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11-29 分类:建筑设计
摘要:通过对当前在景观游憩系统忠存在着片面最球绿地数量、绿地指标,而缺乏对城市绿色骨架的构成,增加绿地间有机联系等现象的分析,在绿地系统规划中有针对性地探索景观游憩系统的设计趋势。吸取国外城市的设计经验,在设计中贯彻生态学廊道的绿色体系,人与自然,诚实的和谐发张作出了探索。
关键词:景观游憩系统; 现状; 需求;合理的设计; 持续前进
目前城市景观游憩系统的现状
城市居民需要丰富、分布均匀、并且灵活多变的休闲系统,能够为不同年龄、兴趣以及性别的人群提供各种类型的休闲活动。这一类休闲系统的雏形在美国许多城市涌现出来——纽约、克利夫兰、华盛顿、新奥尔良、芝加哥——尽管通常都以一种支离破碎和不协调的方式出现。在这些城市中,纽约市、韦斯特切斯特县和长岛的合并公园体系毫无疑问构成了其中最先进的范例。
但是,除了休闲系统的数量极其缺乏之外——没有一个美国城市敢自夸达到了每一英亩开放空间容纳100人的最低标准——这些休闲系统还有很多质量缺陷。公共公园系统通常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一方面与私人拥有的娱乐和消遣中心——剧院、舞厅、stadia以及竞技场隔离,即使面积最大的两个公园——芝加哥的林肯公园、纽约的中央公园——它们也因与最密集的人口活动区域距离遥远而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并且几乎所有的这类休闲系统,仍然受过时的设计理念的束缚,而很少采用现代的平面表达方式。此外,这一趋势越来越注重考虑一种重要的均衡分布的系统,这一系统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的游憩空间:
(1)游戏场地——每个街区或住宅组群为学龄前儿童提供的小块活动场地。一般每30-60户为一个单元,最小面积为1500-2500平方英尺。场地上放置一些简单、安全,但是吸引人的器械——秋千椅、低矮的规则摆动的秋千、矮滑梯、沙箱、简单的游戏材料、攀玩架、儿童游戏屋;适宜奔跑的开放空间。
(2)儿童游乐场地——为6-15岁的儿童设置。场地位于社区中心或靠近社区中心,一般每一千人需要一英亩的游戏场地,一个游戏场地的最小面积一般为3-5英亩。主要内容有:器械区,为非正式比赛提供的开放空间,为较大的男孩和女孩提供的比赛场地,为静态游戏、手工活动、戏剧表演、讲故事提供的区域,浅水池等。
(3)区域运动场地——为青年人和成年人设置的游憩场地。一般半径为0.5-1英里,最小规模为10英亩,以20个为宜。每20,000人需要一个运动场地,一般每英亩可容纳800人。
(4)城市公园——包含任一或全部上述活动空间加上\"美丽景观\"的更大面积的活动区域。组织起来满足大量人群集中使用的空间——动物园、博物馆、娱乐场地,以及消遣空间。
(5)郊野公园和城市绿化带——为\"在郊外过一天\"而设置——更大的面积、低密度的使用、稍微使用一点自然式的修剪方式。适合步行的道路,车道,野炊烧烤架,公共厕所。
(6)特殊区域——高尔夫球场,海水浴场,城市宿营地,游泳池,田径运动场,露天体育场。
(7)林荫大道和快速路——越来越多的使用为了
①将以上提到的游憩空间联系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系统
②为去乡村和原始的地区提供快速、便捷并且愉快的通道。
但是数量是不够的……
休憩系统缺乏设计,难以满足需求
以上提到的类型只是对一个休闲系统各组成部分的最基本的描述,但是,即使具有上述所有类型的游憩空间也不能确保一定能形成一个成功的游憩环境。换句话说,这一问题既应考虑数量也应考虑质量——不仅仅在于有多少游憩设施,还在于拥有何种类型的游憩设施。在此,设计元素是很重要的,设计的成功依靠对于周边人群的使用需求的精确分析。这些需要既包括个人的需要,也包括集体的需要。
每个人都渴望一种最佳的空间关系——亦即,每个人都需要身边拥有一定数量的空间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并发展身心。而且城市人口具有显著的特性。这些特性不仅仅表现在他们的休闲需要因年龄、性别以及以前的生活习惯的不同而千差万别,同时由于受到移民、工作以及生活条件的影响,人们的游憩需求也会经常改变。有组织的娱乐活动稳定的向低龄段和高龄段扩展。
如何合理的设计休憩系统
对上述因素的考虑表明,为游憩环境所做的某些设计中通常缺失了几乎是目前工作中最精华的部分。在今后的休闲环境设计中,在设计方法上必须做到:
