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房屋建筑工程裂缝成因及施工技术

时间:2013-11-29 分类:建筑设计

摘要:混凝土裂缝不但影响建筑物的外观,当持续到一定程度还会降低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破坏建筑的使用性能及用户的安全。本文对混凝土裂缝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预防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 :房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0 引言

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通病也分为好多种,而最为常见的一种就是裂缝,因此,防治裂缝的难度也是非常大的。正是因为裂缝会对房屋建筑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功效产生极为严重且直接的影响。

1 房屋产生裂缝现象的主要原因

混凝土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自身的脆性和不平衡、混凝土结构混乱是导致工程建设中形成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因素,其次还有: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差、模板变形的不均匀沉降等。水泥在混凝土硬化期间释放出大量水化热,不断提升了内部温度,使得拉应力在混凝土表面产生。在后期降温过程中,其他部分的约束使得混凝土内部又产生拉应力。此外,气温的降低会引起较大的拉应力。当所有的拉应力集合起来,到达一定的程度时给房屋带来过大的承载,就会导致裂缝的产生。还有一些细小的事情也会引起裂缝,例如:缺少养护、干湿转化、干缩形等等。对于钢筋混凝土而言,钢筋承担了拉应力,压应力由混凝土承受。如果混凝土内或钢筋混凝土周边出现了拉应力,则完全由混凝土承担。按照标准的建筑设计,对于拉应力是应该避免的。但施工中存在的各种因素,导致拉应力很难避免,尤其是温度原因引起的拉应力几乎无法消除,给施工技术带来很大的困难。在施工过程中因为原材料不均,水灰比不定,离析现象等因素的存在,加上同一块混凝土中的抗拉强度存在差异,大大降低了混凝土的抗拉能力,让裂缝很容易形成。做好建筑施工工作,必须要弄清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科学合理地进行建筑的结构设计和展开施工。

2 预防混凝土裂缝的施工技术

有效的施工技术不仅可以降低建筑的施工成本。特别是对房屋建设中裂缝的产生有着控制及防范的重要作用。能通过降低混凝土内外的温差避免裂缝的形成。

2.1设计措施

设计中混凝土宜选用中低强度混凝土.强度等级宜在C20~C35范围内,切勿使用高强混凝土。在进行抗裂计算时需充分考虑抗裂薄弱部位,这样就从设计源头对混凝土薄弱部位控制裂缝形成。对于跨度大、体积大的梁。纵向构造钢筋的设置应有所增强,合理地改变梁纵向截面的配筋率,这样可以较为准确地估算施工荷载、温度变化、应力大小等,对于构件抗裂性的提高很有帮助。

2.2建筑原材料的选择

施工过程中,在建筑材料的选择方面,必须要把好质量关,不仅要选择质量好的材料,更主要的是确保材料满足建筑需要。通过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来达到减少混凝土裂缝的目的。如水化热是水泥材料中的常见问题,导致水化热的原因是水泥水化,而水化热又是造成混凝土温度裂缝的重要因素。因而,施T过程中运用到的水泥应当采用大厂水泥,确保水泥的质量完整,对于低热水泥需要积极使用。所选骨料应当高质量、高强度、物理化学性能好、无有机杂质。粗骨料最好采用自然连续级配和碎石.其最大粒径因小于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小于钢筋间距最小净距的3/4。细骨料最好采用中粗砂。

2.3施工措施

2.3.1浇筑方法:施t过程中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时,混凝土需要按照以下流程进行:自然流淌、水平分层、斜向分段、持续推移、一次到顶等。浇筑过程中绝对不能对已搅拌好的混凝土加水,若混凝土不合格必须退回搅拌站。混凝土的分层厚度也要准确把握,新一层的混凝土必须在被上层混凝土覆盖前提下才能浇筑,这样能将上下层浇筑间隔控制在混凝土初凝时间范围内,防止因时间间隔过长造成施丁裂缝。

2.3.2振捣方式:在混凝土振捣时应当将进行三道振捣,三道设置位置为:第一道为混凝土的坡角,第二道为混凝土的坡中间,第三道为混凝土的坡顶。只有三道设置的位置符合要求,并进行合理地配合才可保证振捣覆盖整个坡面,达到最终的效果。在采用振捣棒振捣时必须要把握好振捣棒的插入深度以及振捣时间,将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的深度控制在50mm以上.振捣棒移动的间距控制在400mm左右.振捣棒要快插慢拔。当混凝土振捣密实后,要用刮杠刮平混凝土表面.再撒上5mm一25mm碎石.终凝前用木抹搓平,次数最好在两遍以上。

2.3控制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和浇筑温度

在施工中为了降低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应采取有效的方法降低石子的温度。在气温较高时,为了防止太阳的直接辐射。可在砂、石子堆场搭设简易遮阳装置,必要时可向骨料喷射水雾或使用前用冷水冲洗骨料。其次应适当地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的最高浇筑温度应控制在40℃以下。降低浇筑温度的主要措施有;预冷骨料(水冷法、气冷法等)和加冰搅拌等。浇筑时间尽量安排在低温季节或夜间,在高温季节施工时,应采取减小混凝土温度回升的措施,如尽量缩短混凝土的运输时间,泵管进行覆盖,加快混凝土的入仓覆盖速度,缩短混凝土的暴晒时间,混凝土运输工具应有隔热、遮阳措施等。

2.4混凝土的散热

为了有效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常采用分块浇筑。另外使用冷却水,通过水管内部循环冷却水带走混凝土内部的部分热量,降低混凝土绝对温升最高值,减缓混凝土水化热峰值持续时间,减轻混凝土保温养护的压力和缩短养护时间,从而实现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控制。#p#分页标题#e#

2.5 改善约束

如果混凝土温度大于气温,就要准确地把握好拆模时间,避免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现早期裂缝。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水化热的散发会在表面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就会提升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如果将模板拆除,就会大大降低表面的温度,让混凝土的表面附加拉应力,当水化热应力相互叠加后就会出现裂缝,这对于混凝土的使用性能的影响是很大的。为了使模板的周转率得到提高,在混凝土的施工中通常要求新浇筑的混凝土尽可能较早的拆模。可在混凝土表面覆盖泡沫海绵等保温材料,能够避免混凝土出现过大的拉应力。

3 施工管理

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施工技术,护筋工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改板筋的位移、松绑、踩筋,避免出现踩筋现象。而加强施工管理又是必不可少的措施,施工管理主要是针对施工过程进行的,其目的在于保证整个建筑施工能够按照一定的规范有序进行,避免出现施工事故。

4 总结

施工管理还要对钢筋工程的隐蔽验收工作进行加强,这样能够保证混凝土楼板的厚度、强度、钢筋高度和锚固长度能符合建筑施工的要求。楼板找平层厚度也要按照建筑设计的要求,厚度不能过大。当混凝土浇注结束后,应该压平磨光,且一次性完成,这样能使混凝土表面抗裂性能增强。

参考文献:

[1]潘琴芳.高层房屋建筑防止混凝士温度裂缝的施工技术措施[J].科技资讯,2008(5):11

[2]丁捷.混凝土裂缝成因与控制[J].山西建筑,2007,33(1 8):163—164.

[3]王东海.水工混凝土建筑物裂缝产生原因与处理方法[J].山西建筑,2007,(16).

获取指导 论文模板

最新文章

服务流程

关闭

悠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