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11-29 分类:城市管理
摘要:全文概述了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的发展历程以及在我国防震减灾事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安徽省防震减灾工作就如何开展新时期下群测群防工作提出了若干工作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地震 群测群防 发展思路
具有中国特色的群测群防工作,是我国防震减灾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中处于特殊的地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充分发挥新的历史时期下群测群防工作体系在防震减灾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为防震减灾事业服务,是我们需要思考和探讨的课题。
一、 群测群防工作的发展历程
我国群测群防工作始于上世纪60年代。1966年邢台7.2级地震后,周总理三次亲临地震现场,发出一定要搞好地震预测、预报和预防工作的号召。并在预测、预防问题上强调指出:要群测群力,不仅要有专业队伍,还要有地方队伍和环绕在专业队伍周围的业余群众队伍。1975年海城地震预报成功,特别是1976年唐山地震的影响,充分显示了群测群防工作的积极作用,极大地激发了群众的参与热情,也使群测群防工作进入高潮。80年代中后期,地震前兆观测逐渐向专业化、科学化发展,由原有的\"三土\"观测转移为动物观测、水氡、深井水动态等优势观测手段,各地也对群测网点进行重新整理,建立了地震宏观信息网,并调整人员结构和知识结构,地震群测群防工作整体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进入新时期,群测群防在地震短临预报、科普宣传、应急救援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体现了独特的优势。2009年5月1日修改后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对群测群防工作做出了明确规定,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群测群防工作的法律地位。
二、 群测群防发挥的重要作用
1.是专业台网的重要补充,进一步提高了监测能力
地震群测站点是专业站点的重要补充,群测资料是地震预测预报的重要信息。我国幅员辽阔,由企事业台、群测群防队伍的水动态观测网、动物习性观测网和测报点等构成的地区性的观测网点,由于网点多,密度大,而且手段丰富多样,弥补了专业台网布局和手段的不足。此外,群测群防队伍熟悉当地情况,同当地政府联系密切,在掌握地震前兆信息、协助地震部门准确作出地震短临预报中发挥着专业队伍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
2.在防震减灾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地震群测群防在防震减灾工作中还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即群测群防队伍在上情下达、下情上报方面具有桥梁纽带作用。特别是破坏性地震发生前,由于临震异常表现十分短暂,因此,大量宏观异常信息的收集、核实、上报离不开群测群防网络。在地震发生后,群测群防队伍又可以成为政府进行抗震救灾的参谋和助手,防震减灾助理员、联络员、信息员承担的地震灾情收集、核实、速报工作,对于上级及时、准确把握震情,迅速作出抗震救灾决策是必不可少的。在我省定远4.2级地震、肥东3.5级地震、安庆4.8级地震等有感和破坏性地震的应急处置和抗震救灾中,群测群防队伍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 是宣传普及防震减灾知识的骨干力量
群测群防活动是宣传普及地震知识,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的重要方式。无论是建立在学校、工矿企业,还是建立在广大农村、机关事业单位的群测群防点,在进行宏、微观地震前兆观测的同时,都广泛持久地宣传普及防震减灾知识。群测群防队伍存在着地域分布广,宣传时间自由,形式多样等特点,有利于把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大众化、经常化。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地普及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已逐步深入人心,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普遍增强。
4.在农村民居抗震设防中发挥监督指导作用
震例表明,地震灾害损失主要是由于建筑物倒塌造成的,而不设防的农村是地震灾害的重灾区。群测群防队伍广泛分布在基层,能够参与引导、推广地震安全农居建设,承担起农居工程的指导任务,充分发挥群测群防的作用。目前,群测群防工作体系在加强农村民居抗震设防方面已经发挥了重要的宣传、引导和监督作用,这对于全面提高震害防御能力,更是意义重大。
三、 开展群测群防工作的新途径
