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约型资源利用与园林景观设计探讨

时间:2013-11-29 分类:建筑设计

摘要:城市生态的建设与城市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目前的城市生态环境并不令人满意,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上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为了提高城市园林景观的利用效率,本文对集约型资源利用与城市景观设计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集约型 资源利用 园林景观 设计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以及优质健康的城市生活的追求有了进一步的普及,发展城市园林与建立集约型资源利用的城市已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1.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现状与意义

1.1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现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部分地区园林景观取得阶段性进展。然而,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急速\"的城市化使许多城市出现资源枯竭、土地稀缺、住房和交通拥堵等资源环境问题。城市园林景观过多地依靠扩大土地使用规模和稀缺资源的占有利用为代价,这种建立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上的发展使资源难以为继、环境不堪重负。\"两型社会\"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建设目标对园林景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探索一条健康、生态、可持续的园林景观设计之路。

1.2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意义

城市园林景观建设是一项公共活动,是政府无偿向社会全体成员提供的公共产品。它的投入规模和结构是由政府确定,并通过财政支付实现的。与其他事业发展的支出一样,政府绿化支出效益必须依据规模经济原理、最优化原理和科学管理的方法,利用有限的资源取得最佳效益。

加大政府对城市园林景观的投入与管理,推动城市园林景观管理朝着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的方向发展,将是保持经济快速增长、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不断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研究我国城市园林景观管理问题,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

2.1集约型园林景观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高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资源紧缺和生态环境问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及时地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方针,将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背景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了建设\"节约型园林\"的号召。

通俗地认为,节约型园林景观就是\"以最少的用地、最少的用水、最少的资金投入、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小干扰的绿化模式。\"广义上的节约型城市景观就是运用生态哲学和原理构建的城市景观环境,从而改善人居生态环境、节约自然资源能源,最终促进人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2.2可持续园林景观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就是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换言之就是要求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这样既能达到当代人发展的需求,又能保护后代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是子孙后代能够持续性发展的保证。生态设计秉承了可持续发展的哲学理念,注重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

可持续景观设计要求设计过程注重自然系统的自我更新能力的景观再生设计,包括如何尽可能减少干扰和破坏自然环境,如何保持和恢复自然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如何最大限度借助景观恢复其自然再生能力而进行最少设计等。建设节约型园林景观和可持续园林景观旨在为营造一个对人居环境破坏和干扰最小的景观模式,解决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出现的各种环境危机,从而改善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进而增强人们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和保护自然的意识、最终实现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2.3反映城市文化

园林景观除美化和生态功能以外,还应该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和社会教育功能,作为一种传承地方特色文化和风情的载体。园林景观的地域文化属性是要求生态设计过程以自然生态条件和地方乡土植被为基础,将地域文化、风情、民俗、民风、宗教、历史融入植物造景中,使园林景观形成独树一帜的地域特色,发挥一定的社会文化和教育功能。园林景观地域文化属性的发挥应该充分考虑到当地民俗、民风等,适时实地运用,不仅使当地的园林景观更加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还能体现城市文化品位、城市品牌效益和本地景观的文化品位。

3.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方式

3.1处理好景观要素的空间关系

景观特别重视景观要素的空间关系,如形状和大小、密度和容量、连接和隔断、区位和层序等,如同它们所含有的物质和自然资源质量一样重要。如城市景观规划要注意合理安排城市空间格局,相对集中开敞空间。建筑空间要疏密相间;在人工环境中努力显现自然;增加景观的视觉多样性;保护环境敏感区和推进绿色空间体系建设。

在做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时,人与自然的纽带是设计师在设计时首要考虑的问题。立体绿化能较好地解决建筑用地与绿化面积的矛盾,加强建筑物与景观的相互结合、相互作用。设计时要充分利用空间,如阳台绿化、垂直绿化,屋顶花园等手法给人造成接近大自然的感觉,让高层的市民生活在绿色的氛围里,与地面建立愉快的视觉联系,同时可避免来自低层部分屋面反射的眩光和太阳的辐射热,具有柔和、丰富的有生命力的效果。#p#分页标题#e#

3.2结合水体进行设计

水产生的流动跌落,不仅增加空气湿度,增加负离子浓度、调节气温,而且从视觉上给人以美感,满足人们的亲水需求,使人们心理上得到了回归自然的满足和欢快。如居住区靠近河道,可充分发挥河道的生态作用,保护河道。在硬质景观设计中如能巧妙地在驳岸的形式、材质上做文章,通过河道的宽窄和形态控制水流速度,制造急流、缓流、静水,形成动静结合、错落有致,自然与人工交融的水景,再辅以灯光、喷泉、绿化、栏杆等装饰,则可形成区内多视线、全天候的标志景观。大型水面,还要兼顾交通、娱乐的种种需要。以开挖水渠及缓坡之土方,堆叠地形,分隔空间,减少土方运量,引导雨水沿着起伏地形渗透、流淌,最后流入景观水系。

