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11-29 分类:建筑设计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服务方式的改变,学生公寓在高校设计中的比重与作用将越来越
突出。然而在建筑设计中,许多单位领导及设计师对其没有高度重视,研究与探讨学生公
寓的最佳设计方法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作者在考察、设计高校学生公寓时发现许多
存在的问题,在此提出一些意见。
关键词:学生公寓;维护结构;发展要求
1. 高校学生宿舍存在的问题
长长的内廊、八人一间、上下铺、集中盥洗、免费或象征性的收费,这是学生居住实行公寓化以前我国高校学生宿舍的典型写照(图 1)。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高校招生情况基本平衡,在校人数也维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校园内的学生宿舍基本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但是20世纪80年代初恢复高考以后,高校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有限的教育资金不能跟上高校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原有宿舍无论从容量还是设施方面都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居住需求。高校学生宿舍的问题日益凸现,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标准低。受经济条件所限,用于高校学生宿舍建设的资金有限,校内学生宿舍的建设用地也存在不足,在这种总体形势下,我国学生宿舍的面积指标一直偏低,普通本科生的人均面积指标仅为 6.5m 2/人,而国外发达国家学生公寓 的住宿建筑面积则有 24~25m2/人,二者的差距是明显的。此种定额标准下设计的宿舍自然是十分拥挤,一般情况下每个寝室居住 8~12 人,人均居室使用面积不到 3 m2。(2)环境质量差。由于宿舍面积小、人数多,使得宿舍中的环境质量较差,居室中的空气细菌浓度大超标;配套设施少,宿舍楼内外自行车随便乱放,以致书籍物品杂乱堆放,衣物随处晾晒;杂乱的生活环境不利于学生进行健康的学习和生活。(3)缺乏人性化设计。在以往的学生宿舍设计中,极少考虑私密空间的营造,在一间约20m2的房间内,两排4张靠墙的上下铺位的床架,中间 8 张个人小方桌拼成一张大方桌,外加几张方凳便构成了传统学生宿舍中最常见的布局,并没有为学生创造自己的私密空间,对公共交流空间也缺乏人性化的设计。(4)建筑形式单一。由于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宿舍建筑设计一直缺乏新意,平面布置单一,立面造型千篇一律,甚少考虑居住者的心理要求。
图 1 典型学生宿舍平面
从目前各高校所建学生公寓看,规划、设计与配套设施已有很明显的改善。面对新情况、新形势,在实践创作过程中,必须对校区、校外学生公寓的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2. 学生公寓的选址
选址是筹建一栋学生公寓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选址得当有利于充分发挥公寓的作用, 方便学生、保护环境、降低造价、节约能源。而不好的选址可能会使建设费用增高, 甚至留下后患, 造成长期使用不便。所以, 选址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2.1 学生公寓是学生生活、学习、交流的公共场所,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其特点是流量大、来往频率高, 应充分考虑来往所需要的时间。因此, 选址时不仅要考虑到寓所与教学区、图书馆、公共服务区的距离问题, 还要具体分析学生流向与流量, 做到位置适中, 交通方便。
2.2 安静的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潜心学习和研究的保障, 要注意避开临街的公路、娱乐场所等噪声和噪声源, 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
2.3 公寓应在日照通风好、空气清新地段, 忌在低洼潮湿地段建址。应与大自然保持一定的联系, 除了有充分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条件外, 良好的视野、绿地、树木和花卉, 使公寓存在与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协调之中。
总之, 学生公寓选址要位置适中, 交通方便、环境安静、自然环境良好。意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 并提高寓所的文化氛围和艺术情调,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使学生处于舒适而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环境之中。