(1)一体化设计。为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之间建立一种生物学的关系,从而自动调控娱乐空间的密度是最为关键的需求。这就意味着应该将室内外空间、居住空间、工作空间、游戏空间、以及整个社会单位(其规模由各个组成部分的可达性决定)进行一体化设计。因此,景观不应孤立存在,而应该成为综合的环境控制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运用现代的知识和工艺,我们塑造出能够不断再生、反映有机社会发展的具有高度可塑性的环境是完全可行的。将景观与建筑再次溶为一体成为可能——在一个更新并且更高的平台上——同时因此而获得一种被精心而愉悦组织的空间所环绕的感觉。#p#分页标题#e#
(2)多样化的用途。大多数类型的娱乐形式具有季节性的特点,而且即使在该季节内,人们也只会在白天或晚上某些特定的时段参与其中。此外,不同年龄段和职业的人群拥有空闲的时段各不相同,而相类似的人群对于娱乐方式的兴趣相去甚远。这就意味着追求多样化用途的规划形式这一趋势正好满足当今各种设计中所弥漫的对多样化的渴求:减少维护费用、增强实用性、减少路途而为人们节省时间。
(3)在建筑设计中尽可能的追求灵活性——为不断变化的环境提供更加多样化的使用和更大的适应性——也能延伸到景观设计中去。建筑物创造出的空间骨架被打穿孔隙,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空气和光照。此时植物取代建筑内部的隔墙,划分空间并提供室外的使用。当建筑和景观取得这一灵活性的时候,我们发现外部与内部环境设计的唯一区别只是使用材料和技术问题有所不同。除了对组成要素的保护程度存在差异之外,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融为一体,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并且难以区分。
(4)要想使景观设计变得灵活、多样并与建筑融为一体,最大限度的运用现代材料、设备以及方法是必由之路。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几乎难以找到充分发挥其所有潜力或能真实表达自我的已建成实例。仅仅靠单独使用荧光、麦克风或者汽车也难以确保成为成功的设计。问题的症结在于如何善用这些发明进展。以景观大道为例,它要么起着将居住、工作和休闲娱乐融为一个有机整体的作用,要么用来继续维持三者之间的隔离。理论上以150英里为半径为所有城市居民设置娱乐休闲系统只能是一种蓝图梦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种想法会因给人们处处带来不便和交通花费而受阻。只有当景观大道做到减少人们从家到工作到游乐场所的时间、金钱和周折时,才能判断其真正的价值。
(5)尽管个别花园仍然保持着大多数景观设计的原型,并且他们将继续成为个别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事实上大多数都市人不会也不能进入这些空间。甚至即使当住宅单元拥有自己的私家花园时,城市娱乐环境最重要的方面也处在它的界限之外。城市的娱乐环境,就像它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一样,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景观如同建筑一样,持续前进
由于工业革命,景观设计如同规划形式的改变一样,在意识形态和方法方面同样经历了重构。尺度巨大的轴线、远景和外观已经证实其本质——它们只是对现实问题的一种粉饰,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代景观设计的本质便是探寻与城市社会的新需要相适应的新准则。如同建筑一样,解决问题的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开始从尺度巨大的轴线和外观变成满足这些需求的特定的需求和形式。
参考文献
(1) 梅小妹,苏剑鸣:人性的回归——诚实步行空间的创造[J],安徽建筑2006(6);53-54
(2) 丁晓荣,李琴译:最新德国景观设计[M],福州;附件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3) 魏民:构筑诚实跌绿色网络——安阳诚实绿地系统规划研究[J],中国园林,2002(1);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