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11-29 分类:建筑设计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小城镇的建设也越来越迅猛,本文简单介绍了小城镇建设的意义和作用,分析了小城镇建设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小城镇用地规划的可持续性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城镇建设 用地规划 可持续性
【 Abstract 】 :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in 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small towns is also more and more rapid, this article simply introduces the significance and role of construction of small towns, and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land use of small towns in the present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the small towns of the program that use the land of the sustainability of relevant measures.
【 Key words 】 :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use planning sustainability
中图分类号:[F29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发展小城镇,提高城镇化水平,是"十五"计划纲要确定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促进农民增收和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的一项重大举措。以小城镇为重要载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都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城镇规划就是很重要的了。
1小城镇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1)小城镇建设的意义
发展小城镇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城镇化道路,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对内扩大内需,开拓市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扩大农村市场容量;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
(2)小城镇建设的作用
积极发展小城镇建设,推进农村城镇化,是合理配置资源,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举措。小城镇建设的作用有:
小城镇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力。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农村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而乡镇企业、小城镇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小城镇是农产品加工增值的场所和农业产业化的基地。小城镇的农产品加工较为集中,规模较大,可以形成规模效益。这些加工企业逐步发展为乡镇企业,发展为工业,实现农业向工业的转化,小城镇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小城镇的集散作用。小城镇是农村与大中城市的中间纽带。一方面,可以把农村的农副产品收集起来运往城市消费,还可能把工业用农产品原料收集起来送往城市;另一方面,农村用的日常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等也要通过小城镇进行中转和销售。
2小城镇建设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小城镇在农村发展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发展小城镇对于推动我国农村城市化建设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解决农村发展中出现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耕地建设等问题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在土地利用方面却存在着以下问题。
(1)乡镇企业布局分散,建设用地剧增耕地锐减
我国大多数乡镇企业是以原来的自然村落为依托发展起来的,具有明显的地域属性,零散分布于农村。乡镇企业分散分布带来了三方面不良影响:一是由于农村大量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口难以转移到城镇,使得我国小城镇呈现出数量多规模小的格局;二是乡镇企业之间难以实现公共基础设施的共享和协作,集聚效益不明显;三是农村兼营现象普遍,农业产业化步履艰难。
我国是个人多地少的国家,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和人民居住条件的日益改善,建设用地的迅速增大造成耕地的日渐缩小和人均占地的急剧减少,使得人地关系恶化。
(2)小城镇新建继续占地,废弃旧小城镇搁荒
因为小城镇的规划而要求的迁并和新建是符合客观实际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但是同时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一方面,新的小城镇建设继续扩大占地,另一方面旧小城镇又没及时复垦利用。事实上,这些土地即使被复垦利用,也需逐步恢复提高到可以生产的长期过程,从而直接和间接造成农业用地的减少。
(3)小城镇扩建,邻近良田遭殃
