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外墙涂料施工技术的分析

时间:2013-11-29 分类:建筑设计

摘 要:随着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的提高,人们对建筑物的总体要求也随之提高,建筑物给人的第一感官影响就是墙面的外体,所以建筑外墙涂料的施工也就尤为重要,外墙涂料已经广泛应用于建筑外墙装饰工程中。为了提高外墙涂料施工质量,文章详细分析了基层处理、涂刷施工技术及常见质量问题的预防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外墙;涂料;施工技术

前言

我国经济、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随之提高。我国人民在物质需求、审美观点等方面的要求也在提高。其中也包括近年来对建筑物体的外观审美要求。建筑物样式颇多,但其外观档次主要还是依赖于涂料。建筑外墙装饰材料不仅对建筑物内部结构起到保护作用,而且对建筑物外部表面起到装饰美化作用。以前多用磁砖、马赛克等覆盖外墙,现在开始转向以外墙涂料为主要装饰材料。因为磁砖等贴块料虽然具有坚固、光滑和清洗方便的特点,但同时也有粉化、裂纹和粘污等缺陷,另外还有脱落伤人的安全隐患。而外墙涂料则色彩丰富鲜艳、施工简便,使用中不存在任何安全隐患。然而,大部分外墙涂料经风吹雨淋日晒过程,在施工一年或几个月后会出现裂纹,脱落,褪色,变脏等潜在问题。这些问题一般在涂装竣工验收时难以发现和检查。结合多年工程施工经验,笔者认为以上质量问题与施工技术也有很大关系。

1.对基层的处理

对基层的处理应满足涂料施工前的最基本要求—— 干燥、牢固、清洁。

1.1由于乳液型涂料的涂膜具有透气和耐碱性,所以可以用在基层未完全干透的表面涂刷。但若使用在混凝土和砂浆层时,应按规范要求龄期达到28d和7d以上才能进行涂刷,否则,因龄期太短尚未达到设计强度,养护的水份使表面含水率过高、碱性大,涂刷后与涂料黏结不牢而剥落;溶剂型涂料膜透气性差,还有疏水性,若涂刷在潮湿的基层上,容易产生起皮、脱落、流淌现象。所以,在涂刷涂料之前应对基层进行处理,使其充分干燥,或采用自然干燥也可以,使含水率达到7% 以下。为确保外墙涂料施工质量,施工中应合理安排工期,使基层表面干燥后再粉刷,不能为赶工期在未干燥好的基层表面涂刷。

1.2平整基层表面。在涂刷之前应先检查基层表面是否平整,对有起砂、粉化、麻面和松酥的地方,要用钢刷清理干净,个别的蜂窝和小孔洞应用腻子刮平。在使用腻子时应注意:必须选择适合条件的腻子使用,如喷涂溶剂型涂料可用该涂料的桶上层清漆加滑石粉或大白粉兑成使用稠度适宜的腻子,刮时以清漆作为黏结底漆;而用乳液型涂料时不得使用大白粉、纤维素等低强度、耐水性差的材料兑腻子,否则会使涂层连同腻子一起成卷脱落,应使用107胶、乳胶或掺合水泥作为腻子处理效果较好。对砂浆表面应采用铁抹子压刮光,处理后的基层必须是干净、密实、平整。用2m长直尺检查,最大不平处应<3mm,表面不能有明显接槎,不能在局部有光滑和麻面的差别,否则,涂刷以后在光线照射下会产生色差,出现\"花脸\"现象。

1.3 基层必须清理干净

在涂刷之前还应检查基层表面是否干净。由于基层表面的浮浆、油污或脱模剂、铁锈、平整尘土等污物,涂刷后等干燥后会产生返色、变黄等现象;还有要考虑到基层中掺有外加剂的,也能对涂刷后产生不良影响,或因雨水冲击流淌的不良后果。所以,在涂刷前必须清理好面层,防止这些情况的发生。

2.涂刷施工

2.1一般外墙涂料可按\"一底两面\"的要求作业。即:一道底涂料,两道面涂料,也可根据工程需要适当增加面涂遍数。涂刷下一道时.间隔时间要足够。使用溶剂型涂料后一遍必须在前一遍完全干燥后进行;水性涂料和乳性涂料后一遍必须在前一遍表面干燥后进行。每一遍涂料应施涂均匀,各层必须粘结牢固。多遍涂刷时,要注意控制涂刷厚度避免一次涂刷过厚造成流挂、皱纹等缺陷。在涂刷乳液型涂料时,为改善基层在涂刷面层涂料时的吸水及拖刷现象,可先刷一道含水分较多的乳液底涂料封底打底。

