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11-29 分类:建筑设计
摘 要:基坑支护工程是建筑施工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施工方法,其施工过程极易发生坍塌伤亡事故。基坑支护是多发事故专项治理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主要探讨了基坑支护安全管理的要点及重要性,以期望基坑工程管理能减少或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建筑工程,基坑支护,管理
1.建筑基坑坍塌的常见原因
1.1坑壁的形式选用不合理。基础施工时,坑壁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采用坡率法,即自然放坡;二是采用支护结构。实践证明,基坑坑壁的形式直接影响基坑的安全性若选用不当会为基坑施工埋一隐患。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时,过多考虑节省投资和缩短工期,忽视对坑壁形式的正确选用,从而出现坑壁形式选用不当。
在大多数工程中,由于采用坡率法比采用支护结构节省投资,因此,这种方式常被施工单位作为基坑施工的首选形式。但坡率法只能在工程条件许可时才能采用,如果施工场地有限不能满足规范所要求的坡率或者地下水丰富、土质稳定性差,一般不能考虑坡率法,否则,容易出现隐患,造成坑壁坍塌。当不具备采用坡率法的条件时,应对基坑采用支护措施,常用的支护结构有土钉墙支护、喷锚支护、混凝土灌注支护等。施工前,应根据工程所处周边环境、地质水文条件以及工程施工工艺要求对支护形式进行合理选择、设计,若为节省资金仅凭经验确定支护形式,很可能达不到支护的目的,同样容易出现坑壁坍塌的情况,造成安全事故。因此,对这种坑壁,采用混凝土灌注桩效果更为理想,安全性更高。
1.2坑壁土方施工不规范。一些施工单位在基坑施工中,不重视施工管理控制,随意更改施工设计,违反技术规范要求也是带来基坑施工隐患,造成坑壁坍塌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采用坡率法时坡率值不足。当工程条件许可时,基坑施工一般采用坡率法。但采用坡率法必须严格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搞好基坑施工的坡率控制。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施工单位常常因为土方开挖时坡率控制不好或地勘资料不准确,造成开挖深度大于预计深度,出现基坑坑壁坡率小于设计值的情况,使基坑坑壁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最容易出现坑壁坍塌;二是支护结构施工时未按要求进行土方开挖。在进行土钉墙支护或喷锚支护结构施工时,按照规范要求,应根据土钉或锚杆的排距分层开挖,开挖一层土方后立即进行支护,待支护结构达到设计要求后再开挖下一层土方。但现场施工时,常因土方开挖作业与护壁施工未紧密配合,土方挖运速度,坑壁直立土方大面积长时间裸露,为坑壁坍塌创造了条件。
1.3对地表水的处理不重视。基坑施工的\"水患\"一是地下水,二是地表水。由于地下水处理不好将直接影响基础工程的施工并对基础坑坑壁的稳定性造成威胁,因此建筑工程相关各方都对地下水的处理非常重视,从勘察、设计和资金投入等方面均能得到保证。现在,成都地区普遍采用管井降水,降水效果良好,有效地消除了地下水对基坑坑壁的不良影响。另外,地表水对基坑坑壁稳定性的作用同样影响很大。地表水可分为\"一明一暗\"两种情况\",明\"主要是指施工现场内地面可能出现的地表水,如雨水、施工用水、从降水井中抽出的地下水等\";暗\"主要是指基坑周边地面以下的管网渗漏、爆管等产生的地表水。这两种情况若不及时处理都会对坑壁的稳定性产生威胁,有可能造成坑壁坍塌,特别是地下管网产生的地表水,因其不易被发现,造成的后果往往更为严重。
1.4支护结构施工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因基坑支护结构是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一项临时设施,目前许多施工单位对其施工质量重视不够,护壁施工单位的施工行为没有得到有效约束,不按设计方案施工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支护结构的施工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存在坑壁坍塌隐患。
