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11-29 分类:交通运输
摘要:随着交通的迅速发展,公路桥梁建设日益增多,然而近年来,公路桥梁坍塌等质量问题频发,工程质量问题不容忽视。为了保证桥梁的施工质量,提高运行的安全性与耐久性,本文就公路桥梁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为对象,分析了建设中的钻孔灌柱桩、沉井制作问题,钢筋、混凝土问题,以及由于施工不当引发的桥头跳车、桥面铺装松散等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公路桥梁评职论文范文,公路桥梁,质量通病,施工,防控措施
一、钻孔灌注桩偏斜
钻孔灌注桩发生偏斜问题:成孔后不垂直,偏差值大于规定的L/100,钢筋笼不能顺利入孔。其主要原因是:(1)钻机未处于水平位置或施工场地未整平及压实,在钻进过程中发生不均匀沉降;(2)水上钻孔平台基底座不稳固未处于水平状态,在钻孔过程中钻机架发生不均匀变形;(3)钻杆弯曲、接头松动致使钻头晃动范围较大;(4)在旧建筑物附近钻孔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把钻头挤向一侧;(5)土层软硬不均致使钻头受力不均或遇到孤石、探头石等。
预防措施:(1)钻机就位前应对施工现场进行整平和压实,并把钻机调整到水平状态,在钻进过程中应经常检查,使钻机始终处于水平状态工作;(2)水上钻机平台在钻机就位前,必须进行安装验收,其平台要牢固水平,钻机架要稳定;(3)应使钻机顶部的起重滑轮槽、钻杆的卡盘和护筒桩位的中心在同一垂直线上,并在钻进过程中防止钻机移位或出现过大的摆;(4)在旧建筑物附近施工时,应提前做好探测,如探测过程中发现障碍物,应采用冲击钻进行施工;(5)要经常对钻杆进行检查,对弯曲的钻杆要及时调整或废弃;(6)使用冲击钻施工时冲程不要过大,尽量采用二次成孔,以保证成孔的重直度。
处理措施:当遇到孤石等障碍物时,可采用冲击钻冲击成孔;当钻孔偏斜超限时,应回填粘土,待沉积密实后再重新钻孔。
二、沉井沉降或倾斜过大
沉井制作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或刚浇筑完不久,沉井产生过大的沉降或倾斜。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沉井制作时基坑底下土层或其下卧土层支承强度不够,或地基软硬不均匀,如有暗浜、大型障碍物等; (2)砂垫层厚度不够或施工质量差(不密实、不均匀、被地下水浸泡等),致使其支撑强度达不到要求;(3)多次下沉的沉井接高时刃脚入土深度少,或井内水浮力不够,或井底及其下卧土层支撑强度不够;(4)沉井制作高度偏大,井身较小,重心过高;(5)刃脚下承垫枕木末对称均匀地抽出,或末及时填塞好枕木抽出后的空隙。
预防措施:(1)事先查清沉井基坑地层及其下卧层情况,并采取相应技术措施; (2)加强砂垫层的施工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砂垫层应有足够厚度,砂垫层质量要达到规定要求;(3)多次下沉的沉井接高施工时,应事先核算其下沉稳定系数,并采取稳定沉井的技术措施 (刃脚处多留土、井内灌水、填土或砂等);(4)适当控制小面积沉井下沉前的制作高度,井高不宜大于沉井短边或直径,超过l2m时要采取保证沉井稳定的措施;(5)抽除刃脚承垫枕木时要按技术要求进行施工,或改用素混凝土底模垫层施工法。
治理方法:一次下沉的沉井可在井位高处挖除部分刃脚处砂垫层进行纠偏;多次下沉的沉井接高时的倾斜,则按沉井纠偏方法施工。
三、钢筋问题
钢筋在现场施工时工艺质量差,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其主要原因有:(1)混凝土保护层未按要求制作垫块,或垫块数量少,使得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达不到设计要求;(2)钢筋施工时同截面的接头过多,其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超出规范规定数值;(3)由于操作人员疏忽,施工前未规划,使得箍筋间距不一致,或箍筋成菱形,或使箍筋的接头同向。
防治措施:(1)在钢筋绑扎前应根据图纸设计要求提前制作保护层垫块,施工前认真按要求放置;(2)钢筋施工前应查阅图纸并根据钢筋进场情况,规范接头的位置,使其满足规范要求,绑扎施工时施工人员应严格按要求进行;(3)操作人员进行箍筋施工时,应有良好的施工习惯,摆施工筋时严格按图纸设计间距进行施工,箍筋必须是垂直受力钢筋,箍筋接头需错开放置。
四、混凝土裂缝
首先,混凝土浇筑初期,大量的水泥水化热在内部聚集而且散发速率非常慢,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温度迅速下降,造成其结构内外出现较大的温差。此时混凝土内外热胀冷缩程度的差异性比较明显,并在混凝土表面形成较强的膨胀应力,而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通常较低,因此混凝土表面上裂缝就容易形成。其次,在混凝土的振捣过程中,由于腹板内预应力管道比较密集,常会导致局部位置的混凝土振捣不符合要求,漏振或欠振等原因均容易导致腹板混凝土振捣的密实不够,出现蜂窝麻面、孔洞等质量问题。若预应力管道在施工放线过程中出现了较大的误差,也可能致使预应力管道的圆润度不足,在局部微段存在弯折等现象,使预应力筋的实际位置与设计位置不重合,该位置的径向力发生突变,发生预应力不足而导致腹板裂缝。
