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11-29 分类:城市管理
摘 要:建立节约型社会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园林工程建设也不例外,建立节约型园林工程是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生态园林建设体现于规划设计、施工、养护每一个环节。文章以某城市为例,对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及管理养护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具体技术措施。
关键词:节约型园林,城市绿化,养护管理
1 科学规划,建设节约型园林城市
1.1 合理规划,因地制宜
把建设节约型园林的理念融入到园林规划设计中,加强对园林绿化规划设计方案审核把关,合理规划、均衡布局各类绿地,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在规划设计时,注重自然与生态整体效应相结合,控制过度人工化,引导各项节约措施的应用。在规划设计中,采用\"适地适树\"原则,优先使用乡土树种,从绿化品种的搭配、层次、适应性等方面综合衡量,合理搭配植物和种植结构,做到景观塑造简约化。
1.2 控制工程造价,加强资金监管
对绿化工程造价进行严格把关,通过严格控制一些不必要的元素,降低新建绿地虚高造价。同时,加强对施工中项目管理、资金使用、质量控制等工程管理和监管。
1.3 利用现有资源,减少人为浪费
要节约利用宝贵的土壤资源。园林中所需要的回填土和种植土,大多来自于山地和农田,大量的园林土方工程势必对山区和农村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威胁。回填土由于有机质匮乏,导致植物生长不良而需要大量的人工灌溉来维持,不仅带来高昂的园林绿化建设成本与养护费用,而且造成水土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原有地形地貌和生态特征,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的水面、坡度、植被。要避免大规模盲目的地形改造,充分利用场地原有表土作为种植土进行回填,节约施工成本。
1.4 挖掘城市土地潜力,推进立体绿化
立体绿化可以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基础上,提高城市的环境景观和生态效益。不仅可以节约土地资源,增加城市绿量,提高绿视率,还可以对建筑物起到保温、隔热等作用,间接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充分、合理利用城市零散空间,如在零散的街角、路边、楼前屋后,合理地植树种草,发展立体空间绿化,因地制宜,推广屋顶绿化、墙面等垂直绿化方式,可有效改善城市土地紧张。如某市2003年按\"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的要求,栽植爬山虎,发展立体绿化,增加立体绿化2. 3 万m2,丰富了城市景观。
1.5 保护绿化成果,防止占用、改造
要加强城市各类绿地监管,制定和完善各类法规标准和规范,不能因为开发或其他各种原因而随意改变用地性质、用途,不能随意占用原有的绿化用地。对现有绿地的改造要慎重,对于城市边缘地带或城市周边具生态和防护功能的绿化带,应尽量保留原生的植物、地形,培育自然植物群落,这样既节约资金又能达到简易维护的作用。如潞城市迎宾大道、铁路沿线两侧的绿地,在建设初期保留原有的毛白杨、侧柏、榆树、柳树,目前长势良好,节约了大量的建设和维护费用。
1.6 提倡适地适树,推广乡土树种
乡土树种对原产地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相对于其他外来物种,种植成本低、成活率高、易养护管理,也有利于营造城市自然风貌。多年来,潞城市在城市绿化中逐步淘汰部分不适宜当地栽植的苗木,大量采用洋槐、臭椿、国槐、毛白杨等抗旱耐病虫害的乡土树种,选用珍珠梅、棣棠、连翘等耐修剪的花灌木,这些苗木生长健壮、冠大荫浓、抗寒、抗旱、抗污染、适应性强,发挥了最大的生态效益,可大大减少人员投入和养护成本。
2 科学养护,节约养护成本
2.1 树立生态理念,转变科学养护观念
建设节约型园林,是我国城市发展进程中一项重要的长期的任务。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考虑生态、建设、养护、艺术等各方面的关系;要树立构建生态城市的理念,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新思想的学习和理解,提高园林管理者素质,发挥科技对节约型园林绿化的支撑作用;要加大节约型园林绿化技术特别是新技术的研究、攻关和推广运用。只有通过政府决策到规划建设管理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使园林绿化真正实现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绿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2 开展节水措施,建设科学节约园林
