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11-29 分类:建筑设计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重视建筑工程中的玻璃钢模板施工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探讨建筑工程中的玻璃钢模板施工技术的有关内容。
[关键词] 建筑 工程 玻璃 模板 施工 技术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the emphasis on the glass in the construction works of steel formwork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relevant contents of the glass in the construction works of steel formwork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Key Words:construction; work; glass ;templa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 TU7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近年来国内建筑工程对施工技术水平的要求逐渐提高,模板技术也日渐熟稔,其中,玻璃钢模板体系以其轻质高强、耐热透光、耐化学腐蚀、电绝缘、抗磁及微波透过性能好等优良特性及施工工艺完善已渐成趋势,它必将在高速发展的建筑行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1、玻璃钢的概念与特点
1.1 玻璃钢基本概念
在房屋建筑施工中,我们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称作玻璃钢,也可以被叫做纤维强化塑料,这种材料的增强材料是玻璃纤维或者是玻璃纤维制品,并且用合成树脂来做该材料的基底,由这些材料构成的玻璃钢有非常实用的特点,其中包括强度大,能够和钢材的强度相提并论,另外还含有玻璃的成分,这就使得该材料具有同玻璃一样的色泽,且其耐腐蚀性强、电绝缘、隔热,这些性能也就使它有了玻璃钢的名称。玻璃钢这种复合材料在很早就已经出现,所以发展的时间比较长,它不但具有结构性特点,同时也有很好的功能性,这同其他的金属材料或无机材料比起来具有很强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强度高、重量轻。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经常用到的玻璃钢其重量非常的轻,这是因为它的密度很小,一般在1.4 g/m3 ~1.9 g/m3范围之内,这个密度仅为一般碳素钢的1/4,但是却与碳素钢的拉伸强度相同甚至更好,在强度方面能够媲美高级合金钢。
2)很强的耐腐蚀性。玻璃钢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耐腐蚀性能强,它不仅能够承受空气、水和一般浓度的酸碱盐的长期侵害,而且对各种油类和溶剂油有非常高的抵抗力。
1.2 玻璃钢模板的特点
1)较高的平整度和较少的接缝。
2)玻璃钢模板材料的力学性质非常好。
3)可以替代许多复杂的支撑结构。
2、玻璃钢圆柱模板的施工工艺分析
玻璃钢圆柱模板的施工工序主要分三个阶段:支柱体模板及混凝土浇筑、拆除与养护柱体模板及安装与拆卸柱帽模板。
2.1 支柱体模板并浇筑混凝土
在玻璃钢圆柱模板施工工艺的施行中,支柱体模板的支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其工序如下:
1)对钢筋绑扎进行验收合格后,将砂浆铺设在柱脚处,另外于模板下方找平。完成以上工序后将模板竖起,在柱钢筋一边进行定位,将它与柱钢筋对准。
2)把模板进行组合,拧紧相应的螺钉。
3)通过水平尺或者其他垂直度测量仪器,对柱模的垂直度进行校正,并使用拉筋把柱模逐个固定好。对每根柱设置4根拉筋,每根拉筋的直径为6 mm,拉筋的上部距离柱模顶部约1/3,下部在楼板上进行紧固。拉筋之间的夹角通常45。为宜。拉筋的延长线务必要经过圆柱模板的圆心。通常拉筋上配有螺钉,用于调整其角度。
4)如果预设的圆柱高度偏大,通常采用整体提模法等方法进行施工。
5)脚手架的搭设,注意将模板与脚手架完全分离。在浇筑混凝土时应该严格控制其坍落度,必要时要进行进一步的振捣。
2.2 柱体模板拆除与养护
1)当柱体混凝土强度达到70%左右时,模板就可以进行拆除,拆除过程中要注意拆除的程序。首先取下柱脚卡,松掉接口螺钉,沿着模板口将模板小心的撬开,撬棍的使用要注意方法,避免野蛮施工。模板卸下的时候要两个人共同合作,慢慢放下,稳定放置之后通过3个长螺栓连接模板,用塔吊吊起移开即可。
2)对模板进行清理工作。模板表面要清理干净,并对其涂抹脱模剂,在清理模板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要损坏其表面的耐腐蚀纤维层。
3)出现模板局部部位破损时,首先对其进行修补,尽量保证能够再次使用,对于破损部位较大的模板,可以对其进行修改,作为接头处模板进行使用。
2.3 柱帽模板的安拆
1)柱帽模板的横梁与顶柱的安装。首先可以按照柱帽的形状大小对柱模支架进行安装,其次在柱顶布置钢柱箍。钢柱箍可以支撑柱帽模板。
2)柱帽模板边缘采用角钢,分成两块布置。其上部使用型钢,这样可以支撑混凝土的载荷。柱帽对准接口,方便安装螺栓。
3)绑扎钢筋,校正好柱模的高度,处理好与楼板模板的接缝,然后与楼板同时浇筑混凝土。4)钢筋绑扎好之后,对柱模的高度进行校正,对楼板接缝进行处理后浇筑混凝土。
3、玻璃钢圆柱模板的施工控制要点与拼装设计