3.3实现物种的多样性

植物配置应向生态化、景观化、功能化方向发展。城市生态设计应该以植物种类丰富的草地代替单一的草坪,建造带自然边缘的水体和湿地系统,构建水生和湿生群落。改变传统园林以视觉观赏为主的环境修饰和美化景观的方法,采取多样性和多元化方式,构筑多功能和多用途的绿色空间。除了特殊地段外,道路绿化可通过改变树种单一、排列整齐的群落结构,追求绿色空间的自然性,形成具有生态演替过程、层次分明的复层群落,增加绿色空间和营养空间的多样性,为生物多样性创造适宜的生境和通道。

屋顶绿化。在建筑密集的城市环境中,屋顶生态绿化不仅在于能为城市增添绿色,而且能减少建筑材料屋顶的辐射热,减弱城市的热岛效应,因此常常出现在高密度的建筑群中。但目前的屋顶生态绿化基本上只是达到了绿化的效果,在生态多样性方面太过单一。值得我们考虑的是如何更高效地发挥生态绿化的作用,建立生态多样性空中绿化。

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消耗、增加资源的重复使用、资源的循环再生是进行城市生态设计的3个重要的方法。绿色生态化设计提倡最大化利用资源和最小化排废,提倡重复使用,回收利用。可以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对有机、无机、有害、无害物质分别再利用以达到最小排出和最大化利用。如在小区中实施中水系统,配备循环水净化装置,循环重复使用再生水资源,收集和利用污水、雨水、流动景观水以改善气候环境。景观小品更多地采用节能、环保新材料,充分利用二次建筑垃圾,创造出有特色的优美环境景观。

4.集约利用资源的方式

4.1自然植被的集约利用

山水、森林及湿地植被等稀缺资源是人类共同的自然财富,园林景观设计中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同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慎用人类共同的自然财富资源,尊重稀缺的山水自然景观资源,保护不可再生资源,建设具有地域风貌特色的自然景观,最大限度实现自然资源的价值。园林景观设计中最大限度的保持原始地形地貌基本形态和走势,对自然高差和坡地等条件加以巧妙合理利用。未经过开发改造的山岭、坡地、荒林等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要求。合理的做法应该是:有景用景、无景造景、用景改景,自然景观与人造山水景观相结合。武汉长江大桥与龟蛇两山非常合理地利用自然山体作为桥梁引线,增加了桥梁跨度,使桥身建筑景观和地形地貌环境浑然一体,既保持了道路优美流畅的自然曲线,又最大程度地减少土方量,节省工程的建设资本;而桥梁建筑与武汉长江两岸的自然山水环境景观伴生效果也极大地丰富了武汉的城市生态环境。重庆市万州长江二桥其柔曲的缆索与周围起伏的岛屿、波浪自然协调,使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以期达到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

4.2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

土地可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土地资源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加强土地管理和调控,严把土地供应关是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园林景观设计尽可能集约占地并避免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在同一块土地上根据需要安排各种不同用途的建设项目,多维利用城市土地的立体空间,使一地多用,使土地的地面、上空和地下达到最有效使用,世纪建筑大师柯布西耶在《新建筑》中关于屋顶花园和底层的架空结构即是土地集约使用的优秀理念。

有效利用废弃的土地和淘汰的城市空间,在旧城改造和城市更新过程中,已关闭或废弃的工厂可以在生态恢复后成为市民的休闲地。在发达国家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这已成为潮流。早在1971年,园林景观设计师理查德·海格就提出利用西雅图的煤气工厂遗址建成市民休闲公园,并于1975年开放。该设计充分利用原有工厂设施,通过生态恢复生锈的炉台、斑驳的断墙等构件,利用新的绿色景观讲述一个辉煌工业帝国的过去。

4.3能源的集约利用

新技术的采用往往可以数以倍计地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成都武侯祠景区打造雨水收集利用景观,沿建筑物、道路及绿地增加水系,为市民提供休息游憩场所。合理地利用自然,利用光能、风能、水能等资源为人类服务,从而大大减少能源的消耗。大量的节能景观建筑、生态建筑见证了人类生态环境建设的足迹,园林建筑设计使建筑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满足了人们生活、工作对舒适、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景观植被的生态设计以林地取代草坪、地方性树种取代外来园艺品种,也可大大节约能源和资源的耗费。另外减少灌溉用水、少用或不用化肥和除草剂等措施都体现了能源的集约,也是景观生态设计的重要内容。#p#分页标题#e#

总结

集约化利用城市资源,优化设计园林景观是现代生态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通过这一方式可以实现城市景观的设计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加快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创建。

参考文献

[1]李峰;城市绿地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09期

[2]王燕;浅谈园林植物与建筑小品的配置[J];才智;2010年02期

[3]刘志强;从集约型园林角度探讨植物规划设计对策[J];北方园艺;2010年03期

[4]黄秋萍;刍议园林植物色彩的搭配[J];现代园艺;2010年01期

获取指导 论文模板

最新文章

服务流程

关闭

悠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