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继电保护运行管理与“运检一体”模式

时间:2013-11-29 分类:电力

摘要:继电保护能够保证电力系统具有一个安全的运行环境,进而提高电力系统供电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所以,如果继电保护工作出现问题就会给电力系统的稳定带来威胁。因此,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继电保护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保证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本文从目前的继电保护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探索\"运检一体\"化生产管理模式。

关键词:继电保护,运行管理,管理制度,运检一体

一、继电保护运行管理中的人员问题

虽然设备是继电保护运行管理中的一个重点内容,但是,在日常的运行管理过程中,离不开专业的人员对继电保护设备进行安装、检查、故障维修等问题,而这些都需要有专业的继电保护技能人员来负责。因此,无论是怎样的继电保护问题都会涉及到人员,而在继电保护的运行管理中所涉及到的人员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继电保护运行管理中的现场运行人员问题。对于现场运行人员来说,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他们对回路与继电保护装置没有充分的了解,因为,在变电站中所使用的各种电力设备与装置,让工作人员对他们的构造、使用等各方面能够熟练的掌握具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继电保护中的设备运行都需要有先进技术作支持,同时,而二次设备的安装、维护、故障检修等都是由继电保护的专业人员来负责,对现场运行人员的工作难以控制。目前的管理模式是:运行人员在现场进行设备的日常巡查,继电保护装置出现问题甚至简单的报警复归等问题,自己都没有能力也没有资格去处理,就直接上报给主管部门,请专业的继电保护人员进行处理。但在现实工作中,与继电保护设备相处的时间最长的就是现场运行人员,他们较其他人员来说对于电力装置和设备的实际运作情况的了解程度最高。如果他们掌握了继电保护的相关知识,对一些简单的继保故障和问题能够准确掌握一定故障处理方法,对继电保护出现的隐患能够及时发现并及时报告给专业人员,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发生由于继保原因而发展成的设备损坏或者电网事故,同时,也会节省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物资供给。

第二,继电保护运行管理中的专业人员问题。即使是继电保护人员,也存在着对继电保护知识掌握不够的问题。虽然他们所掌握的关于继保的相关原理、回路等方面的知识较之现场运行人员相对多一些,但是,即使基础专业知识掌握水平再高,对于继电保护装置的实际状况仍然要定期的对设备进行检查才能够发现实际问题,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对于继电保护人员来说又是一大考验,不仅是对他们技术的考验,也是对他们经验的考验。各相关部门非常重视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专业人员的技术和技能的提高,并定期的举行继电保护相关的活动来促进继电保护人员技能的提高。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的继电保护专业人员的技能和技术水平远未达到实际工作状况的要求,亟需努力提高。

第三,继电保护人员与现场运行人员之间的合作问题。尽管工作有分工,但仍离不开合作,这也成为了继电保护运行管理中的又一人员问题,而且,它在继电保护运行管理中也是常常被忽视的问题。而需要合作的原因是因为两边的人员分别隶属于不同的部门,导致继电保护在发生问题时会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等。为了避免这一状况,我们可以采取共同问责的管理机制,也就是说,如果对于某一继电保护问题能够明确责任是属于哪一方,那么就由这一方对问题负责,如果责任不能被查明,那么责任就由双方人员共同承担。还有另一种方法就是实行继电保护人员单方面的问责管理制度,就是如果继电保护人员对现场出现的问题不能证明是因为现场运行人员所导致,那么就由继电保护人员单方面的对其负责。而实行单方问责机制的主要原因就是继电保护人员比现场运行人员对继电保护的了解更为深入,对相关装置的性能、状态、运行等相关技术掌握的更为全面,可以及时对继电保护问题给以处理,避免出现问题模糊的状况,而逃避责任。这两种方法相比较,我们很明显的就可以看出继电保护人员的问责管理制度更具有优越性,也更具有合理操作性,但是第一种方法对于人员之间的相互合作却更有利,能够共同努力而降低继电保护出现问题的概率。但是无论选择哪一种方法,只有建立更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才是遏制继电保护运行管理人员方面问题的关键之所在。

针对以上提出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响应国家电网公司\"大检修\"体系建设总体方案,实行分电压等级运维和检修一体化管理,实现\"运检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即培养一批既熟悉运行,对继电保护工作又能够胜任的人员负责设备的运行、维护。由主管部门对继保工作进行整理分类,既对发现的继保较为简单的故障和隐患,能够及时处理和消除;对计划性检修和一些继保较为严重故障,可由专业继保人员进行处理。同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形成严格的奖惩办法,不能够相互推卸责任,确保生产管理方式的顺利转变。

二、继电保护运行管理中的制度问题

制度问题是目前的继电保护运行管理中存在的一种比较普遍的问题,而制度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制度不够完善,细致。在目前所实行的继电保护运行管理制度中,制度的内容与执行都是不够细致的,二次设备的档案记录也没有按照一定的规范来进行,而且还存在不及时、存在缺项、漏项、错误记录等情况。例如,要求对新建项目进行设计修改,但是没有相应的更改通知单,同时,扩建项目也没有相应的竣工资料,被存档的图纸、方案说明等项目资料也不是有效的实际运行的设备版本,存档图纸也不是当期的施工图纸,或者项目更改并没有切实的体现在图纸上等,这些问题都是二次设备建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而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二次建档相较于一次建档来说工作不够细致,同时也缺少对建档方面的考核方法,而且,对施工前后的资料移交和交代等环节也没有进行监督管理。因此,为了有效的解决继电保护的制度问题,我们就要提高对继电保护的重视,并加强对它的监督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作为管理的基础。#p#分页标题#e#

