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期刊投稿教师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时间:2018-11-15 分类:教育技术

这是一篇教师期刊投稿论文,发表了教师与新课程一起成长,对于新课程来说,教师就像是一个创造者,在新课程中转变课程关键,提升教育水平,这就是新课程的魅力所在,以参与者和指导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参与到新课程的学习当中,向现代的教学方式转变,发挥教师职业的魅力。

 

教育期刊投稿

 

摘 要:为了把理想的课程变成现实的课程,教师角色的转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实,走进新课程并不象想象的那么困难,一旦成为新型的教师,就再也不想走回头路了,这就是新课程的魅力。

关键词:教师期刊投稿,新课程,教师角色转换,教学方式

自1949年建国以来,这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前几次课程改革不同:它是对原有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观念的彻底变革,是对原有课程哲学观和课程价值观的重大调整,它的一些新理念对一线教师的思想观点和教学实践提出巨大的挑战。这样的改革对基础教育之后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师也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那么,如何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使自己成为合格的教师呢?这就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课程意识,转变课程观念;提高教育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等,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的理想,也才配得上“教师”两个字。

为了把新课程由理想变为现实,每位教师都必须在自己的教学行为上做出调整,转变自身角色,应从传统的“教书匠”转变为课程改革大潮中需要的新型的教师。

一、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

“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义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相互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传统的学校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作为知识的化身总是高高在上,对学生进行单向的知识灌输,每节课教什么、怎么教,都是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在师生关系上也习惯于控制和管理,缺少对话、沟通与彼此的尊重,对学生的主体性关注不够。而新课程却把教师从坐了几千年的“中心”宝座上拉了下来,让我们必须站在学生中间,面对全体学生,认真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学习上的指导,又要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合作精神;既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又要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念,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向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

二、教师——由传统的“教书匠”转向课程开发者、研究者的科研型教师:

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教师仅仅是课程的消极接受者。在教师的心目中,课程就是“课”或“学科”,教师的职责,就是把别人制定好的既定的、静态的学习材料(教科书)推行下去。课程意识淡薄,缺少必要的课程开发的知识与技能。但新课程为教师提供了新的视角,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既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从此使教师从课程开发活动的外围逐渐走向参与,变消极的课程实施者为积极的课程开发者。

三、教师——由单一学科型转向综合型教师:

由于我们多年来的学校教育都是分科进行的,所以我们的老师就被分为语文老师、数学老师、物理老师、化学老师等等,学生学到的知识也是互不联系的条条块块:物理世界、化学世界、数学世界…… 然而,学生在现实中却看不到这样的世界,相反看到的却是一个完整的世界,这就很难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同现实世界联系起来,并应用到实际中去。教师由于长期从事某一学科知识的教学,导致自己知识面狭窄,思维方式单一,把自己禁锢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然而新课程在改革现行分科课程的基础上,设置了分科、综合课程。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促进了学科知识的应用,促进生活、体验与学科的统一,也促进师生的合作。

四、教师——由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向现代的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上课只需要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就可以了。而在现代的教学活动中,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课堂上涉及的知识不是仅局限于一本书内,要表达的内容也不是仅教师一张嘴就能表达完的,既要借助学生的嘴,也要借助多媒体这张“嘴”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世纪,社会需要的人才是信息化的人才,而信息化人才的产生却依赖于信息化的教育。正因为这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就需要教师首先成为信息化的人,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素质,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p#分页标题#e#

初次接触新课程,有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感觉,但经过仔细地品味,却发现它并不象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要革新,先革心”,只要你有了新课程的理念,只要你更加关注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我们的现实生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就不难达到这些要求;我们都是一线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只要我们善于总结、勤于反思,就能为教育理论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只要我们从内心接受新课程,只要我们努力,就会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同行们,努力吧,只要过了这道“砍儿”,你会发现教师职业的魅力无穷。

参考文献:

[1] 杨林.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反思的途径[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7,7

[2] 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 黄莆全.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推荐论文:教育学杂志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现代淑女教育

概 要:学校教育培养“现代淑女”的探讨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本文诠释了现代淑女的概念,并对校园文化建设中如何渗透淑女教育提出了看法。

获取专业指导

最新文章

服务流程

关闭

悠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