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优化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时间:2013-11-29 分类:建筑设计

  摘要:众所周知,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这一环节,是建筑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文章将对技术、材料、施工、人员管理及资料管理方面,进行探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场管理,优化对策

  1施工现场管理的含义

  施工现场是指从事工程施工活动经批准占用的施工场地。该场地既包括红线以内占用的建筑用地和施工用地,又包含红线以外现场附近经批准占用的临时施工用地。它的管理是指对这些场地如何科学安排、合理使用,并与各种环境保持协调关系。搞好施工现场管理是工程建设法律、法规对承包人提出的合理要求。施工企业应认真搞好施工现场管理,做到文明施工、安全有序、整洁卫生、不扰民、不损害公众利益。

  施工现场管理的好坏首先涉及施工活动能否正常进行,施工现场是施工的\"枢纽站\",涉及到人流、物流和财流是否畅通;施工现场是一个\"绳结\",把各专业管理联系在一起,密切协作,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施工现场管理是一面\"镜子\",能照出施工单位的精神面貌、管理面貌、施工面貌;施工现场管理是贯彻执行有关法规的\"焦点\",必须有法制观念,执法、守法、护法。

  2施工现场管理的任务

  施工现场管理任务主要是合理地组织施工现场的各种生产要素,并优化配置,使之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生产系统,并处于正常、有序、可控状态,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安全和文明生产的目的。具体任务是:

  (1)全面完成生产计划指定的任务,包括产量、产值、质量、工期、资金、成本、利润和安全等技术经济指标。

  (2)强化生产要素配置,尽量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开展技术革新的合理化建议活动,消除施工现场的浪费现象,实现高效率和高效益。

  (3)优化劳动组织,搞好班组建设和民主管理,不断提高施工现场人员的思想和技术业务素质。

  (4)健全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等现场管理制度,降低物料和能源消耗,减少生产储备和资金占用,不断降低生产成本。

  (5)健全与完善技术工艺、质量、设备、计划调度、财务、安全等专业管理保证体系,并使它们在施工现场协调配合,发挥综合管理效应,有效地控制施工现场的投入和产出。

  (6)推行施工现场标准化,做到事事有标准。现场所有工作应按标准进行,按标准检查,按标准考核。

  (7)整治施工现场环境,改变施工现场\"脏、乱、差\"的状况,确保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3施工现场管理的内容

  施工现场管理是对施工过程中各个生产环节的安全管理,它不仅包括现场施工的组织管理工作,还包括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在施工现场的落实和贯彻。

  (1)合理规划施工用地

  务必要保证场内占地的合理使用。当场内空间不充分时,应会同建设单位按规定向规划部门和公安交通部门申请,经批准后才能获得并使用场外临时施工用地。

  (2)科学地进行施工总平面设计与布置

  施工总平面设计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内容和依据,目的是对施工场地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利用空间。在施工总平面图上的临时设施,都应各得其所,关系合理合法,从而呈现出现场文明,有利于安全和环境保护,有利于节约,方便于工程施工。

  (3)加强对施工现场使用的检查

  现场管理人员应时常检查现场布置是否按平面布置图进行,是否符合各项规定,是否满足施工需要,还有哪些薄弱环节,从而为调整施工现场布置提供有用的信息,也应使施工现场保持相对稳定,不被复杂的施工过程打乱或破坏。

  (4)合理调整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

  不同的施工阶段,施工的需要不同,现场的平面布置亦应进行调整。施工内容变化是现场平面布置调整的主要原因,不应当把施工现场当成一个固定不变的空间组合。而应当对它进行动态的管理和控制,但调整也不能太频繁,以免造成混乱和浪费。

  (5)建立文明的施工现场

  文明施工现场即指按照有关法规的要求,使施工现场保持良好的作业环境、卫生环境和工作秩序。建立文明施工现场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和工作质量,提高企业信誉。

  (6)及时清理转移

  工程施工结束后,项目管理班子应及时组织清理现场,将临时设施拆除,剩余物资退场,组织向新工程转移,以便整治规划场地,恢复临时占用土地,不留后患。

  (7)坚持现场管理标准化,堵塞浪费漏洞

  现场管理标准化的范围很广泛,比较突出而又需要特别关注的是现场平面布置管理和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浪费和损失。因此必须强调按规定的标准去管理。