小城镇用地在空间是的扩展最主要表现为其周围土地首先被占用。这一范围内的土地基本上是经长期耕种的良田,多为菜地,单产水平均很高。小城镇占地不仅是数量的问题而且是质量的问题,这也是造成全国耕地总体质量有所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4)居民点小且散乱,缩减迁并困难
我国的村镇尤其是自然村落,绝大多数是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建设布局表现为数量多、规模小、分散零乱。受当地经济水平和乡民恋土思想深厚及第二三产业发展缓慢的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低等因素的影响,村庄的缩减迁并步履艰难,进展缓慢。
(5)吃饭与建设难以平衡
因受经济利益差异的驱动,各地都把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第二三产业上,而放松甚至轻视农业生产。因此在具体落实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和规划建设区时,普遍产生担心规定基本农田保护区会影响经济发展的想法,自己不原意多承担任务,总想把任务推让给其他市、县、乡、村,个别地方甚至"牺牲农业搞工业,吃饭靠买粮",对耕地保护不够重视甚至有抵触情绪。#p#分页标题#e#
3小城镇用地规划可持续性的措施
(1)土地资源的利用
在部分城市过分的强调经济利益和商业中心区,相继出现了多圈地,早圈地,盲目圈地,不精心地使用和管理用地,在用地紧张的情况下,就开发城市周边的农业用地,农业用地转化为城镇用地过快,农业用地的流失大,但流到城镇用地仅仅是农地流失的一小块,造成了投资的浪费,经济增长缓慢,绿色用地的破坏。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是产权主体不很明晰,责任不清,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普遍性问题在国家土地管理上也有。二是使用成本问题。计划经济时无偿划拨,现在虽是有偿出让,但实行的是低税率,对土地使用者来说不痛不痒,没有一种机制使他精细地来用土地。三是观念问题。目前我们对城市土地的使用、规划、设计、管理还停留在比较粗放的观念上。要树立走集约型、经济型的观念,而这需要一个过程。四是土地投机发财。通过土地的倒手转卖,大部分的钱叫投机者拿走了,政府并没有得到什么好处。
(2)土地资源的分区
城市用地大体上以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来进行分区的,对于起过渡的小城镇用地也要模仿大城市的做法吗?我的答复是肯定不行,因为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差别。一是搞小城镇规划,只有收集足够的真实可靠的资料,才能保证编制出的规划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但是,很多小城镇由于管理人员变动频繁,并且在很多方面管理不完善,现有资料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别。二是一些小城镇对基础设施的位置、性能、容量等统计不准确,个别城镇甚至没有这方面资料,这就需要规划人员在进行资料收集时深入现场,亲自勘察和调研。三是城镇是农村地区一定范围内的中心,是连接城市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桥梁。因此,确定城镇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必须从镇域和区域,甚至更大的范围来分析、确定。从资源来说,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的相邻镇域乃至区域,有其相似之处,也有其各自的特点,这就要求编制规划时,首先要细致分析区域的地位和作用。然后,再从镇域中心的角度确定城镇的性质及发展方向。四是道路、供电、通讯、给水、排水等基础设施,也须从区域角度综合考虑,进行规划,使基础设施在区域内有机联系,形成区域网络。
(3)土地资源的持续性
城市用地规划知道由城市向农村转移,相反小城镇用地也要起到过渡桥梁的作用,这样可持续性发展就至关重要了。一是不注重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就没有规划的可持续性。小城镇的起源是农业村庄和乡镇,发展的依托是土地资源丰富的农村。受农村耕作方式的影响,多数居民都有自己的院落、菜地,人均用地指标过大,国有土地浪费严重。二是区域内的水资源、森林资源以及矿产资源等,由于有其自然性,群众的保护意识较差,过度采伐现象严重,且随着小城镇人口的增加,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发展和生态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若顺其自然,小城镇的发展将面临困境。这些都要求在编制小城镇规划时,首先要从区域资源的角度出发,注重资源的利用、保护及治理,充分考虑自然条件的承受能力及人类对其改造的可能性,研究其可持续发展,确定其发展方向,减少规划的盲目性,规范开发自然的度,引导群众正确开发自然和保护自然,使自然既能为现代服务,又能满足后代人发展的需要。
4结束语
节约用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小城镇建设应高举这面旗帜,从大局出发,处理好建设与吃饭、近期与远期的关系,采取有力措施,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制定-个科学合理的小城镇规划,是搞好节约用地工作的前提。要从实际出发,合理确定用地规模,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标准,要把控制小城镇建设用地作为推动小城镇建设重点来抓。
参考文献
【1】彭致禧.住宅小区建设指南,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2】朱建迭.小城镇住宅区规划与居住环境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l
【3】宋启林,中国现代城市土地利用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年
【4】林增杰,城镇土地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5】《城镇环境卫生规划规范》编制组,部分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调研综合报告[R],2000(10)
建筑设计论文发表http://www.uuqikan.com/jzsjl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