2.建筑基坑支护的安全防护措施
应该严格按照有关基坑施工的规范,必须在其周围设置防护栏。所谓防护栏是由上、下横杠和杆组成的,上、下横杆离地面的高度分别在1-2m、0.5m-0.6m的范围之内,并对其加挂安全立网,如果横杆的长度大于2m就应该设置栏杆柱,栏杆柱应该打入地面的深度是50cm-60m,钢管与边口应该有大于50cm的距离。按照这个标准设置防护栏基本能够确保基坑施工的安全。同时也应该在基坑中设置施工人员上下的专业通道,并设置扶手护栏这样也就可以避免由于施工人员频发的上下基坑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基坑内作业环境的安全问题也非常重要,所以要在坑内为施工人员设置安全可靠的立足点,也要为垂直作业情况下设置隔离防护,同时为了确保施工场内有足够的采光,所以应该根据采光情况在坑内设置照明;机械挖土的挖掘机作业位置也应该足够牢固,确保其施工的安全,并且如果有施工相关人员进入坑内作业场地时也应该戴安全帽等,即使采用一些安全措施,进而预防事故的发生。总而言之,深基坑施工的安全防护,不但要从防护技术上采取周密可靠安全的措施,也应该从管理层面上加强对施工管理的力度,进而使深基坑施工的安全防护措施落实到实处,就可以实现基坑的安全施工。
3.建筑基坑开挖与支护的现场安全管理
3.1影响基坑稳定的因素。基坑开挖后,基坑滑动失稳的实质是由于边坡土体中的剪应力大于土的抗剪强度,而抗剪强度由土的内聚力和内阻摩力所组成。因此,凡是影响土体体中剪应力、内聚力和内阻摩力的因素,都会影响土方边坡的稳定。主要因素有:因风化等气候影响使土质变得疏松,降低了土体的抗剪强度;土层中的含水量的影响,一方面因为浸水而产生润滑作用,降低了内阻摩力,另一方面水使土体自重增大,因渗流而产生动水压力,水浸入土体的裂缝之中产生静水压力,会使土体内的剪应力增大;土方边附近堆放荷载,会加大土体内的剪应力,细砂、粉砂土等因受振动而液化等因素皆会使土体的抗剪强度降低。因此,在基坑开挖过程,就要依据影响边坡稳定因素,相对应地采取防护措施。#p#分页标题#e#
3.2排水措施。土体内含水量过大,是造成基坑失稳的一项重要因素,因此在开挖前,对基坑土体内含水量过大的工程,必须做事先降水措施,以疏干加固坑内土体,达到增大土体的抗剪强度。开挖时,在基坑边界四周地面,设置排水沟,避免漏水、渗水进入坑内。
3.3开挖遵循原则。基坑开挖应遵循时空效应原则,根据地质条件采取相应的开挖方式,\"分层开挖,先撑后挖\",撑锚与挖土配合,在支撑、锚杆做好后,才可进行下层挖土,严禁超挖。基坑开挖中,为确保基坑周围建、构筑物的安全和支护结构的稳定,要求尽可能减少初始位移,根据时空效应的原理,应\"分层、分区、分块、分段、抽槽开挖、留土护壁、先撑后挖,先形成中间支撑,后限时对称平衡,形成端头支撑,减少无支撑暴露时间\"原则,掌握每个分步开挖的空间几何和支护墙体开挖部分的无支撑暴露时间,科学地利用土体自身的控制地层位移的潜力,以解决基坑稳定和变形的问题。
3.4基坑边堆放荷载的控制。坑边荷载,是形成基坑失稳的不利荷载,加大土体内的剪应力,一旦控制不当,会诱发基坑坍塌的突发。因此,在基坑开挖过程,基坑边缘堆置土方和建筑材料,或沿挖方边缘移动运输工具和机械,一般应距基坑上部边缘不少于2m,弃土堆置高度不应超过15m,并且不能超过设计荷载值,严禁超堆荷载。机械设备,如砼搅拌机,因施工需要设置在坑边时,由于会产生振动的原因,会使粉砂土等土质产生液化而降低土体的抗剪强度,应根据设备重量、基坑支护情况、土质情况等,经过设计计算确认。
3.5现场安全防护措施。当基坑开挖深度超过2m,对临边作业已构成高处坠落的危险,按照高处作业和临边作业的要求,应及时设置双道防护栏杆,并挂设安全立网。人员上下基坑,应设置专用安全通道,严禁攀爬模板或支撑系统上下。
建筑基坑支护是建筑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整个基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所以必须重视对建筑基坑支护的施工及管理控制,从而确保建筑的质量和使用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