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桩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易出现问题的预防和处理

时间:2013-11-29 分类:矿业

[摘要] 在工程建设领域中,钻孔灌注桩作为一种基础型式,被广泛地应用。本文通过个人参建高速公路、铁路的经历,主要针对钻孔桩在灌注混凝土中易出现的问题,探讨其预防和处理的措施。

[关键词] 钻孔桩 灌注易出现问题 预防和处理措施

1 前言

钻孔桩作为在工程领域广泛应用的一种基础型式, 因其属于地下隐蔽工程,成桩的质量对工程安全至关重要。而影响其施工质量的因素多且复杂,施工中常遇到塌孔、缩颈、灌注混凝土中阻等问题,因此,对其施工过程每一环节都必须严格要求, 对各种影响因素必须详细考虑。本文主要针对钻孔桩在灌注混凝土中易出现的问题,介绍采取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为此类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2 灌注混凝土中易出现的问题

钻孔桩在灌注混凝土中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封底失败;②卡管;③钢筋笼上浮;④导管进水;⑤埋管;⑥灌注坍孔;⑦桩身混凝土\"夹渣\"或断桩。

3 采取的预防措施

3.1提高钻孔过程中泥浆护壁的效果,调整好灌注前孔内泥浆的各项指标(泥浆比重1.08、粘度18s、含砂率1.5%为宜)。

3.2严格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作好混凝土的配、制。现场技术人员应多\"查颜观色\",积累经验,达到\"通过目测混凝土和易性的表观特性,可以判定出哪些混凝土适宜灌注\",以便灌注过程中采取对策。

3.3合理配备灌注装置

3.3.1导管采用钢制导管,直径30cm,长度3m,辅以0.5m、1m长度规格。隔水栓采用铁件,直径与导管内径相配,隔水栓提升采用钢丝绳。现场配备大、小两种漏斗,大漏斗容量满足首批混凝土灌注要求,小漏斗轻便、方便下料。

3.3.2导管使用前,进行试拼、试压,试水压力P按下式计算:

P=γChc-γwHw

式中:P-导管可能受到的最大内压力(kPa);

γC-混凝土的容重(24kN/m3);

hc-导管内混凝土柱最大高度(m),按导管全长计;

γw-井孔内水或泥浆的容重(kN/m3);

Hw-井孔内水或泥浆的深度(m)。

3.3.3导管使用中,应检查橡胶密封圈、管丝扣,导管保持清洁干净。

3.4合理控制导管埋深

3.4.1初灌,导管埋置深度≥1.0m。首批混凝土数量V按下式计算:V≥V0+V1

式中:V0 为满足首次埋深的桩长的混凝土量;

V1 为初灌时导管内积存的混凝土量;

V0=1.2×(1+导管悬空高度)πD2/4(单位:m3);

V1=(hπd2/4)(ρ+0.55πd)/2.4 (单位:m3);

1.2-桩的理论充盈系数;D-设计桩径(m)。

h-以导管安装全长计(m);d-导管直径(m);

ρ-孔内泥浆密度(t/m3); 0.55-导管内壁的摩阻力系数;2.4-混凝土的密度(t/m3)。

3.4.2灌注中导管埋深

规范要求,导管的埋置深度控制在2~6m。经验证明:良好地组织混凝土拌制和运输,导管埋深控制在4~10m较为合适,可加快灌注速度。导管的悬空高度控制在0.4~0.5m较为合适。

3.5加强对操作人员的技术交底和培训,重点突出针对常见施工问题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作到人人\"烂熟于心\"。

3.6加强混凝土灌注过程的协调与组织,重点做好施工现场的灌注准备工作,混凝土拌制、运输、灌注之间的调度、协调。经验证明:灌注速度快、质量事故少。单桩混凝土灌注时间宜控制在1.5 倍混凝土初凝时间内,拌和、运输能力紧张的情况下必须保证桩逐根灌注完毕。往往易出现的情况是,盲目地追求进度,一根桩还差2~3m就灌注完毕时,因待料而发生接桩。

3.7灌注过程中重点注意事项

3.7.1下放钢筋笼应定位准确、固定牢固,吊筋焊接牢固。下放导管应保证在孔位的中心上。

3.7.2封底,大料斗内放料前必须再一次量测沉渣厚度,务必保证沉渣符合要求、保证导管悬空高度。砂层地质,尤为重要。

3.7.3封底结束,必须检验封底效果。

3.7.4灌注中,应注意力集中,随时量测混凝土面的高度并结合理论灌注高度、导管长度等认真核对,合理控制导管埋深。

3.7.5采用小漏斗放料,禁止混凝土溜槽正对管口,防止导管内发生高压气囊。

3.7.6待料时,宜多抖动导管。混凝土运输衔接不上,宜待混凝土抵达现场时先\"放料入管\"灌注正常,再拆管。

3.7.7混凝土灌注接近钢筋笼时,放慢灌注速度,控制导管埋深在2.0m左右。

3.7.8灌注中,应时常性地采取向导管内\"抛石听声\"、\"持光观察\"的方式,了解混凝土灌注情况。在正常情况下,声音是\"闷响、低沉、浑厚\";导管内外混凝土界面的距离是开始大,然后逐渐缩小,最后重合。如果声音不正常,或出现管内外混凝土灌注曲线距离拉大,并且导管外混凝土曲线变平,而管内混凝土曲线变陡,则应及时查明原因,尽快处理。

