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11-29 分类:建筑设计
摘要:城市建筑是赋予市民生存空间权利的场所,一个城市的建筑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信息的载体,特别是传统文化信息载体的沉淀,一个城市的城市建筑构成这个城市的基本特色。因此,城市建筑的设计对塑造城市特色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城市建筑设计中需考虑的因素很多,比如建筑设计的特色、生态性及与城市规划的关系等。本文将一一对这些城市建筑设计中的问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建筑设计评职范文,论文发表网,城市建筑,设计,规划,生态,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建筑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和谐共生
城市与建筑的核心是人,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城市建筑中必须遵守的设计法则。在欧洲, 大量可见的是与自然山水非常和谐的城市和建筑,这些建筑并非出自大师之手,而建筑的尺度、空间、功能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呼应都堪称典范。这些建筑并非是一个建筑师的作品,甚至不是同一时代的产物,但它们源自人的需求,源自当地的条件。
这些建筑都是采用当地非常普通的材料,但同样满足了人们居住所需功能,数百年的建筑并没有影响人们现代化的生活。而一些人不顾国内当地的自然地理气候等情况,盲目地把西方的建筑形式照搬过来。一定要采用欧洲的大理石,外墙都要贴面砖,因为有了空调就忽视建筑的保温节能,盲目采用大玻璃窗甚至玻璃幕墙。
如此发展,将会造成更大的能源浪费。应当说,建筑的意义,不在于是何种设计,采用何种材料,更重要的是其建筑本身适合当地居民的生活需要,符合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承接当地的历史脉络,只有这样的建筑才算得上是当地的特色建筑,这是值得建筑师们继承和发扬的建筑设计理念。
(二)遵循城市与建筑演变规律
在城市建筑设计中,应注意到新建筑与旧建筑和谐共生,共同满足城市生活的需要。对于那些大拆大建、不断制造短命的垃圾建筑,不仅没有达到积累财富的目的,反而造成了巨大的土地、能源等方面的浪费。这是与提倡可持续发展相违背的,应当注意到,纵观城市与建筑的演变过程,偶然中有必然的规律,城市与建筑对历史的超越不是形式上的,而是离不开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背景。
一个完整的城市不是一代人两代人可以建设完成的,建筑师要做的,就是试图找到城市和建筑演变的规律,潜心做大量基础性工作,慢慢积累,而不是都要成为标志性建筑,如果盲目追求标新立异的标志性建筑,到最后,将会失去城市建筑的核心,变得没有标志,也没有其建筑内涵,使得建筑失去了作为城市传统信息文化载体的地位。
(三)整体性设计原则
建筑的整体性,包括建筑尺度的整体性,建筑开放空间的整体性,建筑色彩的整体性等等。城市建筑的整体性,从塑造城市个性、特征的要求出发,结合城市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当地的民俗等等,对城市建筑的色彩,建筑的风格甚至伴随建筑物的建筑小品等做出总体设计布局与构思。城市建筑设计要根据城市的自然条件和环境特征,确定其色彩、风格、形式等的主要基调,对建筑做出整体性设计。否则将会使其城市建设失去方向,在建筑的历史长河中随波逐流。
(四)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一个城市的历史性建筑是其历史文化特色的点睛之笔,在保护历史性建筑的同时,新的建筑设计应考虑其对周围历史古建筑的影响,尽量做到少影响甚至不影响到古建筑。还有,在修建新建筑时要符合当地的历史文化、民族风俗,在此基础上力求创新与进步,在追求奇特的同时强调高雅,讲究文化品位,追求地方特色。大部分城市建筑为了达到设计上的高品位,必然要在处理建筑形式语言与功能上下功夫,这也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现代主义建筑发展方向的延续。立足于民族文化传统土壤与现代观念的多元化,实现本土现代主义设计,创新发展本土设计理念,这是世纪之交城市建筑领域的主流,在新的主流还没到来之前,这一本土性质的现代主义建筑还将继续下去。
二、城市建筑设计要处理好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即对城市空间进行布局控制与设计,对人与自然、人与建筑关系的协调。而建筑设计即是对室内外空间进行经济、美观的控制,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的子项目,城市规划更趋向于对大范围、大局面的考虑。合理的规划不仅节约资源,还能使城市有条不紊的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1、场地设计
场地设计是在城市规划中为满足一个建设项需要,基于现状,对场地中的建筑物、交通系统、室外活动设施等进行后来规划,使各要素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工作内容看,场地设计是除建筑单体外的所有建筑,包括单体建筑物、道路交通设施、绿化景园设施,竖向场地工程设施等各要索的详细设计。同时在具体设计前设计者都还要针对细部问题与开发商进行商谈,以确定最后设计内容。
2、城市规划的误区
