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11-29 分类:建筑设计
[摘要]按照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要求,本文从高校校园总体规划、校园建筑设计和校园建设施工等方面探讨了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高校校园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 高等学校 校园建设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加快向大众化和信息化方面发展。为适应这一变化,大多数高校都在原学校的周边或另择新地进行校园新区建设。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面长期战略任务实施。高校应该努力探索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校园的方法与途径,以确保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按可持续发展要求科学编制校园总体规划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校园的首要前提。
科学编制校园总体规划,对高等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学校的事业发展方面分析,校园总体规划是落实高校事业发展的一项具体规划,是为学校达到办学规模、实现办学目标提供物质条件的保证。从学校的基本建设方面分析,校园总体规划是建设任务立项的依据,是建设工作的指导原则,是校园建设管理的规范。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校园方面分析,校园总体规划更是具有基础性、法规性、全面性和持久性的作用。科学地编制校园总体规划,可以在校园建设中不仅有效地抵制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控制校园建设和使用中的污染物排放,确保校园的可持续发展。
(一)尊重自然环境,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原则
如果新建校园处在丘陵地区,山水资源是校区现状的最大特征,也是塑造新校区形象的基础。校园规划要以建设山水校园为理念,着力保护水体、山脊线及其良好的植被,将主要规划建筑布置在山坡与山谷地势较平缓的区域,围绕水体布置,形成一个个靠山临水的生态型组团,体现山水校园的景观特征。在建设用地、功能分区以及路网布置等方面注意利用地形地势,以减少土方工程量,并有利于快速便捷地组织交通流线,从而使资源得到有效整合。
(二)整合校区设施,全面优化配置资源的原则
对于就地扩建的高校,科学整合原有校区的各类设施,可以全面优化各类物质资源的配置,有效实现建设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比如湖南科技大学在这方面做了有效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主动融入城市,有效利用社会资源的原则
高校应当主动融入城市,充分利用城市的基础设施资源和其他社会资源,为学校的办学和长远发展服务。具体途径可以通过高校后勤社会化,将部分后勤生活服务设施纳入城市的建设之中;或者通过产学研合作办学将部分实践性训练基地建设纳入到城市的科技园区建设之中等。
二、按可持续发展要求优化校园各类建筑设计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校园的重要阶段
高校校园各类建筑是师生员工教学、工作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是构成校园硬件环境的主要因素,是为学校达到办学规划,实现办学目标的物质保证。按可持续发展要求,高校在校园各类建筑设计中要主动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大众化、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优化各教学设施的功能配置,坚持功能、安全、美观、经济相统一的原则,优化管线布置和节能器具选用。
(一)主动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大众化、信息化的需要,优化各教学设施的功能配置
高等教育大众化和信息化给高校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法、教学组织模式和教学管理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等各方面都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作为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物质条件的学校各类建筑的规划与设计必须主动适应这种变化,为高校教学设施资源优化配置创造条件。
1.在各类建筑物的规划面积的指标方面。高校在对校园新区各类建筑物进行设计时,要对规划面积指标作必要的调整。研究表明:高校可以缩小图书馆的规划面积指标,增大实验室、实习场所及附属用房的规划面积指标;缩小生活福利及其他附属用房的规划面积指标,增大学生公寓的规划面积指标等。
2.在各单体建筑物的功能配置方面。在对面向全校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术基础课的教学楼进行设计时,应当减少小教室的数量,增加大教室的数量,并普遍配置多媒体设备,以满足合班上课的需要;对面向各专门学院教学实验楼的设计,应采用组合式设计方法,使得其空间和功能具有很强的可改造性和适应性,因而也就具有很好的通用性和呆持续发展性,以满足专业基础拓宽、专业课程调整和学科交叉融合对教学、实验用房的变化性需求。
(二)始终坚持适用、经济、安全和美观相统一的原则,优化单体建筑的建筑设计
1.适用。首先,在对单体建筑物进行设计时,要明确其使用单位,并要求使用单位提出具体的使用要求,学校建设主管部门再将这些要求编入到此栋楼的建筑设计要点之中,作为设计单位从事设计的依据之一;其次,在对此建筑物的建筑方案和施工图设计中,主动邀请使用单位参与讨论,使建筑物的各层平面布局、房间尺寸、水电供应、通风采光和综合布线等功能尽量满足使用单位的需求和未来可能的变化。
