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杆泵故障诊断及预防措施

时间:2013-11-29 分类:机械

摘 要:螺杆泵工作时,杆柱不但受到拉应力,而且受到剪应力。如果设计不当或使用中监测不利,螺杆泵很容易发生故障。分析了螺杆泵故障形式,即通常有管脱、杆脱、杆断、管柱漏失、定子失效、蜡堵、输油管线堵及供液不足等8种。其中杆脱(断)和供液不足是螺杆泵常发生故障的主要形式。结合生产实践经验,对这些故障的表现而加以诊断,并提出预防措施。

关键词: 螺杆泵 故障诊断 预防措施

0引言

同其它采油方式相比,螺杆泵在开采高粘度、高含砂和含气量较大的原油时,有其独特的优点,目前在各作业区已得到广泛的应用。螺杆泵按驱动方式分为电动潜油螺杆泵和地面驱动井下螺杆泵,某队采用的全部是地面驱动井下螺杆泵。螺杆泵采油系统由电控部分、地面驱动部分、井下部分及配套工具组成。井下部分由转子和定子组成。转子是一根用高强度钢加工、表面镀硬铬的运动件,其表面为单螺旋面。定子以丁腈橡胶为衬套硫化粘接在缸体外套内形成,其表面为双螺旋面。转子和定子利用摆线的多等效动点效应形成封闭腔,当转子和定子作相对运动时,封闭腔沿轴向从吸入端向排出端运动,并在排出端消失,同时在吸入端形成新的封闭腔,随着封闭腔的不断形成、运动、消失,迫使油、气、水通过一个个封闭腔,从吸入端被挤到排出端,进而被举升到地面。螺杆泵是一种容积式泵,没有阀件和复杂的油流通道,油流扰动小,排量均匀,受气体影响小,油液中的砂粒不易沉积,在开采高粘度、高含砂和含气量较大的原油时,同其它采油方式相比有独特的优点,螺杆泵适应的原油粘度为0-2500MPa·s(50℃),适应的含砂量<5%,适应的温度<220℃,井斜要求≤3°,不适合于高H2S产出的油井。目前,由于相同排液能力下,螺杆泵系统装置一次性投资小,泵效高,系统效率高,耗电少,可比有杆泵节电5-7%,耗电量是电潜泵的一半左右,使螺杆泵有了更广泛的应用。

2 螺杆泵故障诊断及预防措施

螺杆泵一般用于高粘度、高含砂井采油,螺杆泵工作时,一方面杆柱承受拉力,一方面管柱、杆柱还承受很大的扭矩。因此,如果选井选泵不当,管柱和杆柱设计不当,泵质量不合格,防砂、防蜡措施不利,或生产时监测不力,都将会导致螺杆泵发生故障。有时是开机后没见出油就已发生故障,有时是生产一段时间后出现故障。经过详细分析,总结了螺杆泵常见的8种故障的诊断方法及其预防措施。

2.2管脱

(1)故障表现。井口不出液,电机工作电流比正常时小得多,油压与套压接近,动液面高于泵挂深度。

(2)验证方法。关闭出油闸门蹩压(以下简称\"井口蹩压\"),油压不升,泄套压,油压随之下降。从油管正注液体,油、套相通。

(3)预防措施。①油管锚按要求锚定牢固(坐封压力6-8t)②油管丝扣检查合格后上紧,上扣过程中注意管与管间的同心度,防止上偏扣。实例1:如某37井,今年3月24日量油不上液面,电机工作电流由33降至28A,油压0.54MPa,套压0.52 MPa,井口蹩压,油压不升,泄套压,油压随之下降;该井于今年3月28日检泵作业发现第32根油管公扣脱扣。

2.2杆脱

(1)故障表现。井口不出液,电机工作电流比正常时小得多,油压与套压不同,动液面高于泵挂深度。

(2)判断方法。井口蹩压,油压不升,泄套压,油压无变化。驱动头无防反转机构时,停机光杆不反转,驱动头下端口有被防掉方卡碰撞的痕迹。正注液体,注入量很少,泵压直线上升,停泵观察,泵压不降。用手盘皮带,可以盘转。

(3)预防措施。①选用的抽油杆丝扣抗拉强度足够大;②抽油杆入井时丝扣擦干净,上紧;③当原油粘度大于500MPa·S(50℃)时,螺杆泵首次开机前或生产中途停机较长时间后再次开机前,应当用高温高压热洗液反洗井,将油管内死油洗出,降低杆柱启动扭矩;④当原油的粘度较大时,采用多次启动法启动螺杆泵,即第一次启动让螺杆泵一动就停机;然后再启动,让螺杆泵旋转起来就停机;接着再次启动,让螺杆泵旋转数圈停机。如果电流正常,可启动螺杆泵进行生产。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把死油活动开,减少原油和杆柱间的摩阻;二是利用杆柱的转动惯性,从而降低杆柱承受的扭矩、降低启动电流。采用这种方法启动螺杆泵,可有效减少杆柱因启动扭矩过大发生杆断的几率,同时也减少电器设备因启动电流过大发生烧毁的几率;⑤掺化学药剂采油也是减少杆脱发生的一种有效方法,即从油套环空注入降粘剂,降低原油粘度;⑥保证地层供液跟得上泵的排量,防止泵抽空。实例2:如某42井,2011年22月30日量油不上液面,电机工作电流由39降至20A,井口蹩压,油压不升,泄套压,油压无变化,停机光杆不反转,正注液体,注入量很少,泵压直线上升,停泵观察,泵压不降,用手盘皮带,可以盘转;该井于今年2月3日检泵作业发现第222根杆下接箍丝扣以下脱。

