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11-29 分类:建筑设计
摘要:在缓解全球环境能源问题和安全问题中,建筑节能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建筑防火是建筑防灾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节能与防火在建筑设计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本文以建筑节能与防火设计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建筑节能;建筑防火;设计
一、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建筑物数量在大幅增加,人口日趋密集化,资源消耗明显的增大,建筑火灾事故的也频繁发生,传统的建筑结构在建筑设计中只是考虑荷载组合的条件,主要是静力作用下结构的安全问题。随着材料科学、结构技术的发展及空间环境的变化,人们对建筑结构提出了节能和防火的新要求。
二、关于建筑节能的思考
如今,我国的建筑飞速发展,人们都只看到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却未能充分认识到建筑物对我国现有能源的消耗已经成为了节约能源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1.影响建筑节能的因素分析
(1)法规政策、标准体系不完善。我国建筑节能标准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差距,发达国家每隔几年就修订一次标准。节能标准不完善, 实施、监管不力。出现施工单位不按照报批设计所规定的强制性节能标准施工, 偷工减料的事也屡禁不止。
(2)节能服务体系不完善。节能建筑作为一种对专业知识要求相对较高的产品,一般的使用者因相关专业知识的匮乏无法理解所获取的信息,建设单位对其掌握的建筑能效信息不能及时、准确地公开, 政府部门的相关政策措施也缺少有效的依据, 表现出强烈的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
(3)缺乏有效的节能激励政策。由于建筑节能是采用节能型的建筑技术、设备、工艺、材料与产品,大量使用可再生能源,必然会增加造价的成本,如果不采用相应的激励政策,就会减少企业本来所拥有的利润,为了减少自己的损失,企业就会用各种方法反对建筑节能工作的展开,也就使得建筑节能成为一纸空谈。
(4)节能意识有待提高。虽然我国政府对建筑节能工作给予了很高的重视, 但民众的建筑节能意识却还是很薄弱。尽管同意了对建筑节能进行改造, 但其改造成本却都不愿意承担。
2.建筑节能的主要措施
(1)完善建筑节能标准化管理体制。建筑节能经济是一种以外部经济特征为主的经济,仅仅靠市场的调节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政府的推导, 成立负责节能工作的政府机构, 设定明确的职责, 为建筑节能法规和标准的实施提供保证。
(2)健全法规和行业规范。西方发达国家建筑节能相关的法规、政策往往都是相互配套, 相互支撑的,但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起步晚,发展缓慢, 所以迫切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法规和相应的标准体系。
(3)制定并实施有效的节能激励政策。很多发达国家很早就出台了各种减税政策, 比如日本规定节能设备所有人按设备的购置费,从所应缴所得税额中扣除7%;又如法国对建筑物保温、供热系统控制及锅炉节能给予税收优惠, 对低收入家庭的住宅和用能设备的节能改造提供补贴等。我国也可以对其进行效仿,制定相应的节能激励政策。
(4)提高和完善建筑节能技术体系。目前, 我国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机构不完善,尚没有一家综合性的研究单位。另外推广应用节约资源的新技术和新设备也非常重要,对成熟的节能技术进行整理,推广可循环利用的新型建筑材料,限制和淘汰耗能高的建筑产品和技术。
三、关于建筑防火设计的思考
1.建筑的平面布局和布置
为了避免和减少火灾对建筑物的危害, 在建筑防火设计时,要严格满足相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及各类建筑特殊的防火要求。防火设计必须从方案设计阶段开始就认真地考虑建筑的平面布局和布置要从建筑防火安全。例如:娱乐场所宜设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内的首层、二层或三层的靠外墙部位, 不应设置在袋形走道的两侧和尽端;商场的营业厅不易设置在地下三层及三层以下, 且不应经营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储存物品属性的商品。观众厅、会议厅、多功能厅应设在首层或二层、三层;托儿所、幼儿园、游乐厅不应设置在高层建筑内。消防控制室宜设在高层建筑的首层或地下一层, 且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 的隔墙和1.5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 并应设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等。
2.防火和防烟分区
防火分区面积的确定, 主要应考虑最大防火分区的限定。与防火分区有关的防烟分区问题也是一个经常容易出现疏漏的问题。首先, 一般情况下防烟分区仅限于高层建筑和地下车库,相关规范规定: 设置排烟设施的走道, 净高不超过6m 的房间应设挡烟垂壁, 划分防烟分区, 每个防烟分区的面积不宜超过500㎡, 且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其次, 设有机械排烟系统的汽车库, 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应超过2 000㎡, 且不应跨越防火分区。最后, 多层建筑中, 地下公共场所、无窗房间或有固定窗扇的地上房间, 以及超过20 m 且无自燃排烟的疏散走道或有直接排烟自然通风, 但长度超过40 m 的疏散内走道等设防烟、排烟设施的房间内也应该参照规范的标准, 即每500㎡设置防烟分区。
3.安全疏散
建筑防火设计中的核心是疏散问题。安全疏散主要有疏散距离、疏散宽度和疏散楼梯间三个要点。#p#分页标题#e#
(1)疏散距离是根据建筑类别和房间的位置不同而判定。严格区别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还是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这两种情况,满足规范对疏散距离的要求。能否将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疏散口当作安全出口许多时候会出现疑问。安全出口主要是指直通室外的楼梯间或外门, 在某些条件下, 通向邻近防火分区的防火门可以当作安全出口。
(2)疏散宽度计算是建筑防火设计中最主要的计算内容, 但是一般情况下, 疏散宽度的计算都容易被忽略, 也容易被楼梯间的宽度规定所制约。
(3) 楼梯间设计是防火设计中安全疏散的要害部位, 根据不同情况, 需要设置封闭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首层应有直通室外的出口。多层建筑层数不超过4层时, 可将对外出口设置在离楼梯间不超过15m 处。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应共用楼梯间, 当必须共用时, 应在首层与地下或半地下层的出入口处, 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 h 的隔墙和乙级的防火门隔开。地下室或半地下室的楼梯间在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 h 的隔墙与其他部位隔开并应直通室外。
4.建筑结构防火
建筑防火设计中, 建筑构造是较易处理, 但又易被忽视的环节。其中防火墙不宜设在U、L等高层建筑的内转角处。紧邻防火墙两侧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 m。管道井应每隔2层~ 3层在楼板处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做防火分隔。井壁上的检修门为丙级防火门。防烟楼梯间前室和封闭楼梯间的内墙上,不应开设其他的房间门窗。消防电梯前室宜靠外墙设置, 在首层应设直通室外的出口或经过长度不超过30 m 的通道通向室外。
5 装修材料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 设计人员可从被批准的防火材料中, 考虑结构经济性, 选择符合防火规范的材料。那些火焰传播性很高的材料及火灾时有可能产生剧毒性燃烧气体的材料, 不能作为建筑装饰材料。在建筑物设计过程中, 充分考虑到以上的设计要素, 就会保证建筑物在施工和投入使用后的防火安全。
四、结语
为了促进我国建筑节能和防火设计的全面迸步,应尽快建立中国建筑节能技术和防火设计的相关评价体系及更严谨的规范。我国的建筑节能和防火设计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建筑师更应该建立起忧患意识,把建筑节能及防火作为自已义不容辞的应尽责任,为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柯明.浅析建筑节能的意义及其技术应用[J].城市建设,2010,(6).
[2]朱耀武.建筑物性能化防火设计概述[J].山西建筑, 2005,31(22) : 1-2.
[3]黄进达,杨义.防火间距的性能化设计探讨[J].山西建筑,2005,31(22) : 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