为预防施工中出现的裂缝问题,应对桥梁混凝土进行常规计算和温度裂缝计算。并采取隔热设计,考虑混凝土结构所处的位置,选择合理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对混凝土配筋率采用适当的计算模式,从材料性能方面和结构形式方面采取有效的综合措施,按设计好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要求进行施工,控制水泥用量及水灰比,重视混凝土振捣技术,计算好拆模时间,选用一定份量的外加剂和掺合料,遇到高温天气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浇灌温度。#p#分页标题#e#
五、桥头跳车
由于地基土质不良或地基处理不当而造成的地基沉陷是桥头跳车的重要原因:其一地基处理方法不当,导致地基主固结沉降不能在施工期间完成,就会造成完工后的沉降比较大,正式通车后,经过一定的时间后,地基开始缓慢固结,剩余的沉降逐渐完成,这部分沉降就会造成路基与桥台的沉降差,形成桥头跳车现象;其二,次固结沉降导致路面高程下降,地基在路基静载长时间作用及车辆的动荷载反复作用下,地基土颗粒间的粘滞蠕变以及土体侧向的变形也会造成桥头跳车。
防控措施:处理好台后软弱地基是控制桥头跳车现象的重要措施。根据软土地基的具体情况,分别采取如下加固措施:塑料排水板、沙井、土工织物铺垫、旋喷桩、换填土等。就现在情况看,水泥粉喷桩复合地基加固软土效果显着,施工工期短,但用度高;超载预压一样平常可使用施工荷载作为软基预压荷载,但施工工期较长,剩余沉降量也大;塑料排水板法加固效果好,工期较短,施工简单,经验较为成熟,是现在处理软基中较为常用方法。在道路桥梁施工中,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处理方法,达到预防桥头跳车的目的。
六、桥面铺装层松散脱落
铺装层在公路桥梁建设之中所占的比例并不是很大,但其对于车辆的顺利通行具有重要的作用。桥梁铺装层的质量问题集中体现在施工工序控制不严、流于形式、单纯注重表面质量,缺乏对桥面铺装层的必要的维修,其维修周期不能保证。另外我国重载交通及超载现象的日益严重,加重了桥梁铺装层的负荷,缩短了其使用寿命。
预控措施:(1)确保一定厚度的桥梁铺面层,在选材时应选择弯曲性能较好的,以避免开裂。(2)注意桥梁铺面层材料的防水性。加之以必要的防水层避免因水渗入材料引起各种水损坏,造成缩短桥梁铺面层的使用寿命结果。(3)根据是否是冰冻地区,可以采取不同的防护方法,如在非冰冻地区的道路桥梁,应加之以一定厚度的防水混凝土,对于冰冻地区道路桥梁上,可采用沥青混凝土或者贴式混凝土等柔性混凝土,可有效防范桥梁铺装层出现裂纹。
结束语
公路桥梁工程质量是一个地方交通发展的重要体现,由于施工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质量问题,不仅影响交通运输安全,对地方形象与经济发展也会造成不良影响。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我们应该了解公路桥梁建设中的质量通病,严格遵守设计及施工规范技术标准进行施工的质量控制,确保在施工过程中努力克服各种质量问题。
参考文献:?
[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S].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2]交通部第一公路工程总公司,公路施工手册——桥涵[S].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3]隋耀华,王晓峰,王桂尧.桥头跳车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研究[J].湖南交通科技,2003(03).
[4]年大武,张琳琳.浅谈桥头跳车质量通病的施工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8).
[5]许志刚.预应力连续刚构桥存在问题分析[J].科学之友, 2006(08).
[6]江玉强.浅谈路桥工程监理中旅工质量问题的处理[J].科技资讯,2008(23).
[7]甄玉军,张艳丽.国内桥梁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5).
[8]何国成.高速公路桥梁在施工和使用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及其控制分析[J].广东科技(建设行业专刊),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