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11-29 分类:项目管理
摘要: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施工管理的工作也在不断的改变,土建施工现场不仅可以保证施工的安全还能将工程质量提高,更能使经济效益与成本得到更好的控制。
关键词:土建施工; 技术管理; 施工方法
随着现代建筑的不断发展建设中的资金紧张的形势要如何降低生产的成本,提高投资效益就是成为公司各建设单位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近年来,建筑行业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迅猛发展,一方面给施工单位带来发展的机遇,另一方面也对土建施工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特别是在油田企业项目实施过程中,施工单位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必须要加强对土建施工现场的管理,从而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1 施工组织科学设计
作为指导施工准备乃至施工全过程的技术经济文件,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在不同的情况下是不同的,要视工程的结构、性质、施工复杂程度、规模、工期要求和建设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不同而异。能够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并以最低投入满足合同要求的设计才是一份好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采用的施工方案不同,所需的费用也不同,其编制对工程造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在施工前应组织相关人员,比如技术、质量、施工、机械、材料、劳力等人员共同研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相应的施工方案,反复对其斟酌,优中选优,最关键的是必须做到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所选择的施工设计组织实施。
2 土建施工现场材料管理
约占工程造价60%~ 70%的是建筑安装工程所用的材料费用,所以材料管理的成效在土建工程的项目管理中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在施工前,施工单位不仅要对工程所需材料进行供货信息的广泛收集,调查研究其货源信息,找到货和价的最佳结合点,而且还要以施工组织设计及实际需要的材料、设备总量为基础,科学编制需求计划。在施工中,施工单位要做好旬、月计划,要充分考虑现场场地实际情况和资金的合理运转以及工程进度需要,合理安排施工所需机械的进退场,尤其要注意材料的保管,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比如在保管中,防止钢筋未垫好而出现锈蚀、水泥因违规堆放出现受潮及底层结块导致不能使用等现象发生。建立材料价格监管机制和材料价格信息中心,制定合理的材料采购、保管制度,提高采购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保证货比三家,购买材料的质优价廉,减少工程成本,提高企业利润。土建施工有其固有的特点,主要的一点就是所需的材料种类繁多,并且,经常出现许多最新的材料应用问题。所以,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必须解决好。
(1)供应材料。与设计方配合,确定所需材料的材质、品牌和规格,科学计算所需材料的数量,组织材料供应商供货。
(2) 采购材料。面对种类繁多的材料采购单,为避免材料订购不符而影响工程进度必须标识清楚材料的品牌、规格、数量、产地等,尺寸、材质、模板等必须一次到位。
(3) 分类堆放材料。按照现场实际进度情况,确保材料进场的合理安排,材料进场时,对其验收,进行抽检抽样,并报检于相关单位。根据施工组织平面布置图指定位置归类堆放于不同场地,对材料进行分类整理。
(4) 发放材料。登记到场材料,依据材料出库单严格按照施工进度发放材料,并且需追踪发放材料,以防材料浪费或者丢失。尤其是要严格控制型材下料这个环节,仓库管理员务必及时整理盘点材料的库存量,并注意对各材料分类堆放,易燃品和防潮品等都需要采取相应的材料保护措施。
3 土建施工现场技术管理
3.1 图纸会审
项目开工前由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组织,由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参加,对全套施工图纸共同进行检查与核对就是图纸会审。一般包括几个方面:图纸学习与自审,在得到施工图纸及有关技术文件后,施工单位应马上组织有关人员对施工图纸进行学习和研究, 并且施工单位在学习、熟悉图纸的基础上要进行自审;图纸会审,图纸会审由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组织,由施工单位、设计单位一起会审;图纸会审纪要,应由施工单位整理有关图纸会审的会议纪要, 要会签图纸会审的记录,会后,对于审查中提出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组织会审的单位要根据记录写成会议纪要或正式文件,以备施工或修改设计时的需要。
3.2 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的内容不仅包含设计图纸,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措施、规范要求、安全措施、质量标准、操作规程等也在其列,还要详细地交待清楚新结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的项目中的有关特殊要求。技术交底首先施工单位总工程师或主任工程师向分公司或项目负责人进行施工方案实施技术交底。接着是分公司负责人(或专职工程师)向单位工程负责人、安全员、质量检查员、有关职能人员、班组长进行施工方法、施工方案、质量要求及施工注意事项等内容交底。最后是技术交底的关键环节,单位工程负责人员再向参与施工的班组长和操作工人进行交底。技术交底是技术管理的重要一环。书面交底只是其一部分,检查、督促是技术管理的主要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对技术交底的落实情况要反复检查,施工监督要加强,严格中间验收,最终使施工质量得到保证。
3.3 优化施工方案#p#分页标题#e#
为了施工分期分批地进行, 防止过分集中, 使高峰工作量得到有效地削减, 使临时设施减少, 防止劳力、材料、机械的大进大出,使施工有节奏、有计划地推进,施工进度安排就要建设程序为依据安排好施工的先后顺序。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就应该使流水作业得到广泛推行,还应该让专业队或多工种的混合作业队参与施工。为了提高主要机械的利用率,就要使现有的机械设备得到充分利用, 使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得到结合,使中小型机械和大型机械得到结合。
(1)工程中的关键技术线路及关键分部工程质量、工期、成本、安全受到大型、复杂工程的影响较大,对于采用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的工程或施工难度大的工程,制定施工技术指导思想、科研课题、技术措施与综合施工方法等就显得尤为重要。还要编制针对性的施工方案来应对工程中的关键分部工程,如深基坑支护结构、挖土方式、地下水处理、结构工程用预制或现浇施工、大型物件吊装、模板选型等。
(2)主要工种工程的施工方法
为了使本工程的技术措施明确,使生产效率提高,使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得到保证,降低造价,就要依据施工规范来制定主要工种工程(如土方、混凝土、砌体、桩基础、结构安装、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等)施工方法。作为在技术上解决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手段,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的选择是相互作用的,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受结构形式和建筑特征的影响,结构选型和施工方案是不能脱离开独立看待的。在选择机械时,应首先选择主导工程的机械,接着依据建筑物特点及材料、构件种类来选择辅助机械,最后根据施工机械选择配套的专用工具设备。
4 土建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土建施工现场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施工企业必须严抓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工作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建筑市场中求生存、谋发展。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质量控制:(1) 控制测盘,监理人员施工前检查施工放线及高程控制,严格的控制建筑实体所能出现的容许误差,在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工程体的几何尺寸、高程校核等,及时指令施工单位处理不合乎工程实体墓本测量要求者。(2) 控制指令文件,通过书面形式,监理对施工承包单位提出其所需完成的建筑任务,指出施工单位存在的问题,明确施工单位的责任。(3)控制实验,监理工程师以现场实验数据作为评判标准判定材料和各工程项目的品质,通常需利用现场实验所得数据来评判分部工程中的每道程序所用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结构的抗拉、压、弯各项强度及拌科的配合比等质量和情况。(4)监督控制驻地,在施工现场中观察工程的变更过程,及时发现有质量隐患的事故,对有危险苗头的项目予以重视并上报监理人员。
5 结论
建筑企业要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做好施工技术准备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实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加强建筑工程机械设备、材料和人员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提高企业信誉,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赖汉清.土建施工现场管理优化策略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0(16).
[2] 冯波.土建施工现场理性管理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9(2).
[3] 方全军,王涛.加强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及其重要性[J].今日财富(下旬刊),2010(2).
[4] 罗添明.议土建施工现场理性管理研究[J].科技信息,2010(1).
[5] 吴开慧, 孙丽.土建施工现场成本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