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研究

时间:2013-11-29 分类:建筑设计

摘要:建筑业在我国属于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关系到国计民生,既是百年大计,又是经济增长的引擎之一。我国当前较多的建筑工程,还是以混凝土结构为主。由于混凝土结构的特殊性,其工程质量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而施工技术直接关系到混凝土工程的成本、质量,关系到其正常使用。本文对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观点,以促进我国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1.引言

我国是世界上建筑工程中应用混凝土较多的国家之一。由于混凝土材料及工艺的特殊性,施工技术、建筑材料、工程组织等方面都直接影响到混凝土分项分部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与使用效果。我国属于地质灾害复杂的国家,且当前由于主客观原因限制,较多的民用建筑还广泛地采用了混凝土结构,因此,重视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技术研究,既有其现实意义,从长远来说,对于这一工程技术的发展也是有益的。混凝土的主要构成要素是水泥、砂及其他添加剂,混凝土结构除了混凝土本身承担压应力外,还包括钢筋等筋材承担拉应力。合理搭配的两者共同作用,形成了稳固的混凝土结构,从而构成了整个建筑物。

2.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因素分析

2.1材料性状特征。混凝土主要由集料、水、水泥等按一定比例混合,通过一定时间的养护而形成,而集料、水泥,由于其级配、等级不同,会形成不同的混凝土强度。因此,根据使用要求形成的结构要求,必然反映到材料的选择与配比。如果在设计方案不科学或者未严格按正确的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则必然会形成不合格的混凝土结构。

2.2集料性能。这主要反映在混凝土和易性不佳方面。所谓混凝土的和易性指的是混凝土拌合物能够保持其组成成分均匀混合,不发生泌水、分层离析等现象,并便于人们进行浇筑、运输等施工作业。由此可见,混凝土的和易性是在满足一般施工条件的情况下对混凝土施工质量影响最大因素。因此,如果水工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如火和易性不佳,将会直接导致混凝土产生离析或者振捣不实的现象,从而导致建筑质量缺陷。

2.3力学性能。正常情况下的混凝土结构其抗压能力极高,但其脆性较大。在受荷破坏时都是突然性的脆性破坏。而主要的力学表现就是混凝土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变形。根据所受因素的不同,混凝土的变形可以分为温度变形、体积变形、在荷载变形以及湿胀干缩变形等。混凝土的变形会导致原本质量合格的工程重新出现问题,并且严重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施工。

2.4施工环节。

2.4.1混凝土施工环节缺陷。整个房屋建筑混凝土的施工过程,由于所涉及的领域较广,包括很多环节,如原材料原则、混凝土比例设计、运输、搅拌、浇筑振实等,其中对混凝土施工质量影响最大的环节是浇筑振实。此环节容易产生两种问题:一种是内部问题,没有振实而导致内部产生孔洞、空穴等质量问题,这种问题很难从外观上检测,这类问题很容易造成整个建筑结构遭到破坏,建筑受力不均,产生严重的后果;另一种是表层问题,诸如外观上的蜂窝、孔洞等,从而导致混凝土性能降低,进而产生泌水等现象,最终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

2.4.2工程监理不严格。工程监理是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根本,只有经过严格的工程监理,确保各施工步骤进入正轨,才能切实地保障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因此,对于混凝土的施工,应该有严格的监理组织和制度进行监督和控制,然而,现行的监理制度往往只注重事后监理,工程监理制度不完善,对于事前和事中的控制不到位,很多质量问题在施工过程中不能及时发现及时弥补,在完工之后发现质量问题很难修补。

3.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策略

2.1严格把好材料关。原材料的好坏,不仅对混凝土的质量而且对工程的施工工艺有很大影响。如水泥的强度对混凝土强度起很大的决定作用,石子的含量以及大小变化直接影响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和易性。因此,必须把好原材料这一关,只有检查合格的材料才能进入施工现场。同时,在水工建筑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保证水泥、石子等原料的质量达到了法定质量标准和规范,并定期对其进行定时检测,以防其含量发生变化。譬如,对于水泥的等级是否达标、砂石的含泥量、级配,添加剂是否合格都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并根据要求积极送检。

2.2关注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这主要是通过混凝土的和易性等方面的控制来实现的。混凝土的和易性涉及到混凝土的流动性、保水性、粘聚性、可泵性等技术性能,这些都是直接关系到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只有确保这些指标符合相关标准,才能切实地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研究表明,当施工中混凝土的和易性不合格时,往往会使混凝土的上表面泌水现象,同时会导致其硬化后表面疏松多孔,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甚至还会导致浇注后模板中的混凝土不密实,产生狗洞、蜂窝等质病害,并影响到混凝土的耐久性及正常使用的功能。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必须将混凝土的和易性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确保和易性合格,尽可能地使混凝土的和易性趋于最佳状态,为最终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提供可靠保障。#p#分页标题#e#

2.3做好混凝土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首先,合理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由于施工现场的特殊情况决定了实验室所确定的混凝土配合比不一定能够与实际施工条件完全符合。必须根据当施工设备、运输方法等变化,配置与之相适应的混凝土配合比。同时,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能够符合施工的要求,应适当调整混凝土的含水量;其次,探讨清楚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换算。试验室所确定的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实际情况测试骨料超粒径颗粒的含量以及砂石的含水率,将实验室确定的配合比换算成施工配合比;最后,混凝土的配合比只有符合水工建筑工程技术性能以及施工工艺的要求,才能保证混凝土顺利施工以及达到工程要求的强度等性能。混凝土和少筋混凝土配制坍落度一般为3~5cm,配筋率超过l%的钢筋混凝土配制坍落度一般为7~9cm,灌注桩要求配制强度为35Mpa,凝结时间在10h 以上,坍落度一般为18~22cm 的大坍落度超缓凝混凝土。同时,在混凝土中掺入不同类型的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科学配制,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在施工中效果明显。

2.4强化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工程监理力度。工程监理是混凝土工程项目施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施工质量不断提高的有效手段。然而,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工程监理不力,缺乏相关监理体制,并且大多施工企业往往只重视事后监督,而忽视对施工现场的监理。从而导致严重的施工质量问题。因此,对于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施工,必须派遣专门人员到现场进行监理,从原材料采购开始就跟踪监督,对于各个施工环节,都要进行合理地监督,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此外,工程监理组织应积极研究科学的监理办法,以便更好的对混凝土施工进行监督。同时,定期对监理组织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整体素质,以便于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施工质量。

4.结论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需要相关施工企业必须在重视现阶段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的基础上,研究导致问题的各种因素,从原因入手,寻求解决办法。同时,在施工过程中采用科学的混凝土浇筑方法,严格把好材料关,做好温度控制措施等,从而有效地控制房屋混凝土施工质量,避免因混凝土施工技术问题而导致整个工程质量的降低,进而为最终提高相关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学刚. 高性能混凝土特性及在公路桥梁中的应用[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12)

[2] 石昆磊. 城市高架桥梁面层沥青混合料的选用[J]. 中国市政工程. 2012(02)

[3] 王喜会. 防水混凝土路用性能研究[J]. 交通世界(建养.机械). 2012(04)

获取指导 论文模板

最新文章

服务流程

关闭

悠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