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GP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前景

时间:2013-11-30 分类:应用电子

  摘要: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深入,土地问题与土地资源管理已成为当今世界令人瞩目的重大社会经济课题。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已列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对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与利用己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GP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就是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技术手段。由于这项技术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就决定了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GPS技术,空间基础设施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GP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贯穿于生产力的各要素之中,而且起着质的变革作用。现代土地管理就是要充分利用高技术,使土地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利用、开发、整治和保护,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不断满足社会经济长期发展的需要,达到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现代土地管理的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技术方法和管理模式。现代土地管理工作应适应高技术发展,有效利用高技术进行科学的土地管理。高技术促使人类获取土地信息手段的自动化并保证了信息的现势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人们可以利用GPS定位技术代替常规测量技术实现快速测量与定位:可以利用航空航天遥感技术,采集宏观现势性强的地表覆盖信息;可以利用GIS技术的采集功能,将各类现势、历史图文声像资料数字化;可以把卫星遥感技术与GPS技术相结合,促进定位高速自动化和多维分析技术的实用化;可以利用GIS技术辅助遥感数据的解译与提取,提高遥感信息识别的精度和效率;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以及Web GIS技术,从其它政府部门、企业、个人等信息拥有者处及时获取相关土地空间或属性信息,尤其是最新土地变更情况等。GP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基本思想。

  二、GPS技术是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技术之一

  1.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即地学信息高速公路建设,是指在信息高速公路上传输的地理信息。利用能在因特网上准确地表达、描述和查询与地理和地球有关的空间信息。它属于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它是以全国地理区域作为研究对象的高新技术系统,它是多种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综合,是21世纪国家空间建设与发展的重大技术工程,是一项整体性的、导向性的国家战略目标。

  2.我国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发展状况。九十年代末,我国开始筹建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工作。我国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是在国家计委的支持下,由国家测绘局负责完成全国基础地球数据库建设工作。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建设地球空间数据框架,一般包含大地测量控制、正射影像、高程、交通运输、水文、政府单元及地籍测量信息。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建设是未来数字中国以及数字地球的基础,数字国土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数字国土工程需要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技术及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支持。因此GPS技术是建设国家空间基础设施的重要技术之一。

  3.GPS技术在数字国土工程建设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数字中国是实现中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形成科学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目标的需要。数字中国将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资源调查、环境保护、灾害监测等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可以用于城市规划、社区管理、打击犯罪以及城市紧急事务管理等方面。数字国土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有限,农业生产仍以传统生产方式为主,自然灾害频繁的基本国情,建设数字国土,对发展精准农业,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强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监测和保护,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加强自然灾害特别是洪涝灾害的预测、监测和防御等可以发挥巨大作用。数字国土工程建设属于国家的基础建设,涉及内容广泛,它的目标是通过国土资源的信息化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数字国土工程需要宽带网络和\"3S\"集成技术及相关领域理论成果的支持;涉及海量数据的生产、传输、更新等。数字国土工程需要建立数字国土工程数据库,对数据库进行实时更新,GPS技术将在获取土地空间信息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GPS技术为国土资源信息数据库提供历史信息和最新变更信息

  国家空间基础设施NSDI的建设只是构建了我国或区域的空间数据框架,这是中国数字地球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只有各部门、各行业输入正射影像、大地测量控制点、交通、水系、居民点、土地利用、地籍等信息来建立各种专业数据库,才能真正实现数字中国的战略。我国构建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同时,国土资源部于1999年末启动了\"数字国土工程\",\"数字国土工程\"其中的项目之一就是进行\"土地基础数据库建设\",其包括的主要内容有:

  1.土地利用管理数据库建设

  建立全国中、小(1:25万)比例尺及各省市地区大比例尺(1:l万)的土地利用管理数据库及土地资源利用遥感数据库,为土地利用规划、用地管理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提供动态信息和技术支持。#p#分页标题#e#

  2.土地资源基础信息网络建设

  这一内容主要进行部局机关网络建设、信息中心网络、全国土地资源网络和网络服务系统建设,它可为国土资源管理服务建立起初步的网络操作环境和土地资源信息共享传输渠道。目前土地资源基础数据库建设已在全国多个市、县进行,土地信息化标准及规范己完成,在未来的几年时间内全国数字土地信息数据库将全面建立,并建立全国土地资源信息网,届时可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服务与共享。

  3. GPS技术为土资源信息数据库提供历史信息和最新变更信息

  土地资源技术学科涉及土地资源调查、动态监测及土地信息管理,这决定了土地资源技术组成除包含土地科学(主要是土地资源和土地管理)外,还必须利用以下两种技术:①空间信息技术,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遥感(RS),其中RS可完成土地资源的宏观调查与监测;GPS技术为土地资源的微观调查与监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手段②计算机应用技术。在这些技术的支持下才能真正实现土地管理现代化。随着GPS, RS, GIS和Internet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相互间的渗透,逐渐形成了以GIS为核心的集成化技术系统,由此组成一个多技术、多信息源、多方法、高精度的土地资源动态监测技术系统。而GPS技术将为国土资源信息数据库提供历史信息和最新变更信息。

  【参考文献】

  [1]徐世武,刘秀珍.浅谈数字国土工程.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2,27(3):324-325

  [2]严泰来.土地信息系统.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3: 1-13

  [3]王广运,郭秉义,李洪涛.差分GPS定位技术与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1996:12-58

  [4]谢世杰.GPS测量中的码载波相位扩散技术.测绘通报,2000, (11) :3-4

获取专业指导

最新文章

服务流程

关闭

悠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