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郑州海马公园设计

时间:2013-11-29 分类:建筑设计

摘要:应用建筑与环境认知理论,探索了在居住区环境与建筑设计中,结合居住行为创造丰富的居住建筑体验的设计理念与方法。并以郑州海马公园小区为例,详细分析了该工程项目的规划、环境景观及建筑设计的具体构思。

关键词:建筑体验 居住区 环境 建筑 设计

1 总体说明

郑州海马公园位于东风东路和商都路的东北角,南临商都路,西临东风东路,东临普惠路,北临福禄街,用地形状基本呈五边形,东西长约250m,南北约305m,用地面积为63191.3m2,约94.79亩,总建筑面积约234648.944平方米,其中地上住宅190122.644,邻里中心3839.25平方米,地下室40687.0平方米。该项目地处郑东新区两大主要成熟干道的交叉口,地理位置醒目,周边各种基础设施较齐全,东风东路因有东风渠水系为依托,在东区目前已经与七里河、熊耳河、贾鲁河一起形成郑州市的一条生态景观轴线,这里环境优美,交通方便,配套完善,是未来办公、科研、居住的理想场所。本项目又是海马(郑州)房地产有限公司在郑东新区开发的重点项目,应做到品质高、质量好、环境优美、绿色环保,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2 设计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更多的体现对环境的主体和环境的创造者—\"人\"的关怀,创造有序而和谐的生活环境。从住宅、道路、环境、公用设施配套多方面出发,营造出更加人性化、生态化、艺术化的居住空间环境。将海马公园作为一个场景融入城市之中,参与城市意象与功能的塑造,成为具备城市可读性的功能区域,为城市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从规划入手,总体考虑,力求布局合理、空间紧凑,环境宜人,充分利用土地、合理组织自然采光、通风,降低能耗,实现新一代绿色花园式居民住宅小区的建设目标。

\"海马公园\"定位为以郑州新站商务区高层商务人士,周边功能组团高层商务人士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居住为主要功能的中高档城市综合体。

\"海马公园\"的核心规划理念可概括为城市、空间、生活。

城市:海马公园将作为城市的一个场景融入城市之中,参与城市意向与功能的塑造,成为具备城市可读性的功能区域,为城市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空间:打造属于\"海马公园\"的空间概念。融入城市空间的流动性整体空间将成为\"海马公园\"的最大空间特色。

生活:\"海马公园\"将营造\"优雅的城市生活\"。生活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将在\"海马公园\"得到最大的满足。

3 规划设计

3.1分区布局,紧凑合理

根据地形及城市规划要求,整个地块设计9栋高层住宅及一座邻里中心。住宅建筑层数为28、33层,邻里中心为3层,建筑高度最高为99.7米。根据地块的位置、形状,将邻里中心布置在场地的东北角,有利于居民使用及后期经营管理;将9栋高层住在满足日照及控制高度的要求下,按不同的建筑体量、高度等围合小区中心绿化进行精心的布置,西侧布置4东,东侧布置5栋。通过建筑本身所具有的元素,结合小区景观绿化,使小区内部空间与城市空间相互渗透,有机结合。建筑朝向都按南北方向布置,东、西两侧建筑相互错落,从而有利于建筑的日照及通风,建筑之间南北距离不小于50米,东西向间距不小于23米,满足日照及环境、卫生要求。

9栋高层住宅建筑外侧紧邻城市绿化空间,内侧围合中心景观绿化,内外相互渗透,整体形成与城市完美的结合;邻里中心结合市政交通布置在场地的东北角,融入到城市空间中。

3.2简洁顺畅安全的交通体系

场地内设置外环式机动车交通系统。沿城市道路布置地面停车,合理组织地下车库出入口,实现真正的人车分流。而区内道路为归家步行林荫道或绿化景观带,紧急状态下亦可成为消防车道,宽度及登高面均满足消防要求。区内均为自然式绿化体系,田园式的道路布局,铺地采用丰富的材质,步移景异,观景回家。

4环境景观设计

环境布局充分考虑人性化需要,借鉴了城市意向理论,将小区内道路、场地、节点相结合,形成完整的居住区环境意向,加强居民对环境的控制感和归属感。在区域内形成带状或块状的共享绿化空间,总体绿化为宅前景观绿化,沿外环道路的景观绿化,中心景观绿化。利用贯穿小区的步行系统、生态绿化带、流水系统等把小区院落空间及中心绿地的景观绿化连为一体,互相渗透,从而形成小区点、线、面组合起来的完整绿化景观环境体系,形成一个整体高雅脱俗,舒适方便,富有情趣的现代居住社区。

小区中心绿化主要以常绿灌木及乔木配以鲜艳花卉及草坪,并设置多样园林小品:趣致的铺地、喷泉、流水、雕塑及儿童和老人游乐场等。各种活动场地结合日常生活,形成交往空间、休息空间、亲子空间等。本设计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相结合的原则,配以精美的硬质景观及时尚花卉灌木和植栽为主的绿化,力图创造一个色彩缤纷,四季分明的景观环境,营造出有文化底蕴、动感、欢乐、温馨、优美的居住气氛。在绿化景观设计突出文化、休闲、优雅的东方美学特色,体现中原地区深厚的历史内涵、文化底蕴。

在不同尺度的环境中,各种感觉按其重要性形成分级,园林中应强调质感与空间中运动路线的变化。身体位置、运动方向、路线曲直、速度变化、铺地质感等在设计中都应成为考虑的因素。小区以绿坡与浅溪为景观主体,清溪环绕,小桥流水,连接各种休闲广场,空中花园形成多层次的绿化。每户均有室内花园,使每户均可得水得绿得景,并多层次构筑邻里交通交流平台,形成住户强烈的社区感,促成一种真正有力量的邻里空间。#p#分页标题#e#

整个小区的布局为小区外环路——高层住宅建筑——中心景观绿化。小区功能分区明确,道路、交通组织清晰,景观设计优美。

5建筑设计

5.1平面布局

1.各个单体建筑采用了朴素的行列组合的形式,同时又注意了建筑单体前后之间的相错和避让,使建筑空间组合富于变化,在功能上使人们对建筑的普遍关切在建筑规划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单体设计正南北朝向,前后间距均满足日照要求,围而不合的布局,同时兼顾最佳自然采光、通风和最佳景观视野的双重标准。

2.住宅户型:设计户户朝南,尽量追求明厨明卫,动静分离,注重人体尺度和生活细节尺度的把握。控制公共交通面积,提高标准层有效使用率。

3.住宅单体通过不同面积户型的拼接和组合,创造多样的建筑单体造型,采用清新淡雅、自然朴实的现代建筑立面设计风格,结合当地材料和地方色彩,重塑明朗、大方的住居区新形象。

4.户型面积配比:依据委托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本次设计套型建筑面积从90平方米~140平米。

5.2立面设计

建筑形象体现现代简约的\"Art Deco\"建筑风格,全区强调造型的完整性、统一性和协调性,遵循现代、新颖、简洁、高雅的设计原则。

5.3建筑的交通组织

主楼均为塔式建筑,设置剪刀楼梯,每个单元设置两部电梯,共设置34部电梯,其中17部消防电梯,吨位为1000kg,速度为2m/s;邻里中心设置1部电梯。电梯的相关参数均参照国标图集选用。

获取指导 论文模板

最新文章

服务流程

关闭

悠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