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11-29 分类:项目管理
[摘要]:建筑管理是实现建筑企业发展目标的一个重要基础,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于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对于建筑管理中常见的问题进行简单地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建筑管理;问题
引言
多年来, 我国的建筑业也得到了高速的发展, 取得了巨大成绩, 为世界各国所瞩目。但不可否认的是, 我国在建筑领域, 尤其在建筑管理方面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一定差距, 而入世后这种差距在国际竞争中会暴露得更加明显。因而, 我们有必要从国际建筑管理的发展趋势认真冷静地分析一下国内建筑管理存在的问题, 并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所在。建筑管理体制创新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前景。
1 建筑管理的特点
1.管理的复杂性。
工程项目管理是对项目发展周期全过程的管理,不仅包括项目选择、论证、决策、项目设计、招标投标、建筑安装和运营后的评价,还包括质量、进度、投资成本的控制、项目组织的建立与管理、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等多个方面。
2.责任的明确性。
工程项目包括两部分:一是签订的工程建设合同,明确项目管理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并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相互监督和促进对合同的履行;二是当事人在组建自己的项目管理组织机构时,根据实现目标任务的需要,设置的部门和岗位,并明确各自的职责、权利和任务。
3.目标的明确性。
任何工程项目都有明确的建设目的,有明确的工期和投资限额要求,有明确的质量和功能标准。工程项目管理所追求的目标,就是在项目的限制条件的约束下,将项目顺利建成。
4.管理的科学性。
工程项目管理以系统理论作为管理的理论基础,为实现系统目标,应对系统运行进行动态的调整控制,应建立现代化的、科学的项目管理组织,能够合理确定组织功能和目标,能够有效组织协调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关系,从而提高管理效率,确保项目目标实现。
2 建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施工进程问题
2.1.1建筑商诚信意识的欠缺
尽管在大多数建筑商承接建筑任务的时候都会给予一个确定的工程截止期,即合同工期。但是,由于建筑商自身管理、协调、资金以及现场施工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工程往往不能按时完成,再加上建筑商对于建筑合同的不够重视,往往使得委付方由于人情方面的问题不得不同意建筑商推迟交付日期的提议,从而导致建筑工程经常延期交付。
2.1.2\"以天数计算\"的支付方法的影响
在建筑业内,对于建筑工人的工资的支付,多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 \"按工程计算\",它是指工人工资的支\"采取以工程完工为标准支付。另一种支付方式就是\"以天数计算\",它是说对于工人工资的支付实行干一天有一天工钱的办法。于是,在后一种支付方式的影响下,大多数建筑工人在工地上懒懒散散,工作不积极,混\"日子钱\"。
2.2 施工质量问题
2.2.1建筑技术落后
就目前我国的建筑承包商来看,超过50%的建筑商均为农民出身。这些建筑工地,都保留和沿用着旧有的建筑技术,抵制新的建筑技术的引入,唯恐新技术不能适应建筑工作的需要,再加上出于建筑成本的考虑。这样,就造成这些建筑工地上建筑技术的落伍,施工质量较差,不能适应高质量建筑物的建筑技术要求。
2.2.2建筑设施落后
建筑设施耗资巨大,这是造成建筑商迟迟不引入先进的建筑设施的重要原因,在现有的建筑设施的施工环境中,建筑工人不可能完全按照图纸进行施工,这势必会导致实际施工质量不能达到设计质量的要求。
2.2.3建筑商的偷工减料
偷工减料是建筑商谋取暴利的主要手段,这也是建筑业中存在已久的问题。对于建筑商而言,偷工减料的主要手段有:选用低标号的混凝土,选用横截面小的建筑钢材,选用小厂家生产的低质量建筑钢材,减少配筋,用表面的优质掩盖内部的粗略。
2.3 安全问题
2.3.1建筑工人安全意识差
从建筑工人的来源来看,据调查,有90%以上的建筑工人为农民工。我国农村地区人民接受的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再加上我国农村地区在长期安全的农业生产中造成的对于安全工作的忽视,都使得这部分农民工身份的建筑工人安全意识较差,甚至认为建筑工作十分安全,出现磕磕碰碰很正常,不会威胁到生命健康。2.3.2建筑工地存在安全隐患
建筑工地中,建筑工人工作空间基本上布满了整个建筑工地,呈立体施工现象。因此,在工人施工过程中,高空作业时要注意坠落的安全问题,在与电线接触的施工工作中要注意到触电的威胁,同时,在地面施工的人员还要注意到地面地势的起伏以及高空坠物的威胁。最后,对于所有的工地施工人员来讲,都应该注意到慢性中毒以及建筑架坍塌的威胁。
2.3.3施工单位的\"节约\"砚念
最大限度的获取利益是一切商人进行商业活动的最终目的,建筑商也不例外。大多数建筑商为了减少关于工人安全方面的支出,在建筑工地上利用工人法律知识的淡薄大做文章,或者不给予相关的安全设施的投入,或者根本直接忽视工人的安全问题,在出现问题后以\"自愿\"工作为借口推卸责任。
3 建筑管理的解决方法的探讨#p#分页标题#e#
1.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管职能。
首先,国家应该建立相应的、健全的建筑工程管理的法律法规,并确保其能够有效的实施,为工程管理提供法律依据;其次,必须强化政府相关部门对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通过监督推动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此外,建筑工程招标投标应提倡合理竞争,各建设主管部门应根据《建筑法》对将要投标的项目从立项、投标至开工、施工及竣工验收全过程严格实行监督管理,依法维护建筑施工企业的利益。
2.完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健全施工管理制度。
在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中,相关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是必不可少的,企业所承担的工程能否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推行管理现代化,取决于工作制度的健全和完善程度。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企业要强化内部安全教育和管理,并且要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的各项管理制度,并将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落实到每个环节。
3.强化建筑工程管理意识。
管理理念是管理水平提升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也是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重要元素之一。对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必须进行适当的革新与完善,并要不断的填充现代化的管理元素和思想,以彻底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创新发展。首先,随着科技进步,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施工企业要及时掌握这些信息、积极应用到工程中来;其次,要实现代化建筑工程管理,必须应用计算机。工程从中标到交工验收,除必须具备较高的施工技术水平外,还应采用先进的现代化施工管理手段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这些建筑工程管理手段则必须依靠计算机来完成;再次,应重视质量控制管理。在施工的全过程中,要建立符合技术要求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建立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责任制,不断改进和提高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确保工程质量。
4.加强员工管理与培训,提高整体素质。
首先,各企业要按照动态平衡、统筹优化的原则,对现实的和潜在的劳动力进行周密计划,有效流动,合理调配,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劳动效率;其次,建设一支能够管理好、经得起实践考验的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在组建选拔每个领导班子人员时,班子成员的选配,要注重相互之间的互补性,在知识结构、技术结构、决策能力、领导艺术、公共关系等方面,要优势互补,提高整体素质;再次,在对施工人员进行管理与培训时,一定综合考虑施工人员的文化程度、年龄层次、技术水平等多方面的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和目标,对于新入职的施工人员一定要进行专业技术的培训。
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业涉及到我国的国计民生,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应正确面对如今建筑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正确面对问题,努力寻找解决途径,从而完善我国建筑管理工作,提高我国建筑施工水平,推进我国建筑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邢忠锋,卢志刚 浅谈项目管理中的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
[2]魏璟敏,魏璟存,李彦辉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浅析[J],科技资讯,2009
[3]孙占军,马厚民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丛书选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4]赵龚琪.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前景[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