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11-29 分类:建筑设计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工作经验,对建筑工程中主要项目的施工技术操作过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可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操作程序
1基础施工
基础施工是建设工程的第一施工程序,因此,必须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为施工建立的必备条件,主要是通水、通电、通交通及平整场地。
1.1定位放线
放线是根据施工的需要,把设计图纸的房屋按照设计要求测定到地面上,为施工提供各种标志,作为按图施工的根据。房屋放线是根据已测设的主轴线方位,详细测定房屋各轴线交点位置,并用木桩(桩顶钉小钉)标志出来,通称为\"中心桩\"。再据中心桩位置,按基础设计宽度,用石灰撇出基槽边界线,又叫基槽放线,并在基槽外各轴线的延长线上钉施工控制桩,作为开挖基槽后各阶段施工中确定和校对轴线位置的依据。这种控制桩一般钉在槽边外2~4m(最好与中心线距离为整米数)处,应在不受施工干扰并便于引测和保存桩位的地方。
1.2基槽开挖
在房位及轴线均已确定的条件下,按设计基槽宽度与放坡要求,撒放挖槽灰线,槽边放坡要视地基土性质,基础埋深和地下水位高低而定。基槽开挖后,应经常检查基槽的土质情况,基槽边坡的状态是否有塌方的因素。在天然含水量较多的土层中开挖基槽,要特别注意施工安全,若有危险时,应加临时支撑,以防塌方。当基槽挖到设计深度时,必须通知质检、设计等有工单位进行基槽检验,验槽时,应详细观察土层的土质情况,若基槽土层发现有异常现象和松软土质,为检查土质变化情况,用钢钎作标记,钎探时应做好记录和绘制好平面位置图,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当基槽挖到设计深度时,基底老土层不得扰动和松浮土回填,做好刷帮清底工作,并注意基底平整,如发现基底土层局部有异常现象,如空洞、软松土等,必须妥善处理,方可继续施工。
1.3基础砌筑
基槽验收后,即可按基础的结构形式进行基础砌筑。在一般房屋建设中,采用条形基础的较多,垫层一般选用三合土或CIO混凝土,基础选用砖及毛石等砌筑材料,条形基础的施工过程是:做垫层,分层砌筑大放脚,及基础墙体铺设防潮层等;一般柱下钢筋混凝土单独基础的施工工序是:浇筑素混凝土垫层、扎基础钢筋、立模板、浇筑混凝土、养护、拆模等。
2墙体砌筑
2.1墙体的分类与作用
2.1.1墙体的分类
墙体按其作用和构造形式可分为,承重墙、非承重墙、维护墙。维护墙和分隔墙从房屋平面位置可分为内墙、外墙、山墙;从墙体采用的材料可分为砖墙、石墙、轻质墙、框架(填充)墙等;按墙的不同装饰分清水墙、混水墙。在一般房屋建设中,通常均按墙体厚度分为:490mm(二砖)墙、370mm(一砖半)墙、240mm(一砖)墙、180mm(一平一立)墙、20mm(半砖)墙等。
2.1.2墙体的作用
墙体是房屋的主要部分之一,其主要作用是承重、围护和分隔。
承重作用:墙体在房屋建筑中,作为承重构件的一部分,各层楼板和屋面的荷载是通过墙体结构而传到墙下的条形基础上,通常称这种墙为承重墙。围护作用:主要是挡风、阻雨、隔声、防寒、隔音等。这些功能主要是在外墙上,内墙只有隔音功能。
分隔作用:根据房屋使用的功能要求把房屋分隔为各种大小形状不同房间的墙体,通称为隔墙,隔墙除使用需要外主要是隔声和防干扰。
2.2墙体的组砌
砖砌体是由砖块和砂浆通过各种形式的组合而搭砌成的整体。要想形成牢固的墙体,砌筑时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必须控制水平灰缝的厚度。按规范规定,灰缝一般为l0mm。最大不超过12mm,最小不少于8mm。水平灰缝太厚,在受力时,砌体压缩变形增大,还可能使砌体产生滑移,这对墙体结构很不利;如灰缝过薄,则不能保证砂浆的饱满度,对墙体的枯结力削弱,影响整体性,同样竖缝亦应控制厚度保证粘结。
(2)砌体中的砖块必须错缝砌筑。砖砌体由一块一块砖,利用砂浆作为填缝和粘结材料,组砌成砖墙。为了使它们能共同作用,砌筑时必须错缝搭接。
(3)墙体之间的联结应牢固。一幢房屋的墙体,都是纵横交错,互相支撑,拉结形成所需空间的整体。所以墙体之间的连接十分重要。理论上认为:两道相互接合的墙体,应该同时砌筑。但实际实施中往往难以保证,为此需要有接合的方法,在砌筑上称为接槎。要保证墙体连接牢固,则接槎应严格符合规范规定。砖墙接槎质量的好坏,对整个房屋的稳定性相当重要,接槎不符合要求时,在砌体受到外力作用和震动(如地震)后,会在墙体之问产生裂缝。
3构造柱与圈梁的施工
在抗震设防区域,砖混结构都要设置圈梁和构造柱,它们和墙体结合成一幢房屋的整体。
