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职称论文浅论乡民健身工程建设的时效性

时间:2014-01-15 分类:社会学

  关键词:社会学职称论文,核心期刊发表,乡民健身,工程建设,时效性

  “农村文体工程”是江苏省省委提出的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之一;“100%的行政村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列入江苏省省政府2007年50项重点工作。至2007年底,江苏省所有行政村全部完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任务,在全国第一个高标准实现了“村村有体育场地设施”的目标。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人们强身健体的需求就越迫切;强身健体需求的不断实现,又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作为提高农民健康素质和幸福指数的惠民工程,看得见、摸得着,投资少、见效快,不仅较好地满足了富裕起来的农民的健身需求,而且带来了人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悄然变化,建设成效初步显现。

  1农民健身工程建设时效性的价值

  江苏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效性建设是一项“亲民、便民、利民、惠民”的民心工程,是塑造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必要途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效性建设既是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江苏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就把农村文体工程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之中,省政府把100%的行政村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列入2006、2007年的50项重点工作。

  截止到2007年年底,所有行政村100%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其中苏南绝大部分村、苏中苏北部分村还增建了健身路径、室内健身房、棋牌室,乃至健身广场、体育公园等场地设施,在全国第一个高标准实现“村村有体育场地设施”的目标。

  伴随“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实施的加快,以及省体育总局加大对苏北地区(徐州、淮阴、盐城、连云港)乡镇农民体育工程支持发展的机遇。江苏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效性建设的成果更加深入人心,农民更加关注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效性问题,并更多地参与体育健身工程建设活动之中。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效性建设是构建江苏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对于增进农民体质健康、提升江苏农村的文明程度和农民的文明素质、丰富农村业余文化生活、移风移俗、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将发挥重要作用,对全面促进江苏省农村社会事业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2农民健身工程建设时效性的意义

  21世纪伊始江苏省政府在不断加大对农村各项工作扶持的力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卫生、文化和体育事业都得到快速发展,农村各项基础设施明显得到改善,农民余暇时间增多,消费需求逐步增长,消费结构也逐渐发生了改变。

  通过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开展的一些集体性体育健身活动,如武术、篮球、乒乓球、健身秧歌、体育趣味运动会等,使农民在体育健身活动过程形成同一个集体,消解村民之间潜在的冲突和矛盾,增加了农民对生活的认同感,增强了农村居民的凝聚力,减少了农民因无所事事而引发的吵架斗殴等矛盾发生的机率,维护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江苏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效性建设是提升我省农民开展科学健康文明健身活动的载体,是维护江苏社会安定团结和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

  在利用这个载体提供新农村体育服务的过程中,使农民身心素质的提高促进了自我发展需求的不断增长。农民通过健身工程开展体育活动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农民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给农民更多的满足和愉悦,使农民身心获得平衡,而这种身心平衡是农民自我实现,获得幸福感的基础。

  农民依个人意愿选择喜欢的体育健身器材和活动场所进行健身活动,更易获得有意义的体验和生活自由,更利于农民的自我满足、自我实现。农民还可以利用健身工程的载体开展各种体育活动,有利于提高综合素质,激发农民个体发展完善的热情与活力。

  农民在闲暇时间里从事的体育休闲娱乐活动,不仅让农民可以得到娱乐和休息,还可以净化了自我心境和提升自我情操,发展丰富多彩的兴趣,意识到自己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不断得到重视的农民与社会的矛盾逐步化解,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团结,促进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当前江苏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效性建设中涌现出了一些经验典型特色模式,为我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效性建设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促进和谐社会构建提供了借鉴。

  如苏北沛县沛城镇鹿湾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与我国武术洪拳文化研究基地建设相结合”的双赢发展模式;如皋市如城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与社区体育建设相结合”的发展模式。这些经验典型特色模式使农民对体育健身工程得到认同,新农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效性建设一定程度上美化了村居环境,为村委会广泛联系群众和村民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构建了平台,为江苏省农民的体育文化生活方式的改善提供了重要条件,满足了农民体育活动的需求,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团结,促进了和谐社会的构建。

  3能够满足农民的健身需求

  江苏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效性建设的关键问题是解决提高农民身体素质,增进身体健康问题。提高农民身体素质,增进身体健康总体目标所具备的能够从事社会和经济活动的人力资本能力,是农村生产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引擎,既是农村乡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村容整洁的内在要求,又是农民增收和劳动力平稳转移的根本之计,更是农村民主管理的重要前提和保障。#p#分页标题#e#

  但在苏北农村医疗保障服务体系尚不发达和完善的今天,新型农民健康的人力资本投入不足,使农民的身体素质差,造成机体免役功能的下降,削弱了生产力的发展。江苏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有效性建设能够引导农民形成科学健康文明的健身意识,开展既健康文明又简单的体育健身活动,建设花钱少、对场地要求不高、健身养生效果明显的健身活动场所,使农民“少吃药,多流汗”,获得强身健体之益,享受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效性建设带来的乐趣,满足农民的健身需求,是“以农民为本”体育理念的具体体现。

  4有利于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通过调查发现,江苏省政府通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效性建设,对培养了江苏省农民健康文明的生活和体育娱乐方式,革除农民身上的不良传统和习惯,防止不良风气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事也是乡风和村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江苏省新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

  通过江苏省各级政府的投入和广大农民的共同参与,把体育场地建到农民身边,为农民提供了最基本的健身条件,为农村体育组织的建立和完善以及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平台,有效地推进了江苏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体育广场、健身路径、棋牌场所等实实在在地改变了农村体育设施落后的面貌,农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加。

  利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成的体育场所开展的健身活动形式上看是一种人的有机体物质运动形式,但伴随着人体运动时,更突出的是人的精神活动产生了变化,从快速、多变的动作过程、动作的效果、目标实现中,在成功与失败、竞争与合作、顺利与挫折中,体验在体育健身运动中的娱乐感、参与感、自我效能感和满足感,人的精神思想产生超越,促使人的身心健康整合与调适,在塑造健美身体的同时,健全人的心理,实现着健心和健身活动的统一,为江苏文明乡风和村风建设提供了人文精神支持。

  5结语

  实施农村体育健身工程是一项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更是推进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促进农村基层体育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江苏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效性建设是制度化、全民化、社会化的生动反映,是促进农民健身与农民健康同行长效化、机制化,提高江苏农民健康素质的重要举措,是更加充分地发挥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的综合效益和巨大社会作用的重要杠杆,是推动江苏省由体育大省向体育强省迈进的巨大力量。

  建议在正确认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效性建设重要社会价值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试点工作的示范效应,做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规划和建设,加强与健身工程建设配套的其他系列建设。江苏省群众体育工作的重点是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难点,理应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创新理念,实现江苏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绩效的最大化。江苏省农民体育健身作为一种新型的深受农民欢迎的新民、便民、利民、惠民的民心工程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获取专业指导

最新文章

服务流程

关闭

悠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