节水型园林节水技术措施主要体现在广泛使用集水技术,推广采用地面透气透水性铺装。从提高渗水率的角度,应尽量减少铺装面积、注重雨水的回收利用,提倡使用再生水灌溉,以及采用微喷、滴灌等节水设施。建设节水型园林应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入手。(1)增加可利用的水源总量:①建设雨水回收系统,新建、改建绿地增加渗水井、储水池、自然渗水沟、盲沟、雨水下渗等多种雨水回收利用形式;②推广中水灌溉,在城市绿地内铺设再生水市政管网,具备条件的园林绿地基本都使用再生水灌溉绿地。如潞城市在207、城际线、309等道路沿线绿地均铺设再生水管线接入绿地,并投入使用,实现灌溉面积近60 万m2,改变过去依靠井水和自来水灌溉的方式;(2)减少水资源的消耗:不仅要在水的运输、灌溉等方面减少损失,还要采取利用地膜覆盖减少水分蒸发、利用土工布减少水分渗透等措施。(3)发展喷灌、微喷、滴灌等灌溉技术,避免浪费水资源。此外,根据气候变化、土壤情况和不同植物生长需要,科学合理地调整灌溉作业,同时,切实加强对绿地中取水设施的检查和维护管理,以确保灌溉设施保持完好,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减少浪费。#p#分页标题#e#
2.3 推广节能照明,建立清洁园林
园林绿地中大量城市绿地的建成,造成电消耗量不断增加,应提倡并鼓励因地制宜,利用风能、太阳能、节能灯具等,实现安全清洁的园林绿化养护和日常管理,改变原有管理模式,适度调整开灯、关灯时间等,坚决杜绝能源浪费现象发生。
2.4 多措并举,实现绿色生态园林
园林植物的修剪是在满足生态或景观需要的基础上,通过合理整形修剪技术措施,有效减少水肥消耗、节约消纳运输等。针对不同树种生物学特性,科学的扩大树冠,选择最佳修剪时间和减少修剪量的措施,达到节约美化的效果。在园林建设中,不提倡在绿地中过多使用需要经常进行人工修剪的绿篱、色块、植物造型等设计,可采用自然化、耐粗放管理的植物。2008年潞城市启动大规模的绿地改造工程,在城市原有绿地内共栽植各类乔灌木共计4 201株,尤其是道路、广场、游园等,利用空间采用乔木-灌木-地被复层组合种植方式,完善植物种植形式和结构,形成以乔木为主,花灌木为辅的绿色景观。绿色生态园林建设,贯穿于规划设计、施工、养护每一个环节。必须科学地进行规划设计,合理地配置树种,降低病虫害发生的程度,推广使用有机肥料;要合理用药,推行园林植保绿化防治,减少防治费用和农药污染,采用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等绿化防治方法,如设置诱光灯、粘虫板,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对其进行诱杀,在绿地中安置鸟巢,吸引益鸟安家,提高益鸟对害虫的控制效果。
2.5 推进资源利用,做好循环持续发展
园林绿化养护过程中,产生的剪枝、落叶、草坪枯草和枯枝落叶等园林垃圾的数量越来越大。如果只是对园林垃圾进行简单的倾倒,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园林的环境压力和城市垃圾处理的压力,不符合发展节约型园林绿化发展的要求。因此,做好这些垃圾的废物利用,也是绿化园林的重要手段。合理利用园林废弃物,如通过堆肥、有机物质深加工处理将树叶、草屑等修剪物等转化为生物性肥料,可节约成本。对修剪的树枝、树段进行切割后覆盖树穴等,可以减少蒸发、保持水土。通过这些工作,可实现垃圾减量、节约成本、循环利用,提高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
总之,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构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体现,也是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所持的方向和内在要求。城市园林绿化作为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要从园林绿化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等各个环节,考虑资源与能源的合理分配与有效利用,确保节约型园林建设的科学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绿水,汪建华. 浅谈发展我国节约型园林的技术途径及管理对策[J]. 生态经济. 2010(04)
[2] 杨思勇. 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J]. 河北林业科技. 2010(01)
[3] 黄小飞,杨柳青. 浅议节约型园林绿化及其主要类型[J]. 湖南林业科技. 2010(01)
[4] 马雪明,鲍金艳. 节约型园林在绿化养护管理中的实践分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