  (8)做好施工现场管理评价

  在工程完工后,应对施工现场管理进行总结和综合评价。评价内容应包括经营行为管理评价、工程质量管理评价、施工安全管理评价、文明施工管理评价及施工队伍管理评价五个方面。综合评价结果可用作对企业资质实行动态管理的依据之一,作为企业申请资质升级的条件,作为对企业进行奖罚的依据。

  4施工现场管理的原则

  (1)经济效益原则

  施工现场管理一定要牢牢抓住合同管理这个核心,妥善处理\"三控\"的关系,在成本、进度和质量三者的平衡上做好文章,克服单纯的生产观和进度观。项目部应在奉献精品、降低成本、拓展市场等方面下功夫。同时,在生产经营诸要素中,时时处处精打细算,力争少投入所产生,坚决杜绝浪费和不合理开支。#p#分页标题#e#

  (2)科学合理原则

  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都应当按照既科学又合理的原则办事,以期做到现场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逐步建立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的管理模式。合理确定操作方法和作业流程,有效利用现场资源,现场配置安全科学,充分发挥全体施工人员的聪明才智。

  (3)标准化、规范化原则

  标准化、规范化是对施工现场的最基本管理要求。事实上,为了有效协调进行施工生产活动,施工现场的诸要素应无条件地服从国家的标准和规范,克服主观随意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施工现场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从而建立起一个科学而规范的现场作业秩序。

  (4)服务性原则

  现场管理的服务性原则是指企业管理的领导机构、各职能科室要为施工现场服务,即企业要把管理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加强施工现场方面来。提倡为施工现场服务的管理原则,就是要求企业管理部门要明确\"现场第一\"。

  5施工现场管理优化对策

  施工现场管理优化要做到以下几点:①以人为中心,提高施工现场全员的素质;②以班组为重点,优化企业现场管理组织;③以技术经济指标为突破口,优化施工现场管理;④进行科学的施工组织、合理的平面布置和资源的优化配置;⑤建立和完善竞争、激励、约束、监督四大机制。

  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的具体做法有:

  (1)施工现场要有围护措施,围墙材料符合城市管理要求。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围护材料。各种施工暂设牢固整齐。

  (2)施工工地的主要出入口设置工程项目简介和\"一图三牌\"(施工现场施工平面图、施工现场场容卫生管理制度、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施工现场消防管理制度)。

  (3)施工现场要有防洪、防火、防盗措施,达到施工现场环境卫生要求,满足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道路要平整,保证机动车、翻斗车满载时不颠不洒。

  (4)现场材料码放坚持\"三一法\",砖成方,料成堆,不得大铺摊和相互混杂。贵重物品和易失零件要入库保管。现场材料管理人员要尽职尽责,严格执行材料保管和收发料制度。

  (5)砂浆在拌和、运输和使用过程中要做到不洒、不漏、不剩、不弃,洒漏的要及时清理回收。落地灰要集中过筛重新使用,砂石料要清底使用。做到物尽其用不浪费。

  (6)施工组织设计要科学合理,内容全面,足以指导施工。施工现场的施工区域和生活区域要有明确的划分,根据栋号、工段、班组、工种划分责任区域,健全岗位责任制。

  (7)工人操作地点和周围必须清洁整齐。做到干活脚下清,活完场地净。

  6结束语

  现场施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综合管理工作,应以整体为主,从全局出发,使之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还要注重各部门、各工种之间的充分协调,定期沟通和交流,对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讨论、分析与总结,最终制定出较为系统完善的解决方案,进而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于吉哲.优化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J].辽宁经济,2008,(12).

  [2]王绍领.施工现场管理及其优化对策[J].中国城市经济,2010,(6).

  [3]李建清.论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J].科技资讯,2009,(3).

  [4]祝浩炳,刘立军.建筑施工企业现场优化管理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30).

获取指导 论文模板

最新文章

服务流程

关闭

悠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