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施工企业施工成本管理措施

时间:2013-11-29 分类:工商企管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施工企业市场全面开放,施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为占领市场,提高中标率,往往以低于业主标底中标,利润的空间已经很小。施工企业想要创造效益,唯一的出路就是强化内部管理,苦练内功,向内部挖潜要效益。因此,加强施工成本管理已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本文从施工企业管理层的角度,明确施工成本管理的目标、指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成本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施工企业, 施工成本管理, 措施

引言: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应从工程投标报价开始,直至项目竣工结算完成为止,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在保证工期和质量要求的情况下,采取相应管理措施,把成本控制在计划范围内,并进一步寻求最大程度的成本节约。

一、施工成本管理工作的问题、原因

近几年我国施工企业发展迅速,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企业在成本管理上的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资金利用率低、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到位、责任成本管理力度不均衡、工程进度滞后、工程完工后的决算成本高于计划成本等。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施工成本管理层对成本管理认识不够,缺乏工程成本预算,缺乏成本过程控制,缺乏责权利相结合的奖励机制,费用控制不力。比如:长期以来,有些企业的经理一提到成本管理就想到这是财务部门管的事情,有些工程项目经理简单地将项目成本管理的责任归于项目成本管理主管或财务人员。其结果是工程管理人员只负责技术和工程质量,现场工程师只负责施工和工程进度,材料管理人员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和点验、发放工作。这样表面上看似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各司其职,唯独没有了成本管理责任。如果现场工程师为了赶工期而盲目要求增加施工人员和设备,必然会导致窝工现象发生而浪费人工费;如果工程技术人员现场数据不精确,必然会导致材料二次倒运费的增加;如果技术人员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采用了可行但不经济的技术措施,必然会使成本增大。

上述施工成本管理的问题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成为制约施工企业发展的瓶颈。要解决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必须树立全员全过程成本管理的理念,从基础工作抓起,采取多方面措施,加强施工成本管理工作。

二、施工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

施工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内容是多方面的,成本管理责任体系的建立是其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涉及成本管理的一系列组织制度、工作程序、业务标准和责任制度的建立。除此之外,应从以下诸方面为施工成本管理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1、施工企业按照自己的管理习惯和需要设计施工成本计划的内容和格式,其内容应能反映施工成本的划分、各项成本项目的编码及名称、计量单位、单位工程量计划成本及合计金额等。

2、建立企业内部施工定额并保持其适应性、有效性和相对的先进性,为施工成本计划的编制提供支持。

3、建立生产资料市场价格信息的搜集网络,做好市场行情预测,保证采购价格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同时,建立企业的分包商、供应商评审注册名录,稳定发展良好的供方关系,为编制施工成本计划与采购工作提供支持。

4、建立已完项目的成本资料,报告报表等的归集、整理、保管和使用制度。

5、科学设计施工成本核算账册体系、业务台账、成本报告报表,为施工成本管理的业务提供统一的范本。

三、施工成本管理的有效措施

施工企业应当从整体或某些层级建立以施工成本管理为中心的组织,采取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合同措施,以取得施工成本管理的理想成效。

1、组织措施

组织措施是从施工成本管理的组织方面采取的措施。施工成本控制是全员的活动,如实行项目责任制,落实施工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明确各级施工成本管是人员的任务和职能分工、权利和责任。施工成本管理不仅是专业成本管理人员的工作,各级项目管理人员都负有成本控制责任。

组织措施的另一方面是编制施工成本控制工作计划,确定合理详细的工作流程。要做好施工采购规划,通过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合理使用、动态管理,有效控制实际成本;加强施工定额管理和施工任务单管理,控制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消耗;加强施工调度,避免因施工计划不周和盲目调度造成窝工损失、机械利用率低、物料积压等而使施工成本增加。成本控制工作只有建立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之上,具备合理的管理机制、完善的规章制度,稳定的作业秩序,完整准确的信息传递,才能取得成效。组织措施是其他各类措施的前题和保障,而且一般不需要增加什么费用,运用得当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2、技术措施

施工过程中降低成本的技术措施,包括: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确定最佳的施工方案;结合施工方法,进行材料使用的比选,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题下,通过代用、改变配合比、使用添加剂等方法降低材料消耗的费用;确定最合适的施工机械、设备使用方案。结合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及自然地理条件,降低材料的库存成本和运输成本;先进的施工技术的应用,新材料的运用,新开发机械设备的使用等。在实际工作中,也要避免仅从技术角度选方案而忽视对其经济效果的分析论证。#p#分页标题#e#

技术措施不仅对解决施工成本管理过程中的技术问题是不可少的,而且对纠正施工成本管理目标偏差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运用技术纠偏措施的关键,一是要能提出多个不同的技术方案,二是要对不同的技术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3、经济措施

经济措施是最易为人们所接受和采用的措施。管理人员应编制资金使用计划,确定、分解施工成本管理目标。对施工成本管理目标进行风险分析,并确定防范性对策。对各种支出,应认真做好资金的使用计划,并在施工中严格控制各项开支。及时准确地记录、收集、整理、核算实际发生的成本。对各种变更、及时做好增减账,及时落实业主签证,及时结算工程款。通过偏差分析和未完工程预测,可发现一些潜在的问题将引起未完工程施工成本增加,对这些问题应以主动控制为出发点,及时采取预防措施。由些可见,经济措施的运用绝不仅是财务人员的事情。

4、合同措施

采用合同措施控制施工成本,应贯穿整个合同期,包括从合同谈判开始到合同终结的全过程。首先是选用合适的合同结构,对各种合同结构模式进行分析、比较,在合同谈判时,要争取选用适合于工程规模、性质和特点的合同结构模式。其次,在合同的条款中应仔细考虑一切影响成本和效益的因素,特别是潜在的风险因素。通过对引起成本变动的风险因素的识别的分析,采取必要的风险对策、如通过合理的方式,增加承担风险的个体数量,降低损失发生的比例,并最终使得这些策略反映在合同的具体条款中。在合同执行期间,合同管理的措施既要密切注视对方合同执行的情况,以寻求合同索赔的机会;同时也要密切关注自己履行合同的情况,以防被对方索赔。

四、结束语

施工成本管理责任体系应包括施工企业管理层和项目经理部。施工企业管理层应当明确成本管理工作目标,组织结构、并当加强对项目经理部的指导,把施工成本在组织管理层和项目经理部的运行有机地连接起来,落实各项管理措施。项目经理部依靠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经验和智慧,努力完成成本管理工作目标,降低施工项目成本和增加企业的积累,从而使企业走上强劲发展的道路。

获取专业指导

最新文章

服务流程

关闭

悠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