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工程评职范文引滦黎河运行管理研究

时间:2013-11-29 分类:水力

  摘要:引滦入津工程通水30年来,引滦黎河河道建设的不断深入,工程后期运行维修养护管理工作的任务也越来越重,针对引滦黎河面对的实际情况,在不断加大工程建设力度的同时,高度重视运行管理问题,在基础设施设备维护、管理机制创新等方面下功夫,巩固了建设成果,确保了基础设施设备完好率,充分发挥了工程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引滦黎河,运行,管理,成效

  引滦入津工程通水30年来,引滦黎河河道建设的不断深入,工程后期运行维修养护管理工作的任务也越来越重,为确保设施设备完好率,巩固河道建设成果,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天津市引滦工程黎河管理处坚持以安全输水为中心,建设与管理并重原则,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建后管护机制,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确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长受益。

  一、引滦黎河基本情况

  引滦入津工程是将河北省境内的滦河水通过潘家口水库经大黑汀水库调入天津,向天津城市和周边的郊区及滨海新区供水的一项跨流域调水工程。滦河水从潘家口水库,经大黑汀水库,穿引滦隧洞,循黎河入于桥水库,经暗渠入输水明渠,注尔王庄水库,再沿暗渠进入天津市区,全长234km,输水设计流量60m3/s,校核流量75m3/s。在保证率75%和95%情况下,可分别向天津城市供水10亿m3和6.6亿m3。引滦入津工程自1983年通水以来,累计向天津城市供水156.18亿m3,缓解了城市用水紧张的情况,为天津市社会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黎河发源于河北省遵化市和迁西县交界处的燕山山脉丘陵区,自东北向西南流经河北省遵化市建明、团瓢庄、平安城等8个乡镇,79个自然村,在天津市蓟县西龙虎峪乡南贾庄子与沙河汇流后入于桥水库。流域面积560km2,河道全长76km,其中引滦入津工程利用输水段长57.6km,占总输水线路的1/4,起着大动脉的作用。黎河原系天然行洪排沥河道,整个河床纵坡上陡下缓,断面上宽下窄,河道蜿蜒曲折。

  引滦黎河是引滦入津输水线路中唯一一段敞开式的天然河道,且输水线路长,管理范围不规则,加之地处河北省境内的特点,且黎河沿岸铁矿资源丰富,涉及乡镇、村庄、企业众多,周边环境复杂,管理任务重,保水护水难度大。

  二、引滦黎河运行管理对策及成效

  针对引滦黎河面对的实际情况,在不断加大工程建设力度的同时,高度重视运行管理问题,在基础设施设备维护、管理机制创新等方面下功夫,巩固了建设成果,确保了基础设施设备完好率,充分发挥了工程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

  1、加大建后管理力度,巩固建设成果

  引滦黎河输水后,改变了河道原有的自然平衡条件,使河床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根据输水对河道造成的实际影响,为确保安全输水,采取河道边坡防护、修建跌水坝、河道扩宽、复堤固定河床、防护堤道路、环境整治等多项措施,对河道进行了综合治理,取得显著的成效。经过30年的运行,各类设施设备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和超期使用情况,为确保工程设施、设备正常运行,安全度汛,安全输水,黎河逐步加大维修工程的投入和力度。在内外堤坡维护、堤顶道路维护、河道清淤、跌水坝岁修、修复水毁工程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发展情况,新增黎河支流口治理工程运行维护和河道保洁项目,狠抓运行管护,加强后期扶持。同时,为规范维修工程项目管理,合理利用资金,以最少的投入,实现最大效益,创新管理模式,由承包合同管理模式向实报实销管理模式转变,全面加强项目管理工作,使引滦工程项目管理走上了规范化、专业化的道路。

  2、创新管理模式,建立健全长效运行机制

  2.1、实施战略合作,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在市局领导的直接关注下,天津市水务局与遵化市政府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2010年8月3日,战略合作第一次联席会议在黎河管理处召开,李文运副局长、遵化市政府副市长毛成海参加会议。双方签订了《黎河水源保护和环境治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就有关战略合作具体事宜达成了共识。战略合作关系的建立,实现了我局专业技术资源与地方政务资源的优势互补,为管理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联席会议制度的确立,进一步强化了与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明确了部门职责,为黎河和谐共建提供了组织保障。

  2.2、开展联合执法,维护正常水事秩序

  以战略合作为平台,天津市水务局与遵化市政府签订了《引滦黎河水源保护与环境治理联合执法实施方案》,建立跨区域联合执法网络,我处积极与地方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主动联系、加强沟通。一是与遵化市环保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开展联合执法,加强沿河企业的管理,制止查封沿河非法排尾排污企业。二是加强与遵化市水务、公安、乡镇、武警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对河道保护范围内私搭乱建现象、黎河中下游非法采砂等活动进行专项治理。通过共治共管、联合执法,发挥地方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整合汇集社会资源和力量,提高了执法成效,有效的打击、遏制了排尾排污、机械采砂等非法水事行为,维护了黎河正常水事秩序。

