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深基坑支护施工相关问题技术

时间:2013-11-29 分类:建筑设计

  摘要:目前,深基坑的施工已成为地下工程施工的技术难点,如何合理地采取深基坑的支护施工技术,做到既经济合理又安全可靠是深基坑施工的关键环节。鉴于此,本文通过笔者从事多年深基坑施工实践,提出关于深基坑支护施工的一些技术性问题,提出信息化施工手段,为同类工程所参考。

  关键词:深基坑;基坑支护;支护施工;施工技术

  1.引言

  深基坑施工是地下工程施工富于变化而又复杂的环节,其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是广东保证整个地下施工过程中基坑的安全,同时又要控制因开挖而引起的支护结构和周围土体的变形,以便保护周围环境(如相邻建筑及地下公共设施等)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坑支护结构在满足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尚应经济合理,方便施工。

  2.深基坑支护施工中仍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深基坑支护设计理论得到了较大发展,但是在实际施工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通过结合工程实践,笔者总结支护施工存在问题集中以下几方面:

  (1)边坡修理不达标:深基坑施工中经常存在挖多或挖少的现象,这主要是受施工管理人员管理的不到位以及机械操作手的操作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致使机械开挖后的边坡表面的平整度和顺直度不规则,而人工修理时又由于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作深度挖掘,故经常性的会出现挡土支护后而造成超挖和欠挖现象。通过调查,这种问题在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中较为常见。

  (2)施工实际情况与设计意图差别较大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1)深基坑支护施工所采用的材料不足量,如采用深层搅拌桩支护,但施工却没有掺入足量的水泥,造成支护强度不足。2)基坑支护设计往往对基坑开挖提出要求,但施工中却因赶工期而忽略了正确的基坑开挖顺序。3)深基坑支护设计是基于平面应变而执行的,因此在实际施工中应当对基坑支护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开挖空间效应的要求。

  (3)基坑支护不配套:对于挡土支护来说,其技术含量,施工组织和管理都比土方开挖复杂。所以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往往需要专业的施工队伍来完成的。挡土施工和土方开挖施工大多数是分开施工队施工的,这样,在基坑支护施工中存在较大的协调管理难度。例如,土方施工单位为提高进度存在开挖顺序较乱,特别是雨天期间施工,甚至不顾挡土支护施工所需要工作面,留给支护施工的操作面几乎是无法操作,时间上也无法去完成支护工作。现场管理也混乱,以致出现基坑支护施工存在险情,缺乏支护施工的信息化施工和动态化管理。这也是深基坑支护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3.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性问题

  (1)深基坑支护工程设计理念。在深基坑支护技术上已积累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初步摸索出岩土变化支护结构实际受力的规律,为建立健全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对于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实际施工方法仍处于摸索和探讨阶段,尤其是我国还没有统一的支护结构设计的相关规范和标准。支护结构中的土压力分布还按库伦或朗肯理论确定,支护桩仍用\"等值梁法\"进行计算。传统的计算理论所计算出的结果与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实际受力悬殊较大,既不安全也不经济。显然,深基坑支护施工工程设计不应该再采用以往传统的\"结构荷载法\",必须改变传统基坑支护设计理念,建立以施工监测为主导的信息反馈动态支护设计体系。

  (2)支护变形监测。深基坑支护施工中必须重视支护变形监测环节,结构变形观测的内容应当包括基坑边坡的变形观测、及周围建筑物及地下管线变形观测等。通过对监测数据可以及时分析并及时了解基坑支护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分析其存在的偏差便可以及时的了解基坑土体变形状况以及土方开挖影响的沉降情况还有地下管线的变形情况等。对设计中存在的偏差,在下部施工中及时校正设计参数,对已施工的部位采取恰当的补救和控制措施,为此,要求现场变形观测的数据必须准确、可靠、及时,要求变形观测人员严格按照预定设计方案精心测量、认真负责,保证观测质量。如果在实际测量中确实发现异常情况,就需要即时研究采取措施以防止其恶化。而一旦出现大的变形或滑动,立即分析主要原因,做出可靠的加固设计和施工方案,使加固工作快速而有效,防止变形或滑动继续发展。

  4.深基坑支护施工建议

  通过分析目前深基坑支护所存在的普遍问题,结合工程实践,笔者提出深基坑支护施工建议,为同类工程所参考:

  (1)全程控制基坑支护的施工质量。深基坑支护施工重在于过程控制,一旦施工过程控制环节出现问题,事后纠正和补救都会比较困难。为此,必须进行深基坑支护的施工过程控制管理,确保施工质量。工程施工前,必须熟悉当地的地质资料、施工设计图纸及施工现场周围的环境,另外,降水系统应确保正常工作。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改变锚杆位置、长度、型号、数量,钢筋网间距,加强筋范围,放坡系数等。同时基坑支护施工单位要与挖土施工单位紧密配合,坚持分层分段开挖和分层分段支护的施工原则进行施工。土方开挖的顺序和具体开挖的方法必须与设计的工作情况相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减少开挖过程中土体的扰动范围,缩短基坑开挖卸荷后无支撑的暴露时间,对称开挖,均衡开挖,合理利用土体自身在开挖过程中控制位移的能力。深基坑开挖的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以防止碰撞支护结构、工程桩或挠动基底原状土。#p#分页标题#e#

  (2)采取基坑支护施工信息监测与信息化施工技术。基坑工程力学参数的不确定性及施工过程的不可预见性,使基坑支护工程设计和施工中难免出现与实际地层条件不符合的情况,需要在施工过程中通过检测信息的反馈来修正设计,指导施工。因此,基坑支护工程监测是基坑工程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组织良好的监测能够将施工中各方面信息及时反馈基坑开挖组织者,根据预测判定施工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的程度对基坑工程围护体系变形及稳定状态加以评价,并预测进一步挖土施工后将导致的变形及稳定状态的发展,制定进一步施工策略,实现信息化施工。

  (3)深基坑支护的信息化管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计算机和网络已经应用到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建筑行业也不例外。在进行深基坑支护工程时,同样需要我们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以提高工程效率。基坑支护结构的信息化管理主要手段是安排专业施工监测人员对基坑现场及周围建筑物进行监测,将基坑开挖期间监测到的基坑支护结构或岩土变位的情况数据化,比照勘察、设计的预期性状,及时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险情进行预报,超过预警值时可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排除危害,确保工程安全。

  (4)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中,不确定因素很多,地质条件和施工条件又较为复杂,因此有必要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监测。这样,既可以对理论设计和预测的结果进行比较与验证,又可将监测的数据进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指导施工进程,做到信息化施工。积累完整准确的基坑开挖与支护监测结果,对于总结工程经验,完善设计分析理论都是十分宝贵的。

  5.结语

  深基坑支护工程是近年来由于高层建筑的发展而形成的一门新兴技术,其理论有待完善,尤其是深基坑支护施工是个隐蔽工程,在支护施工中,随着地质条件的变化及某些情况的改变,往往要涉及到增减工程量。实践表明在其支护施工方面必须充分考虑施工现场的环境、工程地质条件以及具体的工程要求,这样才能做到深基坑支护的安全与经济合理。

  参考文献

  [1]傅汉民.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J].四川建筑,2004,23(10):13-18

  [2]施礼德,马心俐.浅谈深基坑支护施工[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7(10):1-6

  [3]胡侃.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低温建筑技术,2007,27(10):36-39

获取专业指导

最新文章

服务流程

关闭

悠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