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房建施工技术中注浆技术的探讨

时间:2013-11-29 分类:建筑设计

摘要:在房屋建设施工中应用注浆技术,其主要目的在于处理施工面的病害,以及深入的分析治理病害的具体措施,以此提高房屋建筑的使用功能,延长其使用的寿命。实际的房屋建设施工过程中,在施工结构上主要是桩、梁、柱、板以及墙体等部位出现的缝隙,房体的门窗发生渗漏,穿墙管、变形缝以及墙体面所出现的渗漏等问题都是多发和常见的病害。倘若出现此种情况,不仅严重影响了业主的日常生活,同时还会造成房屋基本设计的功能发生改变,给人们在生命财产方面造成严重的损害。本文就房屋施工技术中的注浆技术进行简要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注浆技术;特点

注浆技术就是采用压送的方法,将具有一定凝胶时间的浆液注进松散土层或含水岩层裂缝当中,使浆液凝结、固结成颗粒或填充岩层裂缝,从而改善土层或岩层的力学性质和水理性质。这种依靠注浆来改变地层(岩层)情况的方法称之为注浆加固工法,也称为化学注浆或化学灌浆。该工法的关键是浆液和浆液注进地层中去的方式。目前,注浆技术已发展成为集岩土力学、高分子化学、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的新兴的交叉技术应用学科。注浆技术在房屋建筑、大坝、土木工程等领域广泛应用。以下,本文就注浆技术的特点,以及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探讨。

一.在房建施工中应用注浆技术的具体优势

经过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已建成的房屋建筑易发生两类病害,即建筑墙体渗漏与砼结构病害,其主要体现在窗、门、女儿墙、预埋件、墙孔、排水管口等部位的渗漏。通过长期的实践发现,在实际的房屋建设施工中应用注浆技术进行病害处理,其治理效果显著。近些年,注浆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并采纳,在房屋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注浆技术的特点与优势具体如下:

(一)便捷性:注浆技术对于施工工艺、设备、技术的要求较低,对于复杂的施工环境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房建施工中的病害处理,注浆技术对于施工环境较差、设备无法正常运作及拆除的部位较为适用。

(二)加固效果较好:在应用注浆技术进行施工时,对于病害部位周边范围内的影响较小,而处理扩散的范围较大,有着良好的加固效果。注浆技术,能够在最小的限定范围内处理好病害部位,对于原有的砼结构、装修装饰面没有影响。此外,注浆技术还能长时间的维持加固效果。

(三)防水性能较强:注浆技术,其是把浆液注入砼内缝中,将其充填、密实、黏结。相较于传统处理技术,对于一些有着防水要求的病害面,采用注浆技术较为适用,其有着优良的防水性能。

(四)综合力学性能较强:砼的注浆补强材料,有着较强的综合力学性能,黏合效果较好,材料耐老化且无污染。应用注浆技术进行病害处理,就是在压力的作用下,将液化的黏合剂压进处理位置,有着极强的密封性能,而如果压进的是环氧材料,不仅能够增强钢筋的抗锈蚀性,同时其黏合强度也将远超砼体结构的剪、拉应力。注浆技术性能较强又十分环保,从而在房建施工中被广泛应用。

二.在房建施工中应用注浆技术的具体要求

一般情况下,房屋的病害均来自建筑的使用过程,传统的处理方法往往是清凿量大,不仅影响了建筑的使用时间,同时其震动将引起建筑各部位接缝的松动,甚至会增加隐蔽性渗漏病害的发生。此外,倘若采用不适宜的材料进行病害处理,不仅会造成处理工序的重复或返工,甚至会扩大病害面、延缓施工进度、增加处理费用。因此,在房建施工中应用注浆技术进行病害处理,应事先全面分析病害的成因后确定合理、科学的治理方案。

(一)病害原因分析需贯穿房建施工全过程:

房屋建筑的病害成因多种多样,应从房屋的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管理阶段、施工期间以及材料的采选过程中分析病害成因。随着施工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型材料的不断涌现,充分了解、认识这些新兴技术与材料,是分析、掌握、降低房屋病害的重要措施及方法。在进行注浆的设计时,应综合考虑技术的可行性、经济的合理性,同时区分注浆目的是为加固、增强土体稳定性、防渗漏、提高地基承载能力,还是为降低土体的压缩性而注浆。

