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11-29 分类:城市管理
摘要:园林绿化工程是建设风景园林绿地的工程。园林绿化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休息、文化娱乐、亲近大自然、满足人们回归自然愿望的场所,是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城市生活环境的重要措施。园林绿化泛指园林城市绿地和风景名胜区中涵盖园林建筑工程在内的环境建设工程,包括园林建筑工程、土方工程、园林筑山工程、园林理水工程、园林铺地工程、绿化工程等,它是应用工程技术来表现园林艺术,使地面上的工程构筑物和园林景观融为一体。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绿色健康\"理念深入人心。人们的环境意识越渐增强,市政园林绿化工程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绿化事业发展迅速,呈现一片蓬勃之势。但是在园林绿化建设繁荣发展的同时,市政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并于最后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园林绿化;问题;对策
在市政园林绿化施工过程中,其重点在于花卉植物的配置、小品景观、古典园林等方面的建设,几者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相互配合的。市政园林绿化工程因与其他土木工程的差异性而具有自身特点。首先,园林绿化工程大部分是通过各种植物、树木草皮、花卉、苗木的不同功能进行搭配而起到保护城市环境、降低噪音、减少空气污染等环境作用。其次,园林绿化工程的管理具有长期性,所谓\"三分种七分管\"的特性,要求必须有长期的护养计划和资金投入。再次,园林绿化工程具有美的艺术效果追求。最后,园林绿化工程大多规模较小,并且管理上较为分散。
1 当前市政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绿化施工主体多元化,管理混乱。
由于绿化工程的迅速发展,绿化工程主体呈多元化趋势,相关政府部门难以把握全部的绿化工程项目。致使一些市政住宅小区内绿化环境陷入尴尬境地。例如有些房产开发商为了节约成本,同时又要达到规划部门3O% 的绿地覆盖率的要求而请一些个体单位不科学的插上花草树木,不仅景观效果低下,而且由于不遵从植物生长规律,造成树木死亡,资源浪费。市政园林建设工程专业性程度低,创新性更无从说起。管理人员素质、思路直接影响了工程管理的好坏,并进而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质量。
1.2绿化工程施工管理人员层次参差不齐,难以充分体现工程师的设计理念。
园林绿化工程坚持生态为先和以人为本为原则,广泛应用不同植被品种,重视植物多样性,但是一部分绿化工程不能良好的表达园林自然美和和谐美,园林施工管理帮人员以及施工组织被称为\"城市农民\"。认为这仅仅是简单的插花种草、铺铺绿地的事情,简单而没有技术性。缺乏对园林植物生长习性、栽培技术和立地条件的了解,致使苗木死亡甚多。加上许多人认为园林绿化工程风险小,利润高,导致素质高低不齐的个体队伍大量涌人绿化工程施工行业,绿化行业施工管理人员混乱,并由此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例如,只要具有资质的园林施工单位纷纷参与绿化投标,而中标后,他们只是从中收取一定管理费用,之后便由一帮施工组织自由组织管理施工。他们根本不懂得施工的基本规范、基本程序、基本资料?从我多年的工作经验上得知,这些施工组织的管理人员对很多施工程序都是茫然的,特别是最后施工资料的完善,也不知:\"三分设计,七分施工\",当一个优美的设计理念甚至设计图纸要变成现实,必须由施工者和设计者共同完成,好的设计也同样需要精良的施工队伍来完成,否则,理想的艺术效果以及园林美都是无法实现的。
1.3 园林绿化工程缺乏专业的监管机构
长期以来,我国园林绿化行业就一直存在着监督管理落后、监管体制机制不专业、不完善等问题。例如在《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带有\"必须\"字样的强制性条例较少,施工单位的自由栽量行为较大。由此导致很容易出现一些不良后果,如:有些绿化施工单位不管土壤怎么样,能栽就行;不管树坑适不适合,栽下就行:不管基肥施不施,不死就行;不管植物的生物习性,也栽下就行。只重视最后的景观效果,而不强调施工过程的科学性,增加了后期养护管理的难度,与最初的绿化理念相差甚远。
2 应对措施
2.1建立科学的管理规范制度,明确章程,做到有章可依、有法可循
绿化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工程的交付使用和设计目标的实现,而且对社会生活和城市环境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加强绿化工程管理、规范园林绿化行业、明确管理规范势在必行。
一是实施绿化工程施工报批程序。单位进行绿化工程施工时,需向园林绿化管理部门申报审批。绿化主管部门必须严格审查其绿化工程的设计方案,从绿地的生态性、景观性、实用性、周边环境以及申报者的素质及其实力综合考虑。审批过后方可进行施工。这样将有利于进行宏观计划,实行全市总体布局。
二是实施市场准入机制。实施市场准入机制是指,借助市场规律,运用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进行市场调节和控制市场准入。施工单位参加竞标必须具有一定实施绿化工程的资质,对于不具备施工资质者,不允许从事绿化工程的施工活动。
2.2着力提高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p#分页标题#e#由于绿化工程施工队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导致绿化工程质量难以保证,提高施工组织队伍素质迫在眉睫。作为绿化工程的实施者,施工方应该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职业良知,同时应当加强培训和学习,掌握基本的绿化工程知识,使绿化工程能够在建设单位、设计者以及施工队伍的合作下,最大限度发挥绿化工程的生态效益以及景观效应。
2.3与设计者良好配合,强化现场服务,使操作流程更加科学化
事实上,当前由于园林绿化工作在施工中存在施工者与设计者之间的脱节,从而造成施工结果与预期存在较大出入的情况。因此,真对这一问题可以采用施工者与设计者事先沟通或现场共同作业的方法,由设计者对施工者在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另一方面,施工方也要在充分了解设计细节的基础上作业,对于不甚理解或存有疑问的地方不可盲目进行,应在征询设计者建议的基础上开工建设。如果施工方不能充分理解设计方案,单纯按自身的思路建设则很可能造成施工过程的盲目性和偏差。因此,施工单位与设计者之间良好配合,在强化现场指导的基础上使施工流程更加科学化、合理化是十分必要的。
2.4 加强监督,提高监管的作用和成效
对于任何施工工程而言,即便是再完善的设计、再良好的计划,在施工中也难免会遇见种种预期之外的问题。特别对于园林绿化施工来说,由于其施工材料都是各种不同的花卉植物,这些植物又有各自的生长习性和特殊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往往需要临时进行植物调换搭配,若监督人员没有强硬的专业知识和实际经验,对此不加注意则可能产生问题。此外,由于施工过程本身也具有动态性,因此,就必须真对这些问题采取必要的监督管理措施。具体来说可以设立专人或专业的监督指导小组,采取现场指导或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和处理。
此外,监督者自身还必须要有责任意识和专门的知识储备,才能使监督不至于流于形式,并提高监督的实际效率和作用。
总之,园林绿化施工不再是简单的施工组织者施工栽种几棵树,铺上草坪然后完毕交付给建设方使用即可。现在国家的一些重点项目,施工完毕后需在验收之日起半年(或一年)设定一个保养期,待植物成活率达到95%以上时才能交付给建设方使用,并且还需完善施工竣工资料、结算资料、竣工验收手续等工作。这些工作的完善就需要有园林绿化施工资质的施工单位、有强硬的现场监督管理人员、现场设计驻场代表之间的互相配合才能把设计和施工有机的结为一体,才能真正能表现一个园林艺术和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