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11-29 分类:城市管理
摘要:垃圾治理、垃圾分类在我市只是出于初级阶段,虽然目前执行的具体效果不甚理想,存在种种问题, 但是,作为一项长久而艰巨的工程 ,我们需要保持耐心, 相信在全民的努力之下,必将迎来垃圾分类产业一个美好的春天。
关键词:环境保护评职范文,核心期刊发表,垃圾治理,环境污染,垃圾分类
1 目前我国垃圾治理现状
长期以来,垃圾治理工作一直由政府包揽,资金缺口较大。费用的紧缺势必带来设施短缺、工艺技术落后等问题,进而导致环境污染、浪费资源等一系列问题。但要将简易填埋或随意堆弃改为节约土地且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焚烧法的垃圾处理方式投资和运行费用比较高。国家出台垃圾处理收费制度,目的是促进垃圾处理产业化,解决目前在垃圾处理上所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提高垃圾处理能力。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国不少城市环卫部门在城市垃圾回收、运输和处理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城市垃圾处理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发展速度较慢、垃圾处理技术落后,尤其是运行经费的欠缺,垃圾包围城市、垃圾污染城市的现象仍十分普遍。已建的垃圾处理设施相当部分是简易填埋,不能做到及时覆盖;不具备完善的渗滤液收集和有效处理的设施,填埋气体未加收集和利用,二次污染现象严重。垃圾焚烧处理技术和设备良莠不齐,部分焚烧厂烟气处理和监测达不到环保要求,产生的飞灰等危险废物尚未做到安全填埋,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为突破这一僵局,从2000年起,我国大力倡导垃圾分类,并把北京、上海、广州等8个城市作为垃圾分类试点。但十年过去了,真正从源头实现垃圾分类的大中型城市至今还没有。废物回收尚处在原始的粗放阶段,与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的要求不相适应。社会、公众和单位对垃圾的危害及处理过程中应负的责任认识不清,垃圾处理的巨大压力和费用都由政府独自承担。
以广州为例,2009年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约为1.78万吨,其中部分的装修垃圾、绿化垃圾和高价值的废弃物经过分类回收后,进入终处理的生活垃圾约1.2万吨。2009年的生活垃圾量增长率达到3.95%。2010年上半年,全市进入终处理的生活垃圾约1.28万吨/日(中心城区8945吨/日),增长率为6.8%,无害化处理率为92.14%。
目前,中心城区只有两座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在运行,分别是李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和兴丰生活垃圾填埋场。李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处理能力为1000吨,其余近8000吨生活垃圾均进入兴丰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理。2010年截止到11月15日,两个垃圾处理设施共处理生活垃圾289.28万吨,其中焚烧处理26.06万吨,填埋处理263.22万吨,按这样的填埋速度,兴丰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容量仅能维持使用到2011年,番禺生活垃圾填埋场也将于2012年填满封场。生活垃圾处理形势严峻。
2上海市城市社区推行垃圾分类的改进措施
2.1完善立法加强垃圾分类的综合管理
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统筹规划,实行综合管理。其中,政府作为主导机构, 需要制定更为具体完善的法律法规配,以相应的奖惩机制,严格执行垃圾分类收集,禁止非法丢弃,制定相应的收集标准,严格监督收集处理全过程,做到分类、 运输、处理全程监督管理。 同 时,规范垃圾回收企业,为其统一编号, 在市区设置回收点,实施回收补贴政策,鼓励回收可再收资源,如报纸、玻璃、金属、塑料等。 设立非再生垃圾以及有毒垃圾回收站,由 政府出资,支持回收工作的有序进行,建立危险废物单独回收及处理系统。
2.2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宣传方式
除了传统的通过社区进行宣传之外,各类媒体,如报纸、电视、广播、公共宣传栏等应分摊起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工作。另外,国家事业单位可定期组织有关垃圾分类讲座,也可考虑将垃圾分类的知识编入中小学课本,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多方位、多渠道地宣传方能营造出垃圾分类氛围 ,从而达到提升市民垃圾分类意识的目的。
2.3改革管理体制转变运行机制
