑平面疏密和竖向轮廓以及色彩搭配等。

  2.2.3注意生态要求和符合植物特性

  一方面,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使所植植物的生态习性与栽培地点的生态条件基本上得到统一;另一方面,为植物的正常生长创造适宜的生态条件,这样才能使其成活。

  2.2.4注意种植的密度与搭配

  根据园林的不同性质和条件,确定树木花草的比例。

  3 植物造景的方式

  (1)孤植 指乔木的单株种植类型。孤植造景是园林构图艺术上的需要,孤植树可作为园林局部空旷地段的主景,同时具有遮荫功能。

  (2)对植 两株乔木或灌木按照一定的轴线关系相互对称或均衡的种植方式。这种造景方式主要用于强调公园、建筑、道路、广场的入口,同时具有结合蔽荫给人提供休息的作用。在园林空间构图上,对植是作为配景使用的,用它来衬托整齐、严谨或肃穆的气氛。对植可分为规则式对植和自然式对植两种基本形式。

  (3)列植 也称行列栽植。指乔木或灌木按照一定的株行距成行成排的种植形式。这种造景方式常见于行道树和绿篱的种植。

  (4)树群种植 或称树丛种植。其中由单一树种组成的群称为纯种树群;以一种为主,配以适量的其它乔灌木组成的树群称为混合树群。在种类搭配上除考虑生态习性、种间关系外,一般采用针、阔叶树搭配,乔灌木搭配,并注意叶色的组合,形成具有丰富的林貌和四季季相变化的人工群落。

  (5)林植 在大面积的园林中表现为风景林。有纯林和混交林两种形式,纯林一般具有整齐、壮观的艺术效果,但景观单一,病虫害容易大面积发生。混交林由多树种组成,林相复杂,景观丰富。

  (6)绿篱种植 成行密集种植乔木或灌木,经过修剪整形或不加修剪使其枝叶衔接形成篱垣。绿篱起源于西方古庭园。绿篱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围护作用外,常用作分隔空间和屏障视线,也可作为花坛、喷泉、雕塑的背景。

  (7)垂直绿化 利用攀援植物绿化墙壁、栏杆、棚架及其它的垂直物。

  (8)草坪种植 草坪具有改善环境的作用。可以滞尘、阻止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地面的热辐射等。草坪在景观上如绿色的地毯,柔美轻快,对其它景物能起着很好的衬托作用。

  (9)花坛 是以草本花卉为主的众多植株的集合体。以艳丽的花卉群体色彩表现花坛的图案纹样或模拟造型,具有工艺美的表现特点。花坛作为主景时,大多设在大门和建筑前广场上或主要道路口交叉广场中心。作配景时,常设于道路、广场两侧,以带状、花缘和花径形式表现。#p#分页标题#e#

  4植物造景的优越性及妙用

  4.1利用园林植物表现时空变化

  园林空间是包括时间在内的四维空间,这个空间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相应地发生变化的,这主要表现在植物的季相演变方面。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形成了\"春天繁花盛开,夏季绿树成荫,秋季硕果累累,冬季枝干苍劲\"的不同景象,由此产生了\"春风又绿江南岸\"、\"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特定景观。随着植物的生长,植物个体也相应变化,由稀疏的枝叶到茂密的树冠,对园林景观产生了重要影响。根据植物的季相变化,把不同花期的植物搭配种植,使得同一地点的某一时期,产生某种特有景观,给人不同的感受。而植物与山水、建筑的配合,也因植物的季相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的画面效果。

  4.2利用园林植物创造观赏景观

  植物材料是造园要素之一,这是由园林植物独特的形态、色彩、风韵之美所决定的。园林中栽植的孤立木,往往因其浓冠密覆或花繁叶茂而格外引人注目。银杏、银桦、白扬主干通直,气势轩昂,松树曲虬苍劲,这些树往往作为孤立木栽植,构成园林主景。

  几棵树按一定的构图方式配置形成树丛,既能表现树木的群体美,又表现树木个体美;既在整体上有高低远近的层次变化,又能形成较大的观赏面,而更多的树木组合如群植,则可以构成群体效果。如\"万壑松风\"、\"梨花伴月\"、\"曲水荷香\"都是人们喜闻乐见的风景点。选一种有花有果可赏的树木,造成一片小型群植,即通常所说的纯林,如我国传统喜好的竹林、梅林、松林,在园林中颇受欢迎;还可以利用树木秋季变色造\"秋色林\",如枫香、乌桕、银杏、槭树、黄栌、重阳木等都可以形成\"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景观,这种形式在园林绿地中既可以成为构图主景,又能作为屏障,掩盖某些不美观的地方。值得注意的是,多种树种的配置必须主次分明,疏密有致,由一种或两种为主,突出主题。