另一个是制度的执行问题。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取决于继电保护人员的执行态度。现场运行人员的巡查工作每日都是必须进行的,而且是单一乏味、枯燥的,而继电保护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多是插件老化、螺丝松动、灰尘过多等问题,这些都是继电保护设备在长期运行中所累积起来的,这就需要现场运行人员在工作中要投入到极大的耐心,并足够认真才能够发现这些问题。但是,在实际的运行中,很多人员的工作态度马马虎虎,只要不发生大的故障即可。

针对管理中的制度问题,需要健全生产技术管理标准体系。按照大检修体系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对现行各项生产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进行全面梳理,完成产技术管理标准化建设体系,真正做到制度服务于实际。同时,必须做到有章必循,也为了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和考核制度。

三、继电保护运行管理中的检验方面问题

管理制度能够指导继电保护的运行管理,而相关的技术规章制度、检验标准等规范要求就是制度制定的依据。但是,在继电保护运行实际中,我们通常都会发现,这些规范、规程等在现场实际中都是不实用的。所以,就需要由现场继电保护的一线员工根据实践而提出有效的修改意见,进而提高继电保护的制度建设服务,使其更具合理性和实践性。

在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验收、安装等各类的设备检查过程中,检查人员常常会发现继电保护装置或者二次回路自身都具有固定的或者已经发生的隐患,例如,装置所显示的结果与运行现场所检测出的结果有所差异、个别回路没有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等问题,继电保护人员只将这些问题向相关人员做口头汇报,并没有用文字的形式将它记录下来,所以,如果下一次发生类似的问题,还需要重新查出原因,这大大的增加了继电保护人员的工作量和设备维护的难度。

此外,继电保护运行管理的检验工作也要有检验的侧重点,例如对新安装的继电保护设备和二次回路,在检查时要与其他高标准要求有所区别。当新安装的二次回路进行验收检验时,也是为其进行检验的最佳时间,对二次回路的接线质量、端子等部分在定期检验时很难发现其发现的问题,同时对它们进行检查与修改也不方便,因此,对二次回路进行检查要特别注意。

在继电保护的运行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个广泛存在的观念,就是继电保护人员对回路而言更加重视继电保护装置,这也是继电保护长期存在的问题。现在普遍使用的继电保护装置都是用计算机进行控制,与传统的装置相比更具有可靠性,所以,最近几年的继电保护出现的问题和不正确的动作主要是由二次回路以及周边问题引起的。然而现在继电保护的检验工作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缺乏检验重点或者重点错位,有时还将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的检验等同于保护检验,但是,对二次回路进行的检验就比较简单,只是针对二次回路的界限,计算机保护屏内外的二次回路等项目进行简单的检验。

同时,继电保护的检验规范的使用也是继电保护运行管理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一般使用的规程中对检验步骤并没有做出比较详细的规定,及时很多步骤并没有被严格地区分先后顺序,可以以任意形式进行,但是,在现场的检验规程中,却存在对检验步骤的操作顺序,而且要严格按照此顺序进行,这样可以避免在检验时出现盲目性和发生项目漏检的现象。例如,某个检验规程规定,定制检验要放在整组的功能检验后面,很容易看出这是不合理的。整组检验的作用是对整套保护装置和回路的性能与稳定性进行最终的确认,它不仅可以对保护装置的内部组件的性能进行检验,还可以对各个组件之间的协调性进行检验。而且,只有在整组功能检验完成之后才能够进行最终的检验定制,如果发生检验错误或者输入错误,还可以对前面的减压结果给以推翻,进而保证整组检验的正确性。

针对保护检验工作中的问题,一是修订完善生产管理所涉及交接验收、运行维护、检修试验、状态检修等工作的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二是完善生产技术工作标准。建立健全规范高效的生产业务流程,形成适应精益化管理要求,规范高效、安全有序的生产工作机制,达到工作流程固化的工作要求。三是深化现场标准化作业。制订公司统一的设备检修工艺标准,完善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和工序质量控制卡,提高设备检修工作效率和检修质量,减少现场作业人身安全风险。

小结

本文对继电保护运行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主要涉及到人员、制度和现场检验工作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为解决矛盾,只有加强对继电保护人员的技能和技术培训,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快\"运检一体化\"生产管理模式进程,完善标准化作业流程,建立健全合理的监督管理机制,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和考核制度,才能更好地促进继电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确保电网安全稳定可靠运行和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风险。

参考文献

[1]于旭东,曾铁军,宋艳:《继电保护检验规程中的几点不足》[J],《电气应用》,2009年第28期

[2]高艳萍,常风然:《继电保护检验工作中的若干问题分析》[J],《继电器》,2003年第1期

[3]杨耕耘:《继电保护运行管理工作的建议》,《水利电力劳动保护》,2003年第4期#p#分页标题#e#

[4]尹其云:《对当前继电保护运行方面几个问题的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9年第3期

[5]黄丽华:《电网继电保护运行及故障信息管理系统的探讨》,《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第6期

[6]秦恒:《浅述继电保护运行中消除缺陷的基本方法》,《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第24期

获取专业指导

最新文章

服务流程

关闭

悠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