一直以来,我国的垃圾分类管理都是单一的政府统一管理,独家经营的管理体制 。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从国家和城市层次上分别归于国家建设部以及各城市卫生局,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下,这明显阻碍了垃圾分类管理以及垃圾分类产业的良性发展,其弊端在于片面的把环保产业当作社会公益事业:企业投资于政府在政府,单一投入的情况下,由于资金的欠缺,企业运转将难以运行 。加之缺乏鼓励政策及其他相关主体缺乏利益刺激和驱动,企业逐渐失去对垃圾分类的兴趣。为了更好的使得垃圾分类往良性方向发展,应该积极探索垃圾分类的新道路,实施垃圾分类管理与市场化的垃圾管理和垃圾产业化道路.要政企分开,明确各组的责权关系:政府只是负责宏观调控 ,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 .企业按照市场体制,成立垃圾分类民营股份制企业.在市场机制和利益的驱动下,垃圾分类与管理的工作将往良性道路发展,形成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全过程的产业链,实现一条龙产业链 ,减少各环节之间过高的成本 ,拉动垃圾分类产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3 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发展出路#p#分页标题#e#
为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步伐,提高垃圾处理质量,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一整套垃圾治理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促使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向合理健康的方向发展。
3.1 制定完善的垃圾治理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
完善垃圾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制定与完善市级垃圾治理规划,明确垃圾治理原则;建设源头减量、物质利用、能量利用和填埋处置并举的多种垃圾处理设施,技术上做到\"可靠性、先进性和可持续性三统一\",效益上达成\"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三统一\";完善行政监管、专业监管和社会监管体系。在确保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基础上,逐步构建以资源回收利用为核心、以社区为组织主体、以专业化分工协作为考核指标的垃圾处理产业,实现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专业化和产业化。
通过建立起有关城市垃圾处理的法规体系,进一步明确城市垃圾处理的主体、责任、权力和范围,通过依法行政、科学行政,力推进城市垃圾处理的规范化和法制化,避免职责不清、规范不严、随意性大的问题。
3.2 政府调拨经费,促进垃圾治理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
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应用多种经济手段,从税收、信贷、征地和用电等方面对从事垃圾处理和回收利用的生产、流通企业、事业单位给予支持。政府要合理制定垃圾处理费标准和科学的计收办法,加强收费管理,以进一步完善城市生活垃圾收费管理办法。同时,要引入竞争机制,将其推向市场,实行企业化管理。并可通过招投标的方式,择优选择有资质的企业承担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积极探索特许经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等多种方式,使其提高处理质量、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积极鼓励资源回收,使得垃圾处理企业有自己的收益和积累,使城市垃圾处理产业逐步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建立多元化、社会化的投入产出机制。在继续确保政府投入的前提下,采取优惠政策,运用经济杠杆,拓宽投融资渠道,改善投融资环境,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外资和民营资本等多种资本投入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解决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加快城市生活垃圾的建设。
3.3 参与国际环境合作活动,引进先进技术,推动环境技术进步
我国正致力于可持续发展,但由于我们在城市垃圾治理技术方面还很落后。只有通过参与国际环境合作,引进先进的技术,并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运用到自身的各个领域,才能推动我国城市垃圾治理方面的快速发展和跳跃式的发展。
4 结语
垃圾治理是公共事务治理的重要内容,既不能成为\"决堤的洪水\",也不能成为\"围堤的死水\",必须要\"以合理的规划为先导、以完善的制度为基础、以先进的技术为核心、以群众的参与为目的\",加强行业管理和行业监管,确保建好、管好、用好垃圾治理设施,使之既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又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苏沛沛,浅析日本垃圾分类回收模式及对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启示,[J]. 中国外资,2011(8):212~213.
[2]沈颖青,我国垃圾分类现状及对策建议,[J]. 北方环境,2011(8):13~14.
[3]柯善北,规范生活垃圾分类的首开之章 ,解 读《广 州 市 城 市 生活垃圾房分类管理暂行规定》[J]. 中华 建 设,2011(4):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