由于种种政治经济的影响,许多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一直难以区分。因此在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结合环境
从城市规划出发,建筑的整体轮廓上应与周围现有的建筑相呼应,立面上虚实对比、色彩处理与环境格调相协调,流线上符合环境的肌理,通过人的心理和身体感受塑造空间。#p#分页标题#e#
(2)造型
有自己的风格,整体性强,简单中体现复杂,不变中体现变化。
(3)理性
承传历史文脉,用抽象化的手法引用或延用历史的痕迹。
(二)建筑环境与城市空间及存在问题
建筑环境指由城市中的非自然因索而形成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社会发展到今天大部分城市空间的发展都与建筑环境有关,因为当前城市中的全自然环境少之又少,但这是时代的特点。
城市空间,即城市中的人们在复杂万千的环境中一切感受。在我国城市形成了新的空间肌理特征,具有了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行政区、文化区的划分,而每个区有存在不同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建筑密度、高度、体量、布局方式,从而形成了整体不均质、粗犷的特点。
(三)应对建筑环境与城市空间弊端的措施
1、避免高层建筑的密集
高层密集虽然使办公更便利,但却给城市空间带来了很多无形的压力,如环境的污染、交通与空间的拥挤、光照降低、气向不畅等因索。避免高层建筑的密集度可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述问题,使建筑环境、城市空间从更高层次上满足人们的居住需要。
2、高层建筑与城市街道合理布局
建筑高层般都分布在城市商业发达的地区,这些地段的交通负荷本来就大,高层的集中分布更是大大的增加了交通的拥挤,所以分布在街道两侧的高层要尽量控制层数与高度,同时还就在规划是对街道进行扩展,以加大通行能力。
三、城市建筑设计的新趋势——生态建筑设计
(一)概念
所谓生态建筑,即用生态学的理论指导建筑设计。它将建筑作为一个有生命的机体,其自身要形成一个与自然生态相平衡的良性循环体系。它将建筑视为一个生态系统,通过设计、组织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序地循环利用,获得一种高效、低耗、少废、少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生态建筑具有以下4个方面的特征:
1、节能和利用再生资源
节能的技术原理是通过蓄热等措施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并充分利用可再生自然资源,减少对于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在建筑设计中结合不同的气候特点,依据太阳的运行规律和风的形成规律,利用太阳光和通风等节能措施达到减少能耗,应用材料的蓄热和绝热性能,提高维护结构的保温和隔热性能,利用太阳能冬季取暖,夏季降温,通过遮阳设施来防止夏季过热,最终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性。
2、材料的再生利用
使用再生或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和资源。例如,在建筑的建造过程中使用再生的建筑材料,减少建筑垃圾。
3、减少废物排放
避免向外界环境排放有毒有害的污染物,通过各种手段在排放之前进行无害化处理。
4、环境与文化属性
广义范围内的生态建筑和可持续发展建筑还涉及环境和文化领域。
(二)生态建筑设计的现代技术
1、太阳能
(1)窗户集热板系统
由玻璃盒子单元集热板、蓄热单元、风扇和空气导管等组合而成。在盒子里,光能通过集热板转换成热能,并利用空气做热媒,加热的空气利用风扇驱动,从空气导管中由集热单元流向建筑内部的蓄热单元。
(2)空气集热板系统
该系统是常用的热空气供热系统的补充,效率比高。常用在中庭等大空间,建筑的进风经空气集热板加热后,直接排入中庭,中庭或建筑结构自身蓄积热量。
2、新材料
(1)透明热阻材料(TIM)组合墙。
TIM是一种透明的绝热塑料,可将它与外墙复合成透明隔热墙。
(2)玻璃材料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在这一领域陆续出现了吸热玻璃、热反射玻璃、底辐射玻璃、电敏感玻璃、调光玻璃,电磁波屏蔽玻璃等。设计可将它们组合成复合的构造形式,达到生态建筑的保温和采光要求。
3、利用土壤地下水提供的地热资源
未来地下的冷和热将会仅次于太阳能,成为非常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太阳、风、雨水、地热等可再生资源,从技术角度是非常成熟的。而且为了未来的建筑能满足可持续性,越早采用可再生能源越好。
结语
综上,现代化的城市建筑必须要注意将城市建筑的各个因素有机结合起来, 包括其历史文化、地域特点、风俗习惯等等,自觉地把建筑融合到城市大环境中去设计。并且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在和谐中进行建筑设计。另外生态建筑理论的发展将导致建筑科学技术内容的不断丰富与建筑艺术创造的相应发展, 并将推动整个建筑设计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元飞.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我见[J].网络财富,2010.7.
[2]高璐.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影响[J].城市建设,2010.24.
[3]张祖刚.从大文化视角思考城市建筑设计创作[J].城市建筑,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