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筑理论应用于建筑设计探究

时间:2013-11-29 分类:建筑设计

摘 要:自从工业革命以后,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人类在利用、改造自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然而也付出了农田被吞噬、资源日渐退化、环境受到破坏等种种代价,生态危机成为制约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在建筑领域,应用生态建筑理念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文章针对生态建筑设计进行了简略的探究,以期为我国建筑行业的生态化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生态危机;生态建筑理念;建筑设计

建筑是人类充分运用自身智慧,将自然资源建造成为适宜人类生活、工作的人工环境,因此建筑设计便是综合上述要素,考虑建筑功能、技术材料、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多方面需求,使建筑最大化符合人类需要的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资源、文化、技术、社会等方面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对建筑设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如今建筑设计不仅要考虑技术水平、自然资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的内容,还需要考虑生态效益、文化效益等价值。基于生态建筑理念的建筑设计需要在注重效益、尊重科学的同时崇尚自然,在建筑选材、施工、使用、寿命终结的整个过程实现生态化。

一、生态建筑理论对建筑设计的要求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坚持生态建筑理论就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就需要真正尊重自然环境、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重视生态环境与科学技术等因素的融合。

首先,生态建筑理论要求建筑设计必须真正尊重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如今我国乃至全世界都在倡导、践行生态环保,建筑设计也必须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前提下使自然环境与生态建筑相依相存,尽量提高生态建筑服务于自然的能力。

其次,生态建筑理论要求建筑设计必须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建筑必然要使用大量的自然资源,如何利用自然资源是制约建筑生态化水平的重要因素。建筑设计不仅要充分利用空间资源,例如在地面上建立亲近自然的高层建筑,在地下充分利用城市的地下空间,还要最大化利用所有自然资源,实现节能减排的要求,使自然资源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和价值。

最后,生态建筑理论要求建筑设计必须重视生态环境与科学技术等因素的融合。现代建筑对功能、文化等方面的要求日益提高,建筑设计不仅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保证建筑功能的多样性、智能型和人性化,还需要结合建筑环境、地域特征,充分考虑地区环境特征和文化习俗,综合考虑地区建筑风格、能源分布、地理条件等各方面因素,扬长避短,使建筑真正符合人们的需要,与当地生态、文化、地理、经济环境有机结合。

二、生态建筑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1.生态建筑理念应用的表现形式

目前,生态建筑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诞生了三类生态建筑,其中既有倡导低技术性的建筑,也有倡导高技术性的建筑,还有倡导适宜性的建筑。虽然三者的理念与策略有些不同,但都以实现建筑的生态化为根本目标。

低技术生态建筑重视对乡土技术、当地材料的利用,关注建筑与地域气候、文化习俗的和谐统一,是一种被动应对环境的生态建筑。例如我国古代的民居在选址、选材、技术、风格等方面都体现了低技术生态理念,老北京的四合院便通过形成独立的微气候满足了冬暖夏凉的需要,解决了采光、通风等问题,为人们营造了一个人与自然共生的良好环境,我国东南西北各地的石屋、土楼、竹楼、窑洞、蒙古包等建筑都是低技术生态建筑的典型代表。

高技术生态建筑重视对最新技术的应用,通过采用最先进的设备、技术、材料,结合本地区的环境条件创造适宜人活动的人工建筑环境,是一种主动应对环境的生态建筑。

适宜性生态建筑是基于生态建筑理念,针对地区环境条件,综合运用现代、传统技术设计的生态建筑,与前两者相比是被动与主动应对环境的结合产物。

我国自古便崇尚天人合一的理念,重视建筑与人类的和谐共生,积累了丰富的生态建筑设计理论与实践经验。然而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保护成为我国建筑行业必须重视的问题,生态建筑成为新一轮建设开发的潮流趋势,大量高技术生态建筑不断涌现,不少建筑在片面满足环保要求的同时增加了建筑的成本和施工难度,甚至造成了自然资源的奢侈浪费,不利于实际推广与应用,暴露出了新的问题。

2.生态建筑理念应用的表现方式

针对上述三种表现形式,我们可以了解到基于生态建筑理念的建筑设计应结合实际需要,既充分利用乡土技术和本地资源,又合理利用高科技和最新的设备材料:

一方面,基于生态建筑理念的建筑设计需要结合本地环境,充分发挥乡土技术和本地资源的作用,以自然本源主义进行建筑设计与施工、使用,以科学、生态的理念使建筑与自然完美合一,即建筑材料、风格、结构、技术等与建筑当地资源、文化、环境的统一,在建筑构造、形式上体现出对原生态建筑的关注与尊重。

另一方面,基于生态建筑理念的建筑设计需要合理运用高科技解决材料、物理等方面的生态问题,例如将核能、风能等新能源应用于建筑中,利用数字技术等新技术来提高建筑的数字化水平,以更好的降低能耗,提高建筑的生态化水平。#p#分页标题#e#

最后,

目前最理想的生态建筑设计方法便是针对当地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等特点,有机结合高科技与乡土技术,实现功能、技术、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协调统一。

3.生态建筑理念应用的实例

某医院的建设方案设计以简洁高效节约为主体思想,采用常规技术与材料,选用适合当地环境、文化的空间形态和建筑风格,在满足医院功能需求的基础上保证了较低的环境舒适能耗。

在建筑设计时,针对地区冬冷夏热的环境特征,集中布置住院部、医技楼、门诊楼等建筑,并用医疗街进行连接;使传染科楼处于核心医疗区下风向,并用绿化带进行隔离;将辅助用房布置于核心医疗区周边,利用连廊分割整个医院建筑群,为病人提供治疗与休憩的两个独立而紧密连接的庭院;在医院中庭种植绿色植物来隔离光、噪声等的污染,保证了通风和采光;主要采用板式形体,尽量少用大进深,将护士站布置在Y字形结构的中心,将病房区布置在三个端头;在建筑的立面布置了竖向百叶,在丰富立面的同时遮挡了阳光;以白色为建筑主色调,间以蓝色线条,在使建筑清新明亮的同时减少了建筑的吸热;等等。

总结:

综上所述,生态建筑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能够使现代建筑的生态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更好的满足人们工作、生活的需要,使人们从建筑中感受到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虽然文中所述的设计理念都能够有效的改善现代建筑的生态性能,然而需要看到的是这些仅属于生态建筑设计的初级阶段,远远没有达到生态建筑理念的最终要求。生态建筑理念不仅要求建筑设计合理、充分使用自然资源,有效降低建筑能耗,丰富建筑文化内涵,实现建筑功能、文化等多方面的协调统一,还需要实现建筑生态属性质的提升,通过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合理采用各种技术措施和设备材料,构造一个不仅无害于环境,更有益于环境,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人工环境。这需要建筑设计人员和技术、材料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共同努力,争取早日实现这一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鑫, 郑卫. 生态建筑的适应性设计问题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1,(05) .

[2] 孙泽. 节能生态型建筑——未来之家[J]. 品牌与标准化, 2011,(20) .

[3] 王海龙. 试论生态建筑观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18) .

[4] 高兴敏. 生态建筑的实现形式——浅谈生态建筑的技术层次[J]. 陕西建筑, 2008,(10) .

[5] 刘铭芳. 我国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探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01) .

获取指导 论文模板

最新文章

服务流程

关闭

悠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