3. 学生公寓功能的多样性要求
现代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促使高校学生公寓的功能要求发生了许多变化, 除传统单一住宿功能外,还增加了许多新的功能, 主要有: 以人为本、以用为主的满足学生必要的生活需求的功能, 自动化管理的功能。
面对高校的扩招范围和人数的加大, 无障碍设计的问题必须予以解决, 最低限度应包括无障碍通道和洗手间的专用位。同时学生对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现在有的高校已对学生提供24小时的全天候的服务。因学生和院校工作人员的扩编, 随之而来的是大量衍生功能的出现。譬如: 提供快餐问题, 提供辅导场地问题, 提供文化用品问题, 既要给学生提供方便的服务又不致造成对学习和工作的干扰。
由于电脑咨讯与网络的普及, 个人可足不出户而参与天下事。面对如此的崭新的环境与崭新的挑战,现代高校学生公寓在技术装备上, 基本应配备计算机网络系统, 通信系统, 安全 防护系统, 综合 布线系统等。国外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建筑智能化系统问题, 个人将学生公寓表述为:
3. 1 智能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将楼内各类弱电系统集成化, 从而简化大楼的布线, 提高信息传输的容量和速率, 为各类信息资源的共享提供条件, 以达到对内信息共享、对外联络畅通的目的。
3. 2 楼宇自控系统是由计算机控制和管理, 建筑物内的空调、变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等, 以达到确保建筑物的环境舒适和管理水平, 并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p#分页标题#e#
3. 3 安保防卫系统对出入口、通道控制管理、火灾报警和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防范火灾等突发事件的发生并对紧急情况报警。
3. 4 公共音响系统和紧急广播系统, 公共区域背景音乐广播, 发生火灾时则做紧急广播, 用于指挥疏散。
4. 维护结构的选择
维护结构的作用是为学生公寓内部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 同时控制外部环境对其的影响, 从而形成学生公寓良好的微气候环境。针对学生公寓的室内需要及外部天气状况, 阻止室内或屋顶结构热交换的一种可能方式是采用能够在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过程中减少热量损失的材料和构件。选用低热传导系数, 低热辐射性能材料可以减少热量损失; 使用高反射率的表面涂料可以反射热辐射。这样就能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室内环境, 可以减少空调系统的使用, 节约大量电能。即使室内使用空调系统, 它制冷所消耗的电能相对普通材料所属环境制冷所消耗电能也会大大减少。所以维护结构的材料选择, 不但有利于温度调节, 还具有节约建筑材料与节能的作用。在控制外部环境对学生公寓内部环境的影响方面, 对于窗户百叶和窗玻璃的设置也能起到特殊的温度调节作用。控制自然光线通过窗户, 在完成自然能源利用的同时还可以满足室内人员的室外视觉沟通和心理需求。
5. 学生公寓的环保和节能措施
学生公寓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除了保证强制性建筑规范要求的消防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的有效设置和运行, 以保证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外, 更重要的是应引进绿色建筑的概念。真正营造出资源和能源有效利用, 保护环境, 亲和自然、舒适、健康、安全的学生公寓建筑。
节能环保建筑概念的主要特征: 一是尽量采用新型建筑材料, 取代传统木材与黏土实心砖瓦, 以保护森林和土地资源; 用节水型抽水马桶和高质量无渗漏水暖器具, 采取分质供水和水的循环再生利用等, 有效保护自然水资源。二是尽可能充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 如风能、太阳能等。采用新型保温隔热、含蓄热功能的墙体维护结构, 以明显减少夏季闷热及冬季采暖热量的消耗, 又能维护建筑物的生态效果。三是尽可能采用无污染、可再生、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 保证建筑物内空气的洁净, 采用吸音材料, 减少噪音污染。因尽量保持和开辟建筑周边的绿地和水源环境,种植无飘絮树木, 并尽可能把绿色植物引入室内, 以改善建筑的内外景观, 保持生态平衡。
结束语
本文探索了学生公寓发展在能源、环境、生态等方面的可持续,对学生公寓进行研究,以创造人与环境相协调的观点和动态。学生公寓应该合理布局、统一规划、提高设计标准、充分考虑人性化设计,为学生提供一个优质的学习及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