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11-29 分类:建筑设计
摘要: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的工程,必须制定周密的施工计划和组织方案,确保施工质量才是施工的重点。本文分析了现代高层建筑施工特点,重点探讨了如何加强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近年来,高层建筑发展迅速,建筑朝体型复杂功能多样的综合性方向发展,因而相应的结构形式也复杂多样。高层建筑的特点是层数多,高度大,结构类型多样,体型复杂,施工难度大,施工工艺技术要求高,材料用量多,施工工期长,专业性强,工序多,交叉作业多,结构自重大,受力特点、设计依据与一般多层建筑有很大的不同,对结构的安全度要求特别高,对工程结构的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现代高层建筑施工特点
高层建筑的施工概括起来,有\"高\"、\"深\"、\"大\"、\"长\"、\"密\"5个特点。
1、高
(1)建筑物的高度高。由此导致高层建筑施工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垂直运输工作量大,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垂直运输设备,要建造高层建筑是极为困难的。
(2)高空作业多,高空作业要突出解决好材料、制品、机具设备和人员的垂直运输。在施工全过程中,要认真做好高空安全保护、防火、用水、用电、通讯、临时厕所等问题,防止物体坠落打击事故。
(3)施工技术要求高。目前国内多层、低层建筑以砖混结构为主,高层建筑则以钢筋混凝土为主,并逐步发展钢和钢混结构。因此,以钢筋混凝土和钢为主要结构材料及相关的施工技术成为高层建筑施工的特色。而钢筋混凝土又以现浇为主,需要着重研究解决各种工业化模板、钢筋连接、高性能混凝土、建筑制品、结构安装等施工技术。
(4)装饰、消防、防水、设备等要求较高。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物质和精神要求的不断提高,自然带来了设计和施工的要求高。反映建筑美学上,摈弃千篇一律的平顶方盒子建筑,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上,平面类型的多样化、立面造型的个性化、立面色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和谐,已经成为时代潮流。使得高层建筑在使用功能、平面布局和立面造型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立面处理要求高,消防设施要求高,深基础、地下室、墙面、屋面、厨房、卫生间的防水,甚至管道冷凝水的处理,都比多层建筑要求高。并且高层建筑的设备繁多,高级装修装饰多。这些都给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质量和技术要求。
2、深。
深,是指基础埋置深度深。高层建筑为了保证其整体稳定性,地基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2,采用桩基时,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的长度不计算在埋置深度内),至少应有一层地下室。因此,一般埋深至少在地面以下5m。超高层建筑的基础埋置深度更是达20m以上。深基础施工,地基处理复杂。尤其是在软土地基,基础施工方案有多种选择,对造价和工期影响很大。研究解决各种深基础开挖支护技术,是高层建筑施工的重点之一。
3、\"大\"
高层建筑体量大,工程量大,据统计,我国目前高层建筑平均建筑面积约为1.5万m2。由于工程量大,工程项目多,涉及单位多、工种多。特别是一些大型复杂的高层建筑,往往是边设计、边准备、边施工,总、分包涉及许多单位,协作关系涉及众多部门。这就带来了高层建筑施工计划、组织、管理、协调的难度大。必须精心施工,加强集中管理。当然,由于高层建筑层数多、工作面大,就可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进行平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
4、\"长\"
高层建筑施工周期长,季节性施工(雨施、冬施)不可避免。一般多层住宅每栋平均工期在10个月左右,而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平均为2年左右。要缩短施工周期,主要是缩短结构和装饰施工周期。各种高层结构体系可以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而现浇混凝土是高层建筑施工的主导工序,合理的选择模板体系是缩短主体结构工期,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之一。
5、\"密\"
密是指高层建筑的施工条件复杂。高层建筑一般在市区施工,建造在密集的建筑群中,因此施工用地紧张,要尽量压缩现场暂设工程,减少现场材料、制品、设备储存量,根据现场条件合理选择机械设备,充分利用工厂化、商品化的产成品。施工时还必须保护相邻建筑、道路和地下管线不遭损坏,一般在基础工程施工时,均要采用妥当的挡土或加固措施。