2.经济。高校在各类建筑物的设计中应着重考虑收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充分利用地形。对于校园新区多为坡地、脊地等场地的高校,在各建筑物的总图布局中,为适应建筑物基地形状,采用将建筑错落排列,利用高差丰富空间效果,使建筑和谐地融入自然环境。这样不仅充分发挥了土地的作用,也节省了大量的土石方及基础工程费用。(2)合理开发地下。坡地、脊地等场地的建筑物会形成一些地下空间,会收到良好的使用效果。(3)合理确定结构选型。采用先进的结构形式和轻质高强的建筑材料,对大力减轻建筑的自重、提高设计方案的经济性有很大的作用。#p#分页标题#e#
3.安全。首先,从结构上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其次,尽量采用可再生的地方材料,避免对自然环境的不可恢复性破坏;再次,在最大范围内使用无毒、无污染、可持续和可再生的地方性\"绿色\"建筑材料,尽量重新利用旧的建筑料和构件。
4.美观。首先,始终保持把各类单体建筑置于整个校园环境下进行设计,力求做到建筑风格的整体统一;其次,在设计中始终把大多数人的建筑审美观作为价值取向,力求做到各类建筑物典雅、庄重、朴素、自然;再次,始终保持建筑物设计与周边环境设计同步进行,力求做到建筑物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共生。
(三)全面落实建筑节能设计,优化管线布置和节能器具选用
建筑节能是我国节能降耗的重点,高校作为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专门人才的基地,不仅应该利用自己的人才和科研优势为全社会的节能降耗作出贡献,更应在自己校园的各类建筑设计与建造中率先垂范,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规定,在校舍建筑中积极推行节能设计,推广建筑节能的科技成果,为学生提供应用落范例。
(1)在建筑方案设计时,要经过反复比较、多次优化,力求平面布局简单紧凑、功能合理、朝向良好,能充分利用自然光,并且要求在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地降低建筑物的层高。
(2)认真贯彻执行建设部、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试行),并在设计的各专业和各环节中落实。特别是在教学实验楼等公共场所,针对这些场所人员流动大、使用人员多、运行时间长、管理难度高的特点,从供水供电的管线布置与控制上采取技术措施,保证管理节能、行为节能和使用节能真正落实于日常运行之中。例如,在教学实验楼的供水管路设计中,要广泛采用红外感应节水器,做到人来即开,人离水停。
(3)在节能设备和器具选择方面,积极选用成熟、可靠、先进、适用的节能成套技术,对学生公寓小区澡堂热水供应系统,可采用低能耗的空气源热泵机组,合理利用能资源,减少电力和燃料消耗。在学生公寓小区宿舍中应采用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推荐使用的高效能三基色双端直管荧光灯,从而有效地节约电力消耗。
三、按可持续发展要求组织校园建设施工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校园的关键环节
校园建设施工是实现校园总体规划和建筑设计、落实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按可持续发展要求组织校园建设施工,就是要求在校园各项工程建设施工中,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依靠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一)科学编制校园建设整体施工方案,有效利用建设基地的现有资源
高校校园新区建设一般都根据学校事业发展需要大致分为若干建设期,按期编制校园建设整体施工方案,能够有效地利用建设基地的现有资源。首先,要根据校园总体规划开通进入小区的施工道路,同时也可以将此道路作为连接小区的校园主干道路,并利用拆迁房所遗留建筑垃圾填道路;其次,对暂时不占用建设用地的一些房屋可以保留,并作适度修整,作为施工的临时用房;再次,在土方挖填中,不要采取大挖大填的方式,而是根据校园总体规划,对无须挖填的场地予以保留,其自然植被可以作为校园园林绿化的一部分。这样做不仅节省了施工材料,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节省了工程造价,美化了校园环境。
(二)大力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现场管理,积极发挥建筑业实施绿色施工的主力军作用
在校园新区建设中,施工单位多,施工场面大,要大量使用各种建筑材料,消耗大量电能和水资源。同时,施工中也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和废弃物。大力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管理,充分发挥施工单位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校园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1、节约用水。通过分栋安装用水计量装置,监测水资源的使用状况,并通过安装小流量的设备和器具,控制水资源的使用。
2、节约用电。通过分栋安装用电计量装置,监测电能使用状况,并通过安装节能灯具和设备,采用节电型施工机械,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等措施降低用电量。
3、减少材料消耗。通过科学编制采购计划,加强现场保管,减少材料的搬运次数,减少包装,完善工艺等措施,降低材料在使用中的消耗,提高材料的使用率。
(三)积极开展节约型校园园林建设,努力建设生态良好的山水校园。
校园园林绿化是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编制高校校园园林规划要贯彻四项原则,即彰显环境育人的教育性原则、服从校园总体规划的统一性原则、育人的教育性原则、服从校园总体规划的统一性原则、力求经济合理的适用性原则和突出特色的独特性原则。
在校园园林建设施工中,要把校园园林绿化建设作为环境育人的资源建设,对每一座园林、每一处景点建设都要体现生态的科学规律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原有的地形地貌不宜做大的改动,对原有的水系、树木尽量予以保留,充分体现校园的自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