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11-29 分类:工商企管
摘要:近年来,随着电网建设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特高压电网工程项目的启动,标志着电网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为了提高市场竞争能力,降低经营成本,电力企业要及时、准确地掌握以财务信息、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为核心的业务管理信息,对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进行高度集中管理并进行科学决策。电力企业要自觉以信息化为抓手,全面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关键词: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创新;
一、电力企业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发展,电力企业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特别是借助于信息化平台,信息化管理得到快速发展,各电力集团、电网公司建立了网络、开发了0A、MIS和其他应用系统,各供电公司逐步建立起了电力营销管理系统,企业资产管理ERP系统。但是,看到成绩的同时,还要清醒地认识到电力企业管理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电力企业管理模式滞后
电力行业长期的垄断性经营导致了其特有的经营管理模式重安全生产、轻企业管理,条块分割、信息分散, 以安全生产为中心的意识深深植入电力企业的领导、职工的观念中。当前,电力行业竞争机制正在逐渐建立,电力企业面对竞争需要提升管理水平,信息化建设正是提升管理水平的有力途径。电力企业管理创新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推进难度较大。当前电力企业思想意识落后,体制机制管理有待于进一步理顺,竞争、服务和成本意识淡化,企业缺乏品牌意识,管理创新意识不强,激励机制作用发挥不明显。
2.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滞后
有的企业对实行信息化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即使推广了信息化管理,但也存在诸如:信息化缺乏系统性规划和资源共享等问题。我国电力企业在不同时期不同部门为了满足业务需要而进行了一系列信息系统建设,这些系统都是在未经科学合理的整体规划下建成的,各系统之间缺乏联系,信息不能共享,业务不能协同开展,对企业管理决策的作用十分有限。电力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信息编码、技术标准、规范也不统一。造成企业内部系统不能集成,严重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信息化组织建设滞后。在过去,各级电力企业的信息部门都不被作为企业的生产部门来看待,一些专业的生产控制系统、调度系统的建设都由生产部门承担。信息部门在电力公司没有一个专门机构配置,没有规范的建制和岗位,信息化部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3.企业综合管理系统综合效益发挥不明显
电力企业要求生产过程的稳定、可靠、安全,所以厂站生产控制自动化系统、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相对企业管理系统更完善,应用效果更明显。但是, 目前电力企业的生产自动化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处于相互分离状态,彼此不能有效结合,不能实现管控一体化,数据信息不能集成共享,不利于实现企业的综合管理。此外,由于缺乏总体数据规划、数据整合,公司各部门开发的信息系统之间信息数据不能有效共享,存在或多或少的\"信息孤岛\" ,部分数据有冗余和二意性,不能融合到整个管理信息平台上。特别是电厂的生产实时信息,不能充分地为M IS所用, 不能为决策和数据挖掘服务。综上所述,信息化推进模式,以及对于信息化的认识、观念是影响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电力企业管理,是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和电力企业生产特点,对电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使产、供、销各环节实现相互衔接、密切配合;使人、财、物各因素得到合理组织,充分利用,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满足社会对电力的需要。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就是电力企业不断地根据市场变化,重组人才、资本和科技等要素,创造满足市场需要,同时达到自身效益目标和社会整体目标实现的过程。管理创新的主要原则包括:
1.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应坚持以人为本
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应当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创新,人力资源是当代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是电力氽业管理的重点之一, 人力资源所具有的创造性和可持续利用性,是世界上任何一种物质资源所无法比拟和替代的。企业管理者应当充分尊重员工的主体意识,充分肯定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着力培育员工的奉献精神和对企业的忠诚度;不断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为精英人才构筑施展才华的舞台;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2.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应充分发扬民主
在新形势下,科技的迅猛发展,使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其知识、经验、技能及思维能力等是很有限的,领导者在决策中的职能不仅仅是\"拍板\" ,而应该是决策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挥者,一旦发生重大决策失误或处事有失公正,将直接引发职工的不满甚至严重的对立情绪,这就对企业管理创新工作提出了一个客观要求,即企业每项新决策都必须走群众路线,发扬民主精神,在充分酝酿、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形成,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应当坚持与市场接轨
2l世纪的市场经济最大特点是服务经济。与此相相应,市场观念转变首先是服务思想的转变,服务思想的转变体现在管理创新中。我国电力行业具有垄断性特征,其主体是大型国有企业,人们已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模式。长期以来传统的计划经济影响着行业发展。随着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特别是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必将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原有的垄断格局将被逐步打破。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并使企业获得长足的发展动力,不断足社会与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电力企业必须进一步加大思想解放力度,树立市场竞争观念,建立真正的市场竞争机制;树立科技、人才观念,提高科技对电力企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树立优质服务观念,加强企业形象建设,以服务米拓展市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p#分页标题#e#
三、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对策探讨
1.加强电力企业产权管理
随着国企改革的日益深入,我国电力企业产权结构将由原来投资主体单一、产权结构单一、企业法律形式单一的企业组织制度向多元化结构发展。因此,要认真搞好资产评估,明晰产权,建立起出资者、经营者、生产者之间以产权为纽带的经济实体,使电力企业能以新的程序和机制进行决策,解决长期以来电力企业高额负债和运营效益低下的问题。
2.加强电力企业经营管理
实行集约化经营, 是不断拓宽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渠道。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改善生产要素的质量,不断增强新的生产能力和经营能力。也就是要以少量的资本投入,在技术改造管理创新、提高效率上下工夫,以期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所以,电力企业要从过去的生产经营转向多种经营,转向物质产品与知识产品相结合,实现由粗放型经营到集约化经营的转变。根据市场要求和潜在变化,适时调整营销策略。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开发消费者满意项目,千方百计为消费者提供尽善尽美的服务。
3.加强电力企业资产经营管理
要把电力企业一切何形与无形的存量资本变为可以增值的活化资本,并通过流动、组合和交易进行有效运营,实现企业最大限度的增值。理顺产权关系,防止资产流失,做到产权清晰,所有者权益清晰;根据市场情况和电力企业组织结构的特点选择可行的资产经营形式;建立资本金的保金与保值制度;通过控股、参股、股权申请、拍卖、租赁等形式进行资产重组,盘活存量资本;健全资产经营的指标体系,重点考核资本金利润率、资产收益率和投资回报率;高度重视电力企业的无形资产,建立电力企业无形资产管理档案,由专人负责管理。
4.加强电力企业财务管理
建立一种科学的理财机制和外部审计机制,认真执行财务规定,发挥会计的核算和监督职能;严格成本控制,发挥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投资、融资功能,以资金为中心,提高资金的时间使用效率,实现资金结构的合理组合。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内部资金的管理,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有效措施。加大改制上市力度,扩大融资规模,促进电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结合,实现电力向相关产业及部门的扩张,培育新的效益生长点。强化财务的外部审计制度,通过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审计,提高电力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真实性和公开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企业要坚持以信息化为龙头,打好应对市场化竞争的基础, 构建可持续的信息化架构,加强信息化的绩效管理、客户服务管理,进一步提高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电力企业需要按照信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建立与健全信息化推进组织体系推动电力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围绕面向资源管理和面向项目管理方面,逐步建立健全适应电力企业信息化需要的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企业管理行为,提升电力企业管理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