2.3杆断

杆断后故障表现同杆脱一样,判断方法也一样。预防措施除了同杆脱故障一样外,还应做到。①选用扭矩足够大的抽油杆,在满足抗拉强度的条件下,尽量选择空心抽油杆。因空心抽油杆的最大扭矩是同直径实心抽油杆的2-5倍;②防止受伤、变形的抽油杆入井;③选用正规厂家的产品,避免不同心的空心抽油杆入井。实例3:如36井,今年2月24日量油不上液面,电机工作电流由29降至28A,井口蹩压,油压不升,泄套压,油压无变化,停机光杆不反转,正注液体,注入量很少,泵压直线上升,停泵观察,泵压不降,用手盘皮带,可以盘转;该井于今年2月26日检泵作业发现第84根杆距上接箍2.2m处扭断。#p#分页标题#e#

2.4管柱漏失

螺杆泵正式投产前都进行井口蹩压,以检验管柱的密封性,合格后才能投产(一般蹩压3-5MPa,稳压25-20min无压降为合格)随着生产的进行,管柱可能会出现漏失。

(2)故障表现。油压下降,产液量下降,电机工作电流正常。

(2)验证方法。①井口蹩压,油压上升较慢,停机观察,油压缓慢下降。②测液面,动液面在正常位置(漏失前的动液面)。

(3)预防措施。①防止腐蚀穿孔的油管入井;②防止入井油管丝扣有损伤,丝扣上紧,以防生产过程发生松扣;③定子和转子入井前要检查,防止磨损严重的定子和转子入井;④出砂严重的井要有防砂措施,防止定子橡胶磨损过快;⑤防止在高含H2S的井中使用。实例4:某43井,今年4月28日量油从86降至36t,电机工作电流由32降至29A,井口蹩压,油压上升较慢,停机观察,油压缓慢下降,测液面,动液面由458.9m升至井口;该井于今年5月2日检泵作业发现第92根管下部公扣偏磨漏。

2.5定子失效

定子橡胶掉块、脱胶、磨损严重都会导致定子失效。

(1)故障表现。泵的实际排量远小于理论排量,甚至不出液,电机工作电流接近正常。

(2)验证方法。①井口蹩压,油压上升很慢或不升,正注油、套不通;②测液面,动液面在井口。

(3)预防措施。定子橡胶掉块、脱胶一般是泵的质量问题,应从购货环节上加以预防。

2.6结蜡

(1)故障表现。油压正常,排量正常,电流明显高于正常电流。

(2)判断方法。井口蹩压,油压上升正常,套压下降,停机观察,油压不降。

(3)预防措施。定期洗井清蜡。

2.7输油管线堵

(1)故障表现。油压明显升高,排量降低,电流明显高于正常电流。

(2)判断方法。井口蹩压,油压上升正常,停机观察,油压不降。

(3)预防措施。定期用热油清洗输油管线。

2.8供液不足

(1)故障表现。油压逐渐降低,排量逐渐降低,电流逐渐降低。

(2)判断方法。井口蹩压,油压上升缓慢,停机观察,油压不降;供液严重不足时,井口不出液,出油口只往外排气,井口蹩压,油压不升,待液面恢复后,可抽出一定的液量,之后井口又不出液。对供液不足若发现不及时,将发生泵空抽,泵空抽时间过长将导致杆脱、杆断或定子失效,后果非常严重。

(3)预防措施。①根据油井的供液能力选泵,使泵的排量与井的供液能力匹配;②定期测液面(投产初期加密次数),如果动液面持续下降并降到警戒线以下时(泵的沉没度要求大于50m),立即停机,调低转数,降低泵排量,待液面恢复后开机;③加强对油压的监测,如果油压持续下降,应通知有关人员加密测动液面,同时每天从取样口观察井是否出油。若不出油应立即停机,采取进一步的措施。截止到目前,我队共采用此方法验证了螺杆泵井泵况39井次,其中断脱23井次,管漏失8井次,卡泵8井次,方案符合率达到97.4%。

3 结束语

总结了螺杆泵的8种故障及表现,并提出了综合诊断方法和预防措施,该方法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同时列举事例进行了分析。其中,杆脱(断)是最常发生的故障,其次是供液不足。其诊断方法及预防措施可为螺杆泵的生产管理及修井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陈涛平,胡靖邦主编.石油工程[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获取专业指导

最新文章

服务流程

关闭

悠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