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11-29 分类:畜牧科学
摘要:在当代,世界林业正处于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战略性转变时期。我国为发展林业,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经历了各种事实和问题后,逐渐产生了多种重要的林业经营思想,并经过多次的实践得出科学合理的森林经营理念,实现森林多资源永续利用,为林业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森林资源基础。本文将从我国森林资源和森林经营管理现状入手,分析进行森林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森林经理提出新的要求。
关键词:环境问题 森林经营 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
一、我国森林资源和森林经营管理现状及问题
据全国第六次资源清查的结果显示:全国森林面积17490.9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8.21%,活立木总蓄积136.18亿立方米,森林蓄积124.56亿立方米。我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5位,森林蓄积列居世界第6位。人工林面积高居世界首位。
目前,我国森林资源变化呈现的特点是森林面积持续增长、森林质量有所改善、林种结构日趋合理、森林蓄积稳步增加、非公有制林业成效突显,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取得初步成效,并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我国林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是,与我国的发展目标相比,我国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工作还有很大差距,并且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森林作业法单一,分类不明确
在森林经营中,森林作业法是根据树种和森林类型的特点,为实现一定的经营目标,从培育到采伐和更新所采用的一套完整的经营利用作业体系。每一具体林分应按龄级法或小班经营法实施相应的作业法,但是,目前林业生产中太部分林分之间的作业措施并无多大区别,甚至对风景林更新采用与用材林更新一样的皆伐方式。有些林场编案时按树种组甚至按林种计算采伐量,没有按经营类型、作业级等分别计算论证确定合理的采伐量,不能很好的调整森林时间的整体秩序。
(二)森林经营方案质量不高,可操作性不强
森林经营方案首先要建立在真实可靠准确的数据基础上,以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为指导,在国家林业大政方针指导下,认真调查了解当地的森林资源情况,编制多种方案进行筛选,得出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方案,避免方案重点不突出,针对性不强,原则性强,实用性弱。事实上,我国林业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粗放经营理念还没有完全转变,很多基层森林经营主体没有认识到森林经营方案的重要性,由此导致他们编制的森林经营方案普遍质量不高,可操作性不强,严重影响了森林经营方案的推行。森林经营方案的执行力度不够,整个方案就丧失了自身的意义。
(三)森林经理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首先,由于我国长期以来以秉承以木材生产为主的经营方针,对公益林认识不足,对森林资源只是一味的索取,忽视了森林经营的培育与经营。虽然我国和社会大力倡导保护森林资源、建立人工林,但只是流行于形式,长期实行粗放经营,而粗放经营不需要森林经理,森林的集约方针没有落实,所以,森林经理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其次,森林经理理论滞后。我国早期的森林经理理论主要来自于德国的以法正林思想为基础的永续利用理论。其中心思想是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等面积皆伐,实现龄级均匀分布。这一理论对当时的中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面对不断发展的社会,21世纪的今天,我国需要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提炼出新的森林经理思想,一方面引进外来理论,一方面又有自身实际的理论基础,因此,森林经理理论混乱,需进一步在实践中完善。最后,森林经理人才缺乏。在教育体制产业化政策影响下,一些高校的林业被合并或改名等,削弱了传统林业学科,加上森林经理学科教材老化,理论滞后等,使得高校森林经理人才来源和知识储备不足,不能培育出新型的森林经理人才,使得森林经理队伍萎缩,森林经理发展缺乏核心的主体——人才。
二、新时期下森林经理的地位、作用和工作要求
首先,森林经理学是一门研究如何科学有效地组织森林经营活动的应用基础理论、技术及其工业的技术学科。它包括获取森林资源和生态现状,研究它的生长、发育、发展和规律,预测短期和中期的变化,结合森林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科学地进行森林功能区地区划,在一个可以预见的时期,在时间和空间上安排森林的各个分区的各种经营活动,以达到在满足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发挥森林的服务功能和获取物质收获。就我国林业发展现状来看,森林经理是林业的基础性和保障性工作,因此,在新时期下,必须振兴森林经理。
随着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林业的认识越来越深刻,生态需求已成为社会对林业的第一需求,林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居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居首要地位。做好森林经营中森林经理的工作,能够快速提升森林经营管理水平,增加森林数量,提高森林质量,是有效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状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重要基础。对于森林经理的工业要求如下:
(一)转变观念,重视森林经理的作用
面对传统的林业经营理念,我们首先要转变观念,重视森林经营的生态作用,建立健康、稳定、完整的生态系统,即保持生态平衡,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对森林资源进行集约化管理,充分发挥森林经理应有的管理作用,提升森林经营质量和水平。只有加强森林经理工作,才能促进森林经营,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p#分页标题#e#
(二)一方面引进先进的森林经理理论,一方面结合实际国情总结本国理论
首先,对于森林经理学这一名称进行保留,它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要想建立科学合理的森林经理体系,必须具有完整耳朵学科知识体系。森林经理的学科需要完善和发展。其次,坚持更新森林经理理论,积极学习先进的森林经理管理理论,不断丰富我国森林经理体系。最后,对于森林经理的工作理论,森林经理从业人员应坚持\"实践出真知\",在实践中摸索出适合我国林业发展阶段和现状的理论知识,再指导实践,从而达到知识的完善和升华。
(三)加大对森林经理的培育和管理,提升森林经理队伍素质
森林经理的人才缺乏,是一项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一项长期任务。面对森林经理人才缺乏这一最大瓶颈,只有在教育和科技的基础上得以解决。首先,要进一步完善教育体制,加大对林业学科的重视,保证教学条件的完善。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因为,森林经理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锻炼。最后,加强科技的投入,培养人员的创新精神。国家要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科研体制改革。在进行科研的过程中,加强创新团队的建设,提高创新能力。森林经理要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勇于发现,勇于创新,努力为现代林业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撑。
四、结束语:当前,我国的林业正处于一个重大的转折时期。森林经营方式的转变要求森林经营的各项工作都与之相适应。在森林经理方面,其更适合集约化的森林资源管理模式,适合新时期下的森林经营方式,因此,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国家对于森林经理的地位做了明确的声明,并对森林经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建设的全面的可持续发展。森林经理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肖兴威.中国森林资源清查[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2] 詹邵宁.中国森林经理探讨[J].林业经济问题,2007(1)
[3] 冯仲科.对森林经理学科的认识与思考[J].林业资源管理,2005(6)
[4] 王恩苓.森林经营工作亟待加强[J].绿色中国(理论部),2004(6)
[5] 詹昭宁, 现代林业集约化森林经营的思考,[J] 林业经济问题,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