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8-27 分类:哲学
关键词:哲学期刊论文发表,悠悠期刊网,精神文明学,哲学基础
一、精神文明学的哲学现象学基础
无论真象或假象,都是现实的存在,都是现实的现象。精神文明学研究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区分出真象与假象,去伪存真,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精神文明观念,掌握识别真假精神文明的方法,把握精神文明的实质,增强享受和创造精神文明的实际能力。
从现象形态上看,精神文明现象分为现象一般和现象个别。任何现实的精神文明现象存在,都是精神文明现象一般与个别的统一;精神文明现象个别是精神文明现象的外在表现,而精神文明现象一般则是精神文明现象的内在实质。离开个别的一般与离开一般的个别,都是虚无。精神文明学不仅要研究人类精神文明历史的一般,更要研究人类精神文明历史的不同阶段,揭示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轨迹,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个性特征。
从现象构成上看,精神文明现象分为整体现象和部分现象。在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任何民族的精神文明都只是人类精神文明整体的部分体现;另一方面,任何民族的精神文明都体现了人类精神文明的整体。在现实的精神文明现象中,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相依,彼此交融,形成错综复杂的矛盾运动,展现为人类精神文明的整体状态。
从现象逻辑上看,精神文明现象分为历史现象、现实现象和未来现象。历史是现实的基础和起点,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和拓展,未来是历史与现实的综合走向。通过对历史精神文明现象的研究,追寻真象和真谛,把握现实精神文明现象的历史精髓,理解现实精神文明现象的厚重历史基础;通过对现实精神文明现象的研究,理清其历史脉络,发现其未来走向,从而调整、找准现实精神文明现象的存在坐标,使现实精神文明现象站在历史的轨迹上,面向未来的大方向。
我们研究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传统,就是要追溯中华民族的内在精神,把握中华民族的根基和血脉,为现实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历史依据和经验参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劲的历史动力和坚实的现实基础。广东创立的精神文明学,就是源于对广东改革开放实践历程的深刻反思,源于对广东、全国乃至全世界历史与现实中人们精神文明现象的哲学提升,体现了对世界人文的高度关注,对人类如何走向、拥有和发展精神文明的自觉责任意识。
二、精神文明学的哲学发生学基础
有了人类,就开始有了人类文明。人类文明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晶,是人类创造活动的积淀。任何人类文明都是发生的,都是人类自觉的发生事件,都是人类有目的的发生活动。要研究人类文明的实质,就一定要考察人类文明的发生,既要考察人类文明的一般发生机理,更要进一步考察人类不同文明的个别发生机理。精神文明学研究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对精神文明进行哲学发生学的研究,展现精神文明的过程性质和历史特征;就是要考察人类社会主体精神的发生机理和发展机制,展现人类社会主体精神的现实“生长点”,避免人类社会主体精神的可能“死亡点”。
从主体方面来看,精神文明发生分为个体发生、群体发生和社会发生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主体在理论上存在着逻辑上的重叠和包含关系,在实践中也存在着从属和交叉的关系,但是,它们之间并不能相互代替,不能非此即彼。精神文明学所要研究的人类精神文明发生,就是要对这三类主体的精神文明发生进行总体性和一般性的研究,就是要对人类的精神文明发生进行最一般的抽象。从性质上来看,精神文明发生分为原发性发生、继发性发生、整合性发生等。原发性发生是从无到有,是实质性的变化。继发性发生是从有到有,是有的继续和拓展。
综合性发生是包含有与无的复杂性发生,并不是单纯的从无到有或从有到有,不是直线式的发展,而是立体的、综合的、波动的发展,是无序与有序的复杂统一。实际上,许多精神文明现象发生都是综合性的,都是多种因素多种力量的整合、综合、磨合。值得注意的是:原发并不等于创新,继发并不等于守旧,综合并不等于折中。从历史演进来看,精神文明发生分为早期、中期、近期、当下和未来几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发生事件和意义,将这些事件和意义组合起来,就是精神文明演进的历史,就是精神文明升华的过程。
从整体的人类社会发展历史来看,人类的精神文明发生经过了原始社会精神文明、奴隶社会精神文明、封建社会精神文明、资本主义社会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社会精神文明阶段,最后要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精神文明阶段———这是当下各种精神文明活动和现象努力趋向的更高层次的精神文明发生。
从区域分布来看,精神文明发生可分为东方精神文明发生与西方精神文明发生两大部分。按照洲际划分,又可分为亚洲精神文明发生、欧洲精神文明发生、非洲精神文明发生、美洲精神文明发生、大洋洲精神文明发生等。按照国别划分,又可分为中国精神文明发生、美国精神文明发生、俄罗斯精神文明发生、印度精神文明发生、德国精神文明发生等。不同区域的精神文明发生当然有着各自的特点。#p#分页标题#e#
从人群聚集来看,精神文明发生可分为城市精神文明发生、乡村精神文明发生,单位精神文明发生、家庭精神文明发生等。根据不同的视角,可以对精神文明的发生进行多方面、多学科的研究。但这些研究的最终目的,都是要更加深刻地理解精神文明与社会历史相结合的“发生点”,精神文明的“生长点”,从而为现实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现象呈现,提供正确的观念指导和科学的方法指引。
三、精神文明学的哲学形态学基础
精神文明的现象发生总要通过一定的形态相对稳定下来,从而对人们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产生实质性的和更广泛的影响。现象通过形态而获得形式,形态通过现象而现实发生,成为现实的存在,成为影响现实社会生活的现实因素。意识的社会形态,是以社会的形态而存在的意识,是社会精神文明的现实形态。世界的多样性,决定了意识社会形态的多样性;同时,意识的社会形态多样性也体现了世界的多样性。一个又一个具体的意识社会形态,就成为了一个又一个具体存在的精神文明形态。随着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加速和加深,意识的社会形态多样性在不断增加,其层次性也在不断丰富。精神文明学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对这些具体形态进行哲学的抽象,从具体形态中把握一般形态。