2.2刷涂法施工。首先采用刷涂法对窗口、门口、阴角及各墙面交界处进行刷涂,用刷子在这些边缘剧围刷一道4寸宽的边线。在采用刷涂法的过程中,要使刷涂方向及刷涂长度保持均匀;涂刷要迅速,同时横刷、竖刷要有层次;操作时起刷要轻、运刷稍重、收刷要轻、刷要走平;刷涂一般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难到易顺序涂刷;每道刷涂必须盖住底色,不透虚影,涂刷须均匀一致。

2.3滚涂法施工。当窗口、门口、阴角及各墙面交界处用刷涂法涂刷完毕后,即可进行大墙面涂刷,大墙面涂刷采用滚涂的方法进行施工。滚涂采用滚筒进行,在滚涂过程中要向上用力,向下时轻轻回带;毛辊蘸料应适量,避免流淌;滚涂的搭接宽度一般为前一滚刷的一半;涂面涂刷方向须均匀一致,不宜移动过快,造成涂料飞溅。

2.4分格线处理。外墙面涂装宜做分格线处理。分格条有多种形式,过去常在抹面砂浆中预埋木条,待涂装施工后,先去除本条,再用深色涂料勾缝; 近几年来,开始大量使用塑料分格条,形式多样,效果不错。但要注意涂料施工时,应对其进行保护,不能让涂料污染分格条。无论木质或塑料分格条都要求材质坚硬挺拔,不易变形。

2.5选择适宜的环境施工。适宜的温度有利于涂料的干燥、成膜。施工时要了解各种不同类型涂料的最低温度要求和注意事项。譬如对溶剂型涂料须在正温环境下操作,在炎热高温环境下因溶剂型挥发性很快不宜施工;当在潮湿阴雨天施工时预防涂膜未成型前受雨淋也不宜施工。例如,乳液型涂料适宜涂刷的环境温度在8℃ ~15℃;无机涂料在不低于0℃时也可均匀成膜,适合北方地区入冬前使用。#p#分页标题#e#

3.常见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

3.1脱落。施涂涂料前应将基层表面处理干净;基层应干燥,霉染物应清除干净;控制每遍涂刷层厚度;控制基层含水率及PH值;应选用与基层粘结力好的腻子和底涂料。

3.2漏涂、透底。严格按施工工序操作,复核涂料时要注意其遮盖力是否合格。

3.3泛碱。控制抹灰表面含水率,如施涂乳液型涂料含水率不得大于10%,PH值应在10以下;采用耐碱性良好的表面涂料。

3.4流坠。刮补腻子后要打磨平整;刷涂料时要用力刷匀,实行多遍涂刷,严防一次涂膜太厚;控制涂料粘度;施工场所要通风,并选用干燥稍快的涂料品种。

3.5刷纹。选用流平性好的涂料品种;施涂用漆刷要选用适宜的规格,涂刷的动作要轻巧,确保涂膜平整、光滑。

3.6色差。使用同一品种、颜色但批号不同的涂料,应尽可能使用在不同的立面;施涂刷前应将涂料搅拌均匀;要求基层平整、材质均匀;严防漏涂或泛碱现象产生;大面积墙面施涂前,应先做好墙面分格.尽量少接痕。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涂料要取得理想装饰性能和防护效果,不但取决于涂料的优良性能,而且取决于良好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技巧。由于目前外墙涂料的品种繁多,使用范围和适用条件各异,因此,施工人员在施工时应认真学习材料标准、严格按规范操、实行挂牌上岗。坚持以样板墙引路,切实作好各方面的操作工艺,控制适宜的稠度,掌握适用范围的交底工作,才能保证外墙涂料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郑义,王学军.谈梅林一村建筑外墙防水施工[J].山西建筑,2001,(2):65—67.

[2] JGJ.73-91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和验收规范[S],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3] 李相权,吴大虎.外墙涂装的质量管理[J].化学建材,2008,(5):20—22.

[4]王超,袁伟.加强建筑外墙涂料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J].工程质量管理.2006.4.

[5]王志坚.内墙涂料施工质量通病分析及防治[J].山西建筑,2004.2.转贴

获取指导 论文模板

最新文章

服务流程

关闭

悠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