  色彩缤纷的草本花卉按照一定的构图方式,组成美丽的图案画面,就是通常所说的花坛。它是利用花卉植物的色彩来吸引众人,一般在城市广场中心、大门口和建筑前的广场上常以各式各样的花坛作为主景,有较强的景观效果。

  4.3利用园林植物创造空间

  城市园林绿地不仅能用建筑、山水等来分隔空间,而且利用植物材料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中国画讲究\"疏能走马,密不透风\",植物配置也同理,根据需要可以将绿地划分为各种空间。一般地说,植物布局应疏密错落,在有景可借的地方,树要栽得稀疏,树冠要高或低于视线以保持透视线;对视线杂乱的地方则要用致密的树加以遮挡,用绿篱来分隔空间是最常见的方式。这样既能达到减弱噪音,构成封闭、安静的街头绿地的目的,又能与城市道路绿化相结合,为过往行人和附近居民提供小憩场所。

  4.4利用园林植物改造地形

  园林中地形的高低起伏,往往使人产生新奇感,同时也增强了空间的变化。利用植物则能强调地形的高低起伏,地形较高处种植高大的乔灌木,能加强高耸的感觉,种于凹处使地形平缓。园林中有时要强调地形的起伏变化,常采用挖土堆山的方法,此举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若能用植物来弥补地形变化的不足,则可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4.5利用园林植物表现衬托效果

  植物的枝条呈现一种自然的曲线,园林中往往利用它的质感以及自然曲线,来衬托人工硬质材料构成的规则式建筑形体,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两种材料的质感。现代园林中往往以常绿树作雕塑的背景,通过色彩对比来强调某一特定的空间,加强人们对这一景点的印象。建筑物旁的植物通常选用具有一定的姿态、色彩、芳香的树种。一般体型较大,立面庄严,视线开阔的建筑物附近,要选干高枝粗,树冠开展的树种;在结构细致、玲珑、精美的建筑物四周,要选栽一些叶小枝纤,树冠致密的树种。

  植物与山石相配,要表现起伏峥嵘,野趣横生的自然景色,一般选用乔灌木错综搭配,树种可以多一些,树木姿态要好,能欣赏山石和花木的姿态之美。

  4.6利用园林植物表现意境效果

  植物不仅能令人赏心悦目,还可以进行意境的创作。人们常借助植物抒发情怀,寓情于景。例如用松柏苍劲挺拔、蟠虬古朴的形态,来比拟人的坚贞不屈、永葆青春的意志;腊梅不畏寒冷、傲雪怒放,常常被喻作刚毅的性格。园林绿地可以借鉴植物的这一特点,创造有特色的观赏效果。避暑山庄的\"万壑山庄\"、\"梨花伴月\"便采用植物造景来营造出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5应注意的问题

  (1)植物造景应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根本,避免单纯追求园林的形式美。

  (2)植物造景应多种形式并存,在植物配置上应乔灌草相结合,常绿与落叶相搭配,尽可能丰富植物种类,坚持物种多样性原则。

  (3)因地制宜,植物种类的选择上应以乡土植物为主,外来物种要经过引种驯化和区域栽培试验、优选后才能大面积推广应用。

  (4)改建、扩建和新建园林,应尽量保留原有的乔灌林,尤其是古树名木。

  参考文献:

  [1]瞿易.论园林中的植物造景[J].中国园林,1997,(4):50~51.

  [2]田晔林,刘克旺.论我国园林植物造景[J].湖南林业科技,2001,(2):86~90.#p#分页标题#e#

  [3]王鹏飞,于卫云.浅析园林建设中的植物造景[J].中州建设,2002,(5):31~32.

  [4]候庆云.浅谈植物造景在城市绿化中的作用[J].北方园艺,2002,(2):29.

  [5]易小林,秦华,刘垒.当前植物造景中的几个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园林,2002,(1):84~86.

  [6]莫计合,陈瑜.园林植物造景几个问题的分析与探讨[J].湖南林业科技,2002,(3):86~88.

获取专业指导

最新文章

服务流程

关闭

悠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