从形式上看,精神文明形态可以分为观念形态、物质形态和虚拟形态。观念形态的精神文明,指的是以观念、心理、意识等形式存在的精神文明,如哲学、科学、宗教、道德、社会风俗等。物质形态的精神文明,指的是以可感觉的声音、图画、形状、实物等形式存在的精神文明,如音乐、书籍、公园、房屋等。虚拟形态的精神文明,指的是以网络的形式而存在的精神文明,如手机电话、网上社区、网络聊天、网络信息等。网络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可以说,网络正在改变一切,而网络活动中的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利用网络来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等问题,都是具有很强挑战性的重大课题。
精神文明学的研究,理所当然地要关注虚拟形态的精神文明,研究精神文明的虚拟形态。从内容上看,精神文明的形态体现在真善美三大领域。真的领域,主要的形态有教育、科学、卫生、体育、新闻出版等。善的领域,主要的形态有哲学、伦理、宗教、政治等。美的领域,主要的形态有文学、艺术等。这三个领域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其实相通,相互之间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无论是对真对善还是对美进行精神文明形态学的研究,都要从真善美的整体出发,离开了整体,任何真善美,都可能变成假恶丑。
从主体上看,精神文明形态可分为个体精神文明形态、群体精神文明形态和社会精神文明形态三个大的方面。深入研究这三种形态的精神文明,有利于厘清不同主体在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中所应承担的责任义务以及权力,有利于不同主体在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中相互理解支持、协调推进,有利于更多更好地发挥精神文明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积极作用。
四、精神文明学的哲学生态学基础
事物的生态环境和条件,指的是与事物的生成和发展过程密切相关的因素。必须指出的是,相对于环境和条件来说,事物本身也是这环境和条件中的环境和条件,因为此事物只有成为其他事物的环境和条件时,其他事物才能成为此事物的环境和条件,从而成为影响此事物发生和发展的实际力量。这就是说,事物的发生和发展与它的环境和条件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这种作用并不是单向的,而是多向的,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多次往复的,并不是机械运作的,而是充满了创造性的。
正是在交互作用中,精神文明才发生,才发展,精神文明的价值才得到应有的实现和丰富,精神文明才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现实力量,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因素。对精神文明的发生发展进行生态学的研究,就是要通过对影响精神文明发生发展的诸多因素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更加清晰地把握精神文明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系统联系,把握精神文明与环境和条件之间的应有结构和系统运演,从而对现实的精神文明建设以及精神文明的未来发生发展提供应有的环境和条件支撑。
从时间上看,精神文明的生态环境可以分为历史的生态环境和现实的生态环境以及未来的生态环境三个方面。历史的生态环境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起点和基础,如果没有历史可以继承,精神文明建设就会显得底气不足。但历史的生态环境要发挥现实的作用,就一定要成为现实的精神文明生态环境的因素、组成部分。而未来的生态环境则是现实生态环境的延续与拓展,未来精神文明将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发生发展,受到现实生态环境的影响。现实生态环境一头连着历史,一头伸向未来。
对于精神文明建设来说,历史的、现实的与未来的生态环境的综合,才是精神文明现实的真正的“生长点”。从系统上看,作为文明大家庭中的一员,精神文明的发生发展离不开其它文明的协调与支持;其它文明,正是精神文明发生发展的直接生态环境。这些文明主要有六大方面。
一是物质文明。物质文明是所有其它文明的物质基础,也是其它文明综合作用的现实结果。#p#分页标题#e#
二是政治文明。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进入到政治生活时期的产物,是人类社会高度发展的象征,它对其它文明具有主导性的作用。
三是法制文明。法制文明对其它文明起到保护和协调的作用,规范其他文明的发展方向和拓展边界。
四是人种文明。人种文明是人类其它文明的载体,也是其它文明的综合效应。人类社会越是发展,人种文明的问题就越受到重视,从而人种也就越文明。
五是生态文明。人与自然界是相互统一的整体,只有爱护自然、珍惜自然、合理科学地利用和创造自然,人类的文明才会有更多的保障。
六是网络文明。网络正在飞速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结构,正在让人类创造并享受一种崭新的生存和发展方式。网络创造了新的文明领域,同时,只有对网络进行文明的创造,网络才会同时真正成为文明的载体。网络文明的综合性越来越明显,在社会文明发生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也就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刻。
以上这六大文明,既是精神文明的现实生态环境,更是精神文明发生发展的现实力量,它们和精神文明一起组成了人类文明的“全家福”、“七子图”。精神文明学正是通过对这七大文明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揭示精神文明发生发展的条件和机制,评介精神文明在社会协调发展进程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说明,只有同其它文明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积极作用才能得到应有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