(二)注浆技术对于施工材料的要求:

在房建施工中应用注浆技术处理病害部位,应选择亲润性、渗透性较好的材料,从而能够注入细小的缝隙中。注浆技术对于材料的强度、充填性、综合力学性能、黏结能力、扩散性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时在材料凝固后,还应具备一定的环保性、耐老性。此外,还需保证材料的施工工艺简单、便于操作及施工,而价格应合理、适中。

(三)注浆压力的要求:

在进行房屋病害处理的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注浆压力,避免压力过大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坏及损失。对于窗框、门、穿墙管孔、砖墙体等部位的注浆,压力应控制在0.1MPa到0.3MPa之内,而梁、桩、地下室砼等部位的注浆压力应控制在0.5MPa到0.8MPa之间。

(四)作业人员的防护措施:

在进行病害部位的注浆时,由于注浆设备、配件都具有一定的耐压性,其内部压力较大,为避免因爆管而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作业人员与周边人员应配备整套防护设备,同时加强防火安全管理。

#p#分页标题#e#

三.注浆技术的主要处理方法

(一)干缝与湿缝的处理:

对于房屋干缝部位的处理,可采用粘度较低的环氧树脂类材料。为确保注浆材料能够完全充填至裂缝内,达到处理缝面与其附近微细裂缝的全面积粘结效果,注浆材料的固化时间应控制在12小时到16小时之内。而对于湿缝部位的处理,为避免注浆期间被粘物与其表面水膜产生有效粘结,应选择排水性、亲和性较好的环氧注浆材料,从而实现裂缝的固结补强。值得注意的是,在注浆的过程中,倘若浆液仅对裂缝表面的起始部分起到堵塞作用,而没有形成全面积粘结,可将其视为无效注浆。为此,应针对同一部位采取多次施灌的方式,直至预先设定的压力下孔口注浆饱满为止,而注浆的压力应控制在0.5MPa到0.8MPa之间,避免高压注浆所引起的砼体裂缝扩张。

(二)门、窗、砖墙体等部位的病害处理:

对于墙体渗漏的处理,传统方法是在病害部位的一侧铲除批荡层,设置一道防水层或防水砂浆,但对于一些作为连通的墙体,此种处理措施将造成墙体一面处理、一面渗漏的局面。同样,对于窗台漏水的处理,通常是在漏水部位涂上一道封闭胶,而当门、窗、框失去封闭效果,雨水将沿着框上的螺丝孔洞及缝隙渗入至门、窗内部,不仅达不到渗漏治理的效果,同时也将引起墙体的渗漏。房屋墙体的渗漏,还有可能是由于外墙装饰面的材料无法起到封闭作用而引起的,砖体装饰面房屋出现渗漏的几率较高。此外,以往采用的病害处理措施,一旦材料老化,又将引起渗漏现象,而水将被封闭在灰砂砖墙体或空心墙体内,若进行内墙蒸发,将引起墙体的发霉,甚至滋生白蚁,以至于暗埋线路的损毁。利用注浆技术进行病害处理,主要是在窗框周边布设孔洞,以框的底部为注浆重点,注浆材料应以水浆为主。注浆结束后,为避免水泥注浆产生干收缩,应及时采取环氧封闭处理。对于墙体的渗漏处理,首先应铲除批荡层,找出实际渗漏面,采用墙面布孔的方式进行注浆,注浆材料应以水泥浆为主,通过空心砖密实度的改善,进一步提高阻挡外墙雨水渗透的能力,以此达到最佳防渗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房建施工技术中引入注浆技术,能够有效治理建筑的病害部位,而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还需严格把控注浆材料的质量,避免采用劣质、假冒产品而造成新的损害。

参考文献:

[1] 姚晖. 谈在建筑工程中注浆技术的应用[J]. 四川建材, 2009,(05) .

[2] 胡忠锋. 注浆技术在房建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 2009,(13) .

[3] 李杨. 建筑工程施工中注浆技术浅谈[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1,(05) .

获取指导 论文模板

最新文章

服务流程

关闭

悠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