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策略

时间:2013-11-29 分类:建筑设计

摘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建筑领域里将传统高消耗型发展模式转向高效生态型发展模式,即走建筑绿色化之路,是我国乃至世界建筑的必然发展趋势。本文首先分析了发展绿色建筑的必要性,其次,阐述了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基本原则,同时,就绿色建筑的生态节能设计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策略

1. 发展绿色建筑的必要性

当今,人类社会面临两大问题——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而这两者又相互紧密联系,由此带来的气候变化已成为21世纪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而建筑能源消耗量已占社会能源总消耗量的1/4左右,随着我国城市化和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能源供应方面的压力也日益增大。面对这种形势,我国政府对发展绿色建筑给予高度重视,近年来陆续制定并提出了若干发展绿色建筑的重大决策,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又提出\"万元GDP能耗降低20%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10%\"的目标,并要求坚定不移地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因此,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建筑领域里将传统高消耗型发展模式转向高效生态型发展模式,即走建筑绿色化之路,是我国乃至世界建筑的必然发展趋势。

绿色建筑亦即可持续发展建筑,它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推进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意义重大,它是建设事业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举措;是贯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类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搞好资源综合利用,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建设事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性工作。绿色建筑是一项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筑及其相关领域各个方面人员的协作与努力。近年来,绿色建筑在国内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以在2006年6月在清华大学落成的我国首座超低能耗节能示范楼为例:节能楼中使用的是水循环空调,采用这种系统后能源消耗比普通空调系统减少30%。该楼中每个房间都安装了感应装置,人离开房间后感应装置自动关闭光源,停止供应冷气和热气,比同等规模的建筑节能约70%左右。另外,节能楼中还配备了雨水和地渗水收集系统,可将这些水进行深度处理后再次利用,用于冲厕和景观用水。虽然节能建筑的初期成本的投入比较高,但其投入使用后的运行成本确比高耗能建筑低许多,随着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其经济效应将更加显著。

2. 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基本原则

(1)关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

建筑的构造形成了一个全寿命周期,涉及到设计阶段、建造阶段、运行阶段、保养阶段等。那么既然我们关注到了建筑的周期,那么也就意味着我们建筑设计人员不仅应该考虑应该充分利用环境因素来指导建筑的设计,还应该充分减少建筑施工过程中对于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危害,尽可能地保护当地的环境,为人们提供一个无害、低耗、舒适、健康的空间。

(2)保护自然环境和适应自然条件。

绿色建筑设计应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下建筑规模、建筑风格应该和周围环境保持协调一致。同时,还应该结合当地自然环境来将建筑景观与历史文化保持连续一致。

(3)创建健康、舒适的环境。

绿色建筑设计应该实现人性化设计,改善室内环境质量,提高建筑室内舒适度,努力创造和谐、优美的环境,充分合理考虑居住者的需求。为人们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条件,同时降低环境污染,保障安全,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

(4)加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优化管理,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占有,合理优化和利用资源配置,延长建筑物整体使用寿命,选择适用的产品、材料和技术来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其适应性及使用性能,积极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

3. 绿色建筑的生态节能设计策略

(1)推广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拉术

建筑围护结构系,由包围空间或将室内与室外隔离开来的结构材料和表面装饰材料所构成,包括墙、窗、门和地面。围护结构必须平衡道风和日照的需求,并提供适应于建筑地点的气候条件的热湿保护。围护结构的设计对于建筑在运行中的耗能是一个重要因素;而且不同围护结构材料的生产和运输的总环境寿命周期影响和能耗费用变化也相当大。在绿色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中,对以下各个方面问题应逐一加以考虑。

①气候

进行围护结构没计时,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决定合理的围护结构材料和相应的建筑设计方案。

②门、窗和开口

根据对昼光照明以及供热和通风的仔细分析,确定围护结构上的门、窗和通风口的大小和位置。开口的形状、大小和位置根据其影响围护结构的方式而改变。如昼光照明最好采用高窗,因为设计合理的话.可以使光线深入室内并消除眩光。建筑进口的前厅设计应考虑要避免已经冷却或加热空气的渗漏,可以用空气幕来减少门对热负荷或冷负荷的负面影响。#p#分页标题#e#

(2)充分利用太阳能

绿色能源中最重要的能源就是广泛存在、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太阳能,其优点是廉价、安全、洁净、来源极为丰富。目前,在住宅区中太阳能的利用主要有三个方面: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空调和太阳能热水器。例如,位于杭州滨江的浙江辛迪集团总部大楼,早在2007年就被建设部列入科技示范工程,是建设部制定实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来,国内首座由民营企业全额投资兴建的绿色节能建筑,在业内外享有盛誉。如今辛迪集团在金华的总部,继续加大绿色建筑的推广运用,让更多普通市民也能享受光电节能建筑带来的品质生活。位于秋滨的大型多层住宅区家和园,占地面积约255亩,总建筑面积达27万多平方米,是目前浙江省最大的家用太阳能小区,太阳能集热面积将达5000多平方米,2000户家庭将100%使用太阳能热水。随着太阳能利用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太阳能建筑已经从太阳能采暖建筑发展到可以集成太阳能光电、太阳能热水、太阳能吸收式制冷、太阳能通风降温、可控自然采光等新技术的建筑,其技术含量更高,内涵更丰富,适用范围更广。由于\"家和园\"在光电节能应用领域的领先探索和努力,中国光电技术发展中心批复该小区为\"浙江省重点太阳能示范小区\"。

(3)绿色照明技术

在建筑的耗能大项中,尤其是在商业建筑中照明用量占有较为重要的比重,一般可以占到总能耗的20%~30%。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照明能耗不仅仅只是本身消耗大量的能量,同时在气候炎热的夏天,照明能耗还会增大商业建筑的空调系统供冷需求。因此,我们在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中应该采用昼光照明之类合理、高效、先进的照明设计系统来达到照明能耗降低的效果。昼光资源的利用是一项重大的课题,在绿色建筑中有很大的舞台,不但能够降低供电峰值,也能够降低能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绿色照明方式。昼光资源的照明技术为照明节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值得大力发展。

(4)发展建筑智能化系统

绿色建筑与智能建筑的共同点是建筑节能与环境控制。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集管理、系统服务、结构等于一体,兼备通信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建筑设备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便利、舒适、高效、安全的建筑环境。

参考文献:

[1] 董立国, 王继续. 绿色建筑-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J]. 环境保护科学 , 2009,(01):115-118.

[2] 陶峰. 浅谈绿色建筑[J]. 电大理工 , 2006,(04):130-132.

[3] 张涛, 夏云, 刘婷婷. 绿色建筑与环境[J]. 山西建筑 , 2006,(04):144-147.

[4] 黄雄健. 天然气汽车的推广应用探讨[J]. 科技创新导报 , 2009,(33):156-160.

[5] 刘付刚, 秦婷婷, 宋金娜. 二十一世纪绿色建筑[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 2008,(11):178-180.

[6] 姚秀霞, 杜义. 倡导绿色建筑,构筑资源节能型社会[J]. 黑龙江环境通报 , 2008,(04):163-166.

获取指导 论文模板

最新文章

服务流程

关闭

悠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