  2.3、立足共建共享,开创\"和谐引滦\"新局面

  以河北省加快生态文明共建为契机,2008年我处与沿河马各庄、龙湾、小安乐庄村和遵化市晓一矿业有限公司、唐山市港陆钢铁有限公司建立生态文明共建关系。由我处负责环境改善工程设施建设,共建另一方负责使用维护和后期管理。经过多年的运行,相应河段乱堆乱倒垃圾现象已基本杜绝,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近年来,借助于市局与遵化市政府\"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更加密切了与遵化市政府有关部门的联系,增强了相关信息的交流和工作协调,又与沿河西铺村、大安乐庄、高各庄等7个村庄签订了生态共建协议,进一步明确了生态文明共建活动中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与沿岸村庄建立开创了\"和谐引滦\"新局面。#p#分页标题#e#

  2.4、实行河道保洁,展现输水河道新面貌

  为有效解决黎河沿岸垃圾污染问题,实现河道"水清、面洁、岸净、有绿"的目标,结合黎河实际,2012年5月,制定了《引滦黎河河道保洁实施方案》,设立了后店桥(12+632)至提举庄桥(22+152)近10公里河道保洁示范段,由保洁公司专门负责对管理范围内工程维护、树木管护、河道保洁等工作,并通过签订《黎河河道保洁协议》和项目考核措施对保洁公司加以制约和监管。经过半年的试运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改善黎河水环境,巩固综合治理成果,提高设施设备完好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河道保洁项目引入社会化养护模式是河道日常维护机制的探索,是共建共享机制的创新之举。

  2.5、启动河岸绿化,打造黎河绿色生态长廊

  本着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建立起投入管护机制,调动沿河村民、企业参与植树造林的积极性。自2005年开始,我处开展了河岸绿化林带建设,针对黎河上中游河道绿化资金不足、管理困难的难题,采取出租堤埝土地,由承包人植树、管护的办法,在黎河上中游23公里整治段堤坡植树5万余株;针对黎河下游堤岸没有征用土地,建设绿化带难度较大的实际,采取由农户按标准栽植、自主管理、适当补助的办法,在条件比较成熟的夏家峪桥上下游580米范围内实施了100亩绿化示范工程,取得了较好效果。沿河绿化林带建成后,对于防止风沙起到很大作用,构筑了一道天然屏障;同时,使当地小气候得到了改善,涵养了河道水源、净化了水质,打造了一条绿色生态长廊。

  2.6、共治尾矿库,消除潜在安全隐患

  黎河上中游沿岸分布40余家铁选矿,尾矿库防护设施简陋,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是引滦水质污染和河道淤积的潜在威胁。对此,我处在大安乐庄桥上左岸开展了尾矿堆坡面植物固结试验工作,并逐步在其他尾矿库推广。目前,北方矿业对崔家庄桥上右岸、西山桥上左岸尾矿库也实施了植物固化工程,消除了尾矿库安全隐患。

  3、引滦黎河运行管理未来发展

  为适应水利发展的新要求,在总结以往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牢牢把握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主动权,加大黎河运行管理力度,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做到稳中求进、稳中求好、稳中求快,推动黎河确保输水安全这一中心工作再上新台阶。

  3.1、深化战略合作关系。不断深化与遵化市政府的战略合作关系,利用合作平台,努力实现\"共享政务资源,理顺执法关系,保护黎河环境,提高工作效能\"的目标。

  3.2、完善联合执法机制。进一步落实《引滦黎河水源保护与环境治理联合执法实施方案》,完善联合执法机制,加强日常巡查,适时开展联合执法和专项执法活动,保持对非法采砂、非法排放尾矿行为的高压严打态势共同维护黎河正常水事秩序。

  3.3、推进共建共享机制。进一步探索与黎河沿岸村镇、企业环境治理共建共享措施,加大环境治理及监管力度,扩大共建共享范围,早日实现黎河全段环境治理共建共享。

  3.4、推广河道保洁机制。在河道保洁示范段成功实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河道保洁管理制度,建立河道保洁长效机制,将保洁范围扩展到57.6公里全河段,使河道养护保洁工作逐步走向常态化管理。

  3.5、加快绿化林带建设。加快黎河绿化带建设步伐,继续深入探讨租用土地、工程造林、承包管理的可行性,计划利用三至五年时间两岸绿化大约10000亩(绿化带宽度50-80米),逐步达到分布均匀、布局合理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地方特色,重点突出,科学布局,全面绿化。

  3.6、开展尾矿库治理。逐步对其余未治理的尾矿库采取护坡加固,植物防尘固沙措施进行安全防护,确保引滦水质和输水安全。

  参考文献

  [1]. 《黎河整治可行性研究报告》.水利部天津市设计院.1990.

  [2]. 《黎河输水水量损失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研究》.天津市引滦工程黎河管理处.2008.

  [3]. 《引滦入津黎河综合治理工程规划》.天津市水利勘测设计院.2008.

  [4]. 《引滦黎河输水河道水源保护工程规划工作大纲》.天津市引滦工程黎河管理处.2010.

  [5]. 《黎河水源保护和环境治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天津市水务局.2010.

  [6]. 《引滦入津黎河综合治理工程规划修编设计大纲》.天津市水利勘测设计院.2011.

获取指导 论文模板

最新文章

关闭

悠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