3.7.9 灌注至桩顶,宜注清水稀释孔内泥浆,采用硬杆筒式取样法测定灌注标高。超灌高度0.5~1.0m。

4 采取的处理措施

4.1 封底失败

立即停止灌注,及时对孔内已灌注的混凝土进行清理。现场条件许可,则采用\"二次砍球法\"处理;否则按照\"再原位恢复\"处理。

4.2 卡管

石块、混凝土等物卡管,可用长杆冲捣或提升导管迅速下落振冲,或用钻杆上加配重冲击导管内混凝土。不建议采用振动器振动导管。#p#分页标题#e#

发生导管与钢筋笼卡住的,可上下提升、晃动、旋转导管,将二者脱离。旋转导管务必顺时针方向进行。

4.3 钢筋笼上浮

首先立即停止灌注,上下提升、抖落导管,消除上浮现象;然后准确计算已灌注混凝土面的标高及导管埋深,降低混凝土的灌注速度,在混凝土上升到钢筋笼底部4m以上时,拆除导管使其底口至钢筋笼底部2m以上。必要时增加预压。

4.4 导管进水

初灌进水,可将已灌注的混凝土用吸泥机(可用导管作吸泥机)全部吸出,再针对进水的原因改进操作工艺或增加首批混凝土储量后重新灌注。

中期进水,处理措施视现场情况而定:一般在灌注已至桩身2/3以上高度且进水量较小,可采取加快灌注速度;另一种方法是,依次将导管拨出,用吸泥机或潜水泵将原灌注混凝土表面的沉渣全部吸出,将装有底塞的导管压重插入原混凝土表面下2.5m深处,然后在无水导管中继续灌注,将导管提升0.5m,使继续灌注的混凝土冲开导管底塞流出。

4.5埋管

一般,埋管不宜按照\"保证导管最小安全埋深\"盲目地拆管,宜首先用大吨位吊车少量提升导管而后快速下落的方法,促使导管可以活动,然后少减管,直接安装大料斗,加大一次性灌注混凝土数量,再提升、增大重力,冲击、疏通导管。

对于混凝土首批灌注或灌注面距离孔口深度不大于10m的情况,可采用\"二次砍球法\"。具体方法:对于首灌,采取导管内安装高压风管进行二次清孔,将已灌注的混凝土清理干净,符合规范要求后重新灌注水下混凝土;对于第二种情况,若原灌混凝土表层尚未初凝,可将导管连同堵塞物一起拔出,用新导管插入原混凝土内0.8~2m,用潜水泥浆泵下入导管底将底部水泵出,再用圆杆接长的小掏渣桶下入管底,升降多次将残余渣土掏出干净,然后在新导管内继续灌注。此时应加大超灌,保证桩身质量。

第三种方法,应综合考虑经济性、安全性、适用性,具体操作如下:向孔内插入一直径稍小的护筒至已灌混凝土中,用吸泥机吸出混凝土表面上的泥渣,派潜水工下至混凝土表面在水下将导管齐混凝土面切断,拔出安全护筒,重新下导管灌注,灌注完成后,上下断层予以补强。若桩径过小,潜水工无法下去工作,可在吸出混凝土表面泥渣后,采用输送管直径100mm~150mm且水下连接一段钢管的混凝土泵泵送剩余桩身。

4.6 灌注坍孔

坍塌数量不大,用吸泥机吸出混凝土表面坍塌的泥土,如不继续坍孔,可恢复正常灌注。如坍孔仍不停止且有扩大之势,应将导管和钢筋骨架拔出,将孔内用杂土填满,待日后地层稳定再钻孔施工。

4.7 夹渣

4.7.1钻孔桩底部混凝土夹渣,采取桩底部压浆或高压注浆处理。

4.7.2 桩身少量夹层或不连续,用小型冲击钻,钻一系列小直径的孔进行置换、清理泥浆和杂物,进行高压注浆处理。

4.8 断桩

判定发生断桩后,应立即停止灌注,提拔导管和钢筋笼,尽量将损失降低到最小,并按照以下办法处理:

4.8.1断桩截面位置处于1/3设计桩全长以下时,一般采取冲击钻清除已灌注部分,再实施原位恢复。

4.8.2断桩截面位置处于2/3设计桩全长以上且距离孔口深度不大于10m时,先进行钻孔壁加固,而后进行钻孔桩的接长。接长段,接长截面宜从平整后的灌注混凝土面向下至少接长段桩直径的1倍位置起算,接长段桩的直径宜比设计直径大40cm,混凝土的强度应比原设计提高一个等级。

4.8.3断桩截面位置处于1/3~2/3设计桩全长的,本着\"选择经济可行的处理方法\",宜积极与设计单位联系,争取变更增加基桩或改变桩布置形式。不具备以上两类情况的,一般应及时采取冲击钻处理后原位恢复。

6 结语

通过施工实践,钻孔桩灌注过程中,只要按照\"预防措施\"来组织施工,重点抓好混凝土的拌制、运输环节,遇到问题沉着应对,均能很好地避免发生质量事故。

参考文献:《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桥梁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TJ041-2000)

获取专业指导

最新文章

服务流程

关闭

悠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