二、加强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1、高层建筑的地基与测量技术
在高层建筑进行测量时,由于高层建筑的层数多,对施工测量精度要求较高,故在工程开工前应制定好施测方案,确定好测量仪器,并根据施工方案建立好施工控制网,将高层建筑控制轴线及时投影到建筑面层上,然后根据控制轴线作柱列线等细部放样,以备绑扎钢筋,立模板和浇筑砼之用。高层建筑施工测量一般采用外控法和内控法相结合,当采用外控法投测轴线时,应每隔数层用内控法测一次,以提高精度,减少竖向偏差的积累,当用内控法时,一般用激光铅垂仪法,必须在首层面层上作好平面控制,并选择四个较合适的位置作控制点或用中心\"十\"字控制,在浇筑上升的各层楼面时,必须在相应的位置预留与首层层面控制点相对应的小方孔,保证能使激光束垂直向上穿过预留孔。高层建筑施工测量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进行,但必须经过校对和复核,以确保准确无误。#p#分页标题#e#
2、加强施工条件的控制
(1)人员。工程项目管理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战略思想,实行质量目标责任制,把人员作为质量控制的动力,树立\"质量第一\"的指导思想。因此,在工程开工前,应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将质量控制的责任分配至个人,定人定岗,并对各类施工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和技术、安全交底,培养专业性技术人才,确保工程质量有专业的技术人才控制。在施工时,应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各施工人员进行资质和能力检查,确保其合格后方允许其施工。(2)机械。根据高层建筑施工的工程量及特点来确定机械设备的使用,并做好机械设备组织工作,及时对机械设备进行调配,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效能。(3)施工方案。施工方案是决定施工质量的关键。因此,要从空间、时间、技术组织、生产力、施工条件、物质等方面考虑施工方案的实施,总体设想和安排,明确各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确定各施工过程的施工工艺及施工机具。且在施工的过
程中,一旦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则应及时修改和完善施工方案,敢于运用当前国内外的先进施工技术和方法,从而提高高层建筑施工质量。
3、加强各专业施工的相互配合技术
高层建筑工程中,无论是民用建筑还是工业建筑,在施工过程中都涉及到多专业的配合,即土建、电气、给排水、暖通等专业的配合。如果在技术上不能充分全面考虑,特别是在一些交叉部位的细节,极易产生问题,将出现误工、返工等情况,影响工期和建筑质量,造成工程投资的浪费,严重的还会造成安全隐患。因此,建筑工程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配合是非常重要的。
4、严格养护制度
高层建筑多采用泵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不仅能缩短施工周期,而且能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但在某些工程上的使用表明,在配比、原材料、振捣控制严格的情况下,仍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分析其原因,多为抢工期、养护时间严重不足。对浇筑量大的大体积混凝土应有养护方案,从养护开始至养护结束应有人负责,从主观意识上要对养护有足够的认识。养护方案中应从人员、水源、昼夜、养护时间要求、覆盖等多方面进行考虑采取措施,同时注意根据规定不同水泥品种和砼的要求确定养护时间,对于大体积砼的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按施工技术方案采取控温措施,不漏主要关键细节。另外也要加强养护期的督查。
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的工程,必须制定周密的施工计划和组织方案,确保施工质量才是施工的重点。制定方案时,要考虑现场施工的条件,各个专业间的施工协调与影响;同时须结合工程特点,深入研究分析各
个状态下的施工状况,提前做好细致方案。通过系统的安排、灵活的协调、周密的计划,施工期间不断调整与完善施工方案,保证施工质量、效率及安全。
参考文献:
[1]马斌.高层钢框架的施工技术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09)
[2]刘文珺.导轨式爬架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铁道标准设计,2008,(04)
[3]邵敏佳.滑模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J].中华建设,2008,(07)
[4]朱国梁,吴碧桥,庞文荣,张传捷.高层建筑施工领域的进展[J].深圳土木与建筑,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