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寄宿制学校发展的思考

时间:2013-11-29 分类:初等教育

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是实现教育公平,特别是义务教育的公平及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和载体。近年来,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在调整中小学布局的同时,新建和改建了一批农村寄宿制学校,为离校较远的适龄儿童和缺失家庭教育的\"留守儿童\"提供了不间断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必要条件。本文作者采用了实地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方法,对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几所农村将寄宿制学校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从理论层面和现实层面上分析了甘肃省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其形成的原因,并对这一些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析,从而提出了一些对策性建议。

一、农村初中寄宿制学校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办学条件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一,农村初中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陈旧,基本设施不足,存在安全隐患。从调查中可以看出,两所学校供学生住宿的房屋多为砖混结构,但是大都是有原来的废旧的教室或实验室改造的,分布比较凌乱,处于教学死角,边沿地段,房屋结构也不是依据学生住宿特点设计的,存在安全隐患。第二,西部农村寄宿制学校食堂建设差,学生饮食结构和营养不合理。从调查中可以看出,两所个案学校提供学生饮食的主要渠道是学生灶,学生灶的的经营方式是个体经营,学校派人监管学生消费。食堂建筑面距也较小,伙管人员素质低,没有上岗证和卫生许可证,食堂的建设也是不达标的。第三,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存在严重的交通隐患。通过以上调查分析不难看出寄宿制学校学生回家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自行车和不太规范的农用车,加之学校周围交通工具多,道路状况差等因素都造成了学生回家及上学的潜在的安全隐患。

(二)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第一,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我国农村学校的课程设置,无视城乡之差和地域的差异,实行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以升学为目标,千校一面,万人一书的应试教育模式,忽视对学生个性的发展施以影响。课程的开设同中考高考对等起来,考什么就学什么,忽视了青少年进入社会生、生活所需的基本技能。第二,作息时间不科学。作息时间的安排都是区教育局统一规定的,学校也只是增加了晚上自习时间,缺乏学生品德教育、娱乐、生活等教育时间。寄宿生的作息时间只是在早晨起床、早餐和晚自习等几个方面与通校生有区别,学校只把寄宿生但做晚上回不了家的学生的寄宿点,并没有的寄宿生有什么特别的教育和管理。第三,校内课余活动及文化生活单调。通过访谈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在课余时间主要是写作业,除此之外就是玩和闲逛,在没有别的活动。由于学校图书及体育设施的限制,学生的课余生活十分单调。

(三)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第一,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补充不足。由于家长的工作及文化水平的关系,学生也就基本上没有什么针对性的家庭教育。在家长的观念上,只要学生交到学校和教师手中,家长的任务就完成了。老师普遍反映,家长对学生的漠视,只提供经济上的支持,由于家长大都外出打工,也没时间,更没有与老师主动交流的意识。第二,家校合作的机制没有建立。西部寄宿制学校的家访次数少,家长与教师主动沟通欠缺。据教师们反映,由于目前的工作量之大,晚上又要看学生晚自习,基本没有时间去家访。因此,寄宿制学校的家访也相对较弱。

二、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国家对于西部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关注。第一,教育主管部门应配合地方政府加快加大对寄宿制学校的硬件方面的建设力度。县级人民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负有主要责任,省、地(市)、乡等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承担相应责任,中央政府给予必要的支持。笔者认为,这种体制与贫困地区社会与经济发展实情是不相适应的,义务教育应该是国家的责任,国家要加大对于西部寄宿制学校的扶持力度,把西部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作为一长期的任务来看待。第二,当地政府要统筹安排农村寄宿制学校公用经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公用经费资金来源除学校按规定向学生收取的杂费外,其余部分应由地方政府预算安排,保障农村寄宿制学校危房改造和学校建设的必要投入。当地政府要将新增危房的改造列入其事业发展计划,多渠道筹措经费,财力较好的地区要设立农村寄宿制学校危房改造专项资金,力争在较短的时期内基本消除现有农村寄宿制学校危房。第三,发展与社区的关系。西部农村寄宿制学校总是位于一定的农村社区范围内,西部农村社区的发展离不开一定数量的能够满足社区经济发展的人才,寄宿制学校作为主要的教育组织形式,理所应当成为为西部农村社区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寄宿制学校的教育必须为当地经济和社会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深入到社区里面去,才能争取到社区的支持。

(二)加强硬件建设的力度。第一,加强学校食堂的建设。学校可以采取银校合作、校企合作、利用社会资金等多元化的投资模式,以加快学校食堂的建设和改造。对引资进行建设的食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对其规划、设计、建材、施工、验收等实行严格的全程监控,确保质量。学校食堂的消防设施设备要严格按照消防部门的要求配备,安全疏散通道保持畅通,设置符合安全卫生管理的要求,达到有关卫生标准。第二,生活教师就是在寄宿制学校中负责管理孩子的寄宿生活,与他们交流感情,丰富其在校生活的教师。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特殊性,寄宿制学校学生的适应问题比较突出,这就需要设置生活教师岗位。第三,加强学校食堂管理人员与从业人员上岗卫生知识培训。加强对学校食堂管理人员与从业人员的食品卫生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学校食堂管理人员与从业人员业务素质,预防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包括肠道传染病)事件发生,确保广大师生饮食卫生安全、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保障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p#分页标题#e#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师资力量。第一,落实教职工的编制。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履行对农村寄宿制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配交流和考核等管理职能。对于农村寄宿制学校校长的选拔、任用、培训、考核、交流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归口管理;要按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求,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行农村寄宿制中小学校长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第二,确保教师工资的按时发放。地方政府必须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教育经费预算,合理安排使用上级转移支付资金,确保按时足额统一发放教职工工资。对财力不足、发放财政供养人员工资确已达到合理比例仍有困难的县,通过调整财政体制和财政支出结构、增加省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合理安排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等办法,帮助并督促县级人民政府确保农村寄宿制学校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四)加强学校内部的管理。第一,完善常规制度的建设。学校要依据法律法规制定各种规章制度,作为学校办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完善学校内部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收费的规定,健全监督机制,依法管理好学校法人财产。对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学校管理制度和规定,要及时修改或者废止,健全校内管理体制,学校管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与校园文化结合。第二,加强学生管理。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必须要改变原有的\"教育中无学生\"的状况,必须彻底根除传统线性的师生关系,建立网络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使其积极主动地建构学习、建构知识、建构自我。形成一种自我设计、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学生管理模式。第三,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学生宿舍时学生生活的地方,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来设计规划。例如,学生宿舍应该有盥洗室,并且安装有相当数量的水龙头供学生使用,不再发生拥挤现象。宿舍楼还应该设计有卫生间,为学生提供方便。

获取专业指导

最新文章

服务流程

关闭

悠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