为充分发挥群测群防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作体系在新时期防震减灾中的作用,我们需要进一步拓展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模式,研究新方法,探索适应社会发展的地震群测群防工作思路,更好地为防震减灾事业服务。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做好协调、明确职责是做好群测群防工作的前提。市县各级政府、地震部门要进一步认识到群测群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到群测群防在地震短临预报、地震灾情速报和地震知识宣传普及等方面的作用。要加大对群测群防工作的经费投入,建立群测群防工作激励机制,及时解决群测人员的困难,加强群测群防队伍建设,加强对群测人员的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使群测群防工作深入持久地发展下去。我省合肥市地震局着眼长远发展,围绕满足群测群防信息站履行\"三大职责\"的需要,加大投入力度,使全市所有信息站均达到了有专门的办公场所、有专用电话、有3-5个观测项目、有固定宣传阵地和宣传平台的\"四有\"标准,并采取\"市县结合、以奖代补\"的方式,分批为所有信息站配备了微机,并专门组织了网上操作培训,使信息员履行职责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使信息站更好地服务震情、发挥作用。#p#分页标题#e#
2.加强对群测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及标准化管理
群测群防工作离不开系统化、规范化及标准化的管理。一方面,要根据我省群测工作的特点,制订出适合群测工作开展所需的技术规范,对观测手段、选址要求、观测仪器入网标准、观测内容、维护管理等方面做出具体明确的要求。我省结合群测工作实际,制定下发了《安徽省地震群测群防工作大纲》、《关于进一步加强群测群防信息站建设和管理的通知》等文件,传达上级有关群测群防工作的精神,就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规范。合肥市地震局也印发了《合肥市地震群测群防信息网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地震群测群防信息站建设的意见》、《合肥市地震群测群防站评比办法及评分细则》等文件,分别就建站标准、工作职责、信息员的选配条件、检查验收的时间和方法、评比和奖惩办法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另一方面,要根据本省实际,积极开展群众性地震观测工作的摸索和实践,下大力气在全省范围内推进群测工作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其中,一是通过培训进行规范。利用每年的群测群防培训班对观测记录的格式、时间要求、前兆异常的登记上报、核实、灾情速报等内容进行规范,并就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方针、宣传内容、宣传范围、要求等提出了具体要求。二是通过检查指导进行规范。利用每年对群测群防信息站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与检查指导,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三是通过评先评优进行规范。年末,组织全省先进群测群防信息站和优秀群测群防信息员评选活动,并兑现奖惩,以此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信息员遵守规范的积极性,更好地开展群测群防工作。
3.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地震群测群防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能力
实践表明,群测群防信息站虽然在市、县防震减灾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有的信息站也存在工作一般、缺乏主动性、创造性的问题,这种发展的不平衡集中表现为信息员个体素质的差异。部分群测群防工作人员未接受过专业教育或培训,他们对地震科学的知识掌握的不多,也不全面,对地震宏观异常的识别也还存在着误区,离灾情速报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地震部门应组织专业培训,多给予指导,多发放一些科普资料,提高他们识别地震宏观异常的能力,提升他们履行群测群防信息员工作职责的业务素质和水平,才能使信息站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此,我省专门制作下发了大量的科普宣传资料,并结合我省地质地貌、地震台站监控区域以及农村民居的特点,采取图文并茂、浅显易懂的形式,编写了《地震群测群防知识读本》,使广大群测群防信息员对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地震前兆观测、震灾预防、地震应急及自救互救知识得到更加充分的了解,有效地为群测群防信息员普及了地震常识,增强了能力素质。
4.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加各种防震减灾活动
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的经验教训说明,公众只有更多地掌握防震减灾知识,特别是建筑物抗震设防、自救互救知识,才能有效减轻地震所造成的灾害。因此,新时期的群测群防体系,应该把城乡居民,有知识、有文化的居民吸收进来,组织这些居民参与地震科普的宣传和再宣传活动,让他们成为一种中坚力量。同时开展民居抗震知识的普及、推介抗震住宅、组织地震应急演练和自救互救等活动,并指导农民建设抗震民居等,充分发挥这些社会群体在地震科普知识宣传中的二次传播者的积极作用,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抵御地震灾害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地震群测群防工作指南》。中国地震局编。地震出版社。北京。2004.
2.中国数字科技馆,中国地震事业:群测群防[EB/OL].http://www.cdst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