(1)对构造柱,应先把钏筋绑好后,清理柱子根部的落地灰等杂物,并用水冲刷干净,然后支撑构造柱两侧的模板。模板要支牢夹紧,用支撑法或螺栓拉结法使之牢固。丰要防浇灌混凝土时胀模及漏浆。
(2)浇灌混凝土,要求先浇灌构造柱,在全部构造柱浇灌完毕后才可进行圈梁等处浇混凝土。混凝土要控制坍落度防止漏浆;另外由于构件较小,振捣时要适当,不要过振。浇灌混凝土时,应分构件、分强度等级、分楼层做好混凝土强度检测用的试块。试块制作后,应送标准养护审进行养护,待试模中混凝土表面干燥后,在其上用墨笔写出强度,部位浇捣日期。#p#分页标题#e#
(3)对圈梁,可先绑钢筋后支模板,也可先支模板后绑钢筋。因为模板只有侧模,以那个种有那个工种可先上。侧模立在横担上,待钢筋完成后把模板上口卡住,保持模板的断面尺寸。模板也要防止胀模和漏浆。
(4)检查钢筋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主要内容是检查构造柱钢筋直径,箍筋直径和间距,检查圈梁断面尺寸、主筋直径和箍筋间距,以及钢筋长度不够处的搭接长度是否足够,垫块是否垫好,保护层是否符合要求。
(5)现场养护。混凝土的养护要根据水泥品种和气候情况不同,采用不同的养护时间,一般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和浇水,养护时间一般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的或有抗渗要求的不得少于14d。
(6)拆模。构造柱和圈梁,由于都在砌体中,因此浇灌后2~3d就可以拆除侧模板。除非圈梁中有代替过梁的部位,需等到该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后,才能拆去底模板。
4柱子吊装方法与操作要点
4.1吊装方法
根据起吊中柱子运动的特点区分,有\"旋转法\"和\"滑行法\";根据使用起重机的数量区分,有\"单机吊装\"和\"双机抬吊\";根据柱子吊起后柱身是否能保持垂直状况区分,有\"垂直吊法\"和\"斜吊法\"。一般在中小型柱子吊装施工中单机吊装\"施转法\"比较常用。
4.2柱子垂直度校正方法和操作要点
柱子的平面位置在临时固定前大多已校正好,此后主要是校正柱子的垂直度,校正方法有敲打楔子法、敲打钢钎法、丝杠千斤顶平顶法、钢管支撑料顶法等。校正柱子垂直度的操作要点如下:
(1)柱子的垂直度一般在纵横轴两个方向都有偏差,校正时应先校正偏差大的,后校正偏差小的;如两个方向偏差值相近,则先较正小面,后校正大面。校正中只允许松一边楔子,严禁将楔子拔出,以防发生柱子倾倒事故。
(2)柱子垂直度校正后,需将楔子都打紧,松紧程度应基本一致,以防在风力作用下,柱子向楔子松的方向偏斜,并需注意复查柱子的平面位置,柱子校正好后,宜用硬石块,将柱脚卡死。
(3)观测柱子垂直度应同时采用两台经纬仪,一台设在横向轴线上,一台设在与纵向轴线呈小于15°角的位置上,应使柱子两面所弹中心线从顶部到底部呈垂直线。同时,柱子下口两而中心线与杯口上所画十字中心线对准,就是柱子的准确位置。
5楼板的安装
5.1吊装就位
在楼板吊装就位过程中有水平运输、垂直运输及安装就位等操作。注意事项有:
(1)做好安装技术交底,防止板在运输中冲撞或失落引起各类事故;
(2)检查所用机具的安全可靠性;
(3)有专人进行安装的统一指挥;
(4)安装楼板时要瓦工或抹灰工配合,在就位处的板下坐浆。
5.2检查验收
在楼层的板全面安装完毕后,应会同质量员进行检查验收。
(1)板号是否准确,支座长度是否满足。一般要求板在梁上的支承长度最少为8cm,在砖墙上(无圈梁时)支承长度有10cm以上为合格;不能满足者应适当撬动使其满足,最主要的是应在安装时控制好,后补撬动会使坐浆、找平层破坏。
(2)板缝是甭均匀。有些安装工人为图省事,或技术工为图省事少支板缝模板,把板挤并在一起,板与板之间不足20mm,难以把细石混凝土灌实,在交付使用后板缝处出现通长裂缝。因此在安装时,要交底并提出要求,要进行预控,最后用全面检查作保证。
(3)在楼层下检查板底是否有质量疵病。以防止进场验收时的漏检,达到保证构件使用无隐患,如有问题立即处理。
6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技术人员必须严格控制好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按照规程和规范进行实施,不断积累和总结工作经验,才能生产出优质的工程项目。
参考文献:
[1]掌握技术要点解决实际问题——\"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技术要点集丛书\"[J].建筑,2006(24).
[2]林建鹏.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9(5).
[3]任益铭.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