采用玻璃钢模板展开施工时应该严格按照施工工序和技术要求掌握控制要点并进行操作,例如在检查柱体模板尺寸是否符合实际柱子的大小,并对所选材料进行严格把关以使柱子的圆度和表面平整度达到施工技术要求,在对柱模养护过程中,应注意脱模剂的涂刷要均匀,并且为了防止脱模剂嵌入混凝土内应该在边肋不超越模板浸入柱体之处粘贴海绵条;又如混凝土施工的控制要点在于预防混凝土发生离析状况并且正确留置施工缝隙,在浇筑混凝土时,其拌合物的自由下落可能会导致混凝土离析的情况,因此在混凝土浇筑时应该控制自由倾落度和浇筑高度将混凝土分层次浇筑入圆柱模板中,同时为了确保混凝土成型后土密无孔可以采取二次振捣处理等要点。柱头模板与梁板模板中采用玻璃钢模板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拼装的设计。在实际的拼装技术中面临着三种情况,一方面是柱头带有柱帽,梁柱节点处需要设计成扁梁,再采用常规梁柱节点拼装即符合拼装要求;另一方面是柱头无柱帽时,梁柱节点处可设计成八片可调式定型柱头钢模板,且柱头钢模是由钢材制的面板、连接角、背楞和翼缘组成件螺栓连接而成。还有一方面就是,当梁高发生变化时,要根据开孔间距适当调整螺栓孔的位置以便控制各片之间的相对高度,从而达到适应不同梁高的状况。#p#分页标题#e#
4、玻璃钢圆柱模板在工程施工中的运用
4.1 工程概况
本工程是某会所的室内装修工程,总建筑面积为2 275.8 m ,其中车库建筑面积为319.3 m ,建筑总高度为21.1 m,建筑层数为9层/-1层。该工程主要以框筒结构居多,地下车库设计为框剪结构,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主体框架柱以圆柱形式较多,圆柱截面变化较大,直径为700 mm~1 200 mm,层高有3 m,3.6 m,4.2 m,5.40 m四种,圆形柱为普通钢筋混凝土圆形柱。主体框架的部分梁为弧形梁。
4.2 施工控制要点
在施工中运用玻璃钢模板来对混凝土圆柱加工,要想圆柱的质量达到高标准,不仅要求混凝土材料的性能要高,同时更要关注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把关。所以在房屋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严格遵守施工要求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将介绍在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点的控制。
1)在施工过程中,钢筋验收合格之后要在圆柱的圆周外围铺设塑料或者是砂浆的垫块,其厚度保持在390 mm~490 mm之间,在铺设的同时要注意密度不宜过高,一般情况下为两层8个,其中上层和下层分别4个,这是为了防止玻璃钢模板会产生鼓胀的现象。
2)在施工的同时要经常查看圆柱体模板的大小是否与实际施工中圆柱体的大小相同,而且要确保施工用的材料是满足设计要求的,这样做是为了避免因材料不当而造成的圆柱体尺寸、圆度或平整度与实际要求有差距。除此之外,在安装圆柱体模板之前应当在模板的表面涂上脱模剂,对脱模剂的涂刷要求厚度适中且均匀,另外还要在边上贴海绵条。
3)在施工过程中要将圆柱钢筋内部的其他杂物清理掉,同时要对圆柱的柱脚找平。
4)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应当把圆柱的顶部和梁底部的高度位置四方柱筋用十字钢筋分别进行点焊的连接,这是为了能够保证柱底的钢筋不产生位移。
5)把玻璃钢圆柱模板沿柱筋侧面竖立放置,在模板的重量较轻的时候,只用2名工人即可完成。在施工的同时还要注意,要将封口处的角钢上的螺栓全部拧紧。除此之外,还应当在四个方向上分别用钢管抱箍来夹紧柱筋,而且要和周围的群架相连接,这样才能够保证圆柱模板的牢固性和可靠性。如果需要调整钢管的抱箍可以通过调整圆柱的垂直度来达到目的。在混凝土浇筑的同时和之前的时间内都应当对模板的垂直度进行调整,这样才能够确保成型的圆柱达到精准的垂直度。在模板安装的过程中,可以允许存在一定的偏差,但是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6)在混凝土吊运及浇筑过程中,不允许吊斗与钢筋、抱箍进行碰撞,在混凝土下料时也要分层进行浇筑。另外需注意的是,振动棒不能碰撞玻璃钢模板。
7)混凝土浇筑前的2 h,在圆柱模板的下部留25 mm左右的缝隙,缝隙的外部布置木框或者钢框,其高度大约为40 mm,形状为方形或者圆形,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利用水泥砂浆进行密封,防止烂根现象。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玻璃钢圆柱模板的施工工序、施工控制要点以及拼装设计的阐述,对建筑工程中剥离钢模板施工技术进行简单总结探索,旨在为实际的工程监管应用提供指导借鉴,并通过实际的建筑工程的运用认可了玻璃钢圆柱模板施工工艺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该施工技术值得更加广泛的推广。
参考文献
[1]马强.玻璃钢援助模板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11.
[2]卢显平.玻璃钢圆柱模板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企业科技发展.2010.
[3]陈拥军.圆弧钢模板、八片柱头钢模板及玻璃钢模板在工程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2009.
建筑设计论文发表http://www.uuqikan.com/jzsjl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