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线铁路站场改造的施工方案探讨

时间:2013-11-29 分类:交通运输

  摘要: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要求铁路运输能力不断提高与其适应,对既有站场的改造是提高铁路运输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漯河东车站站场改造实例,对站场改造的施工方案进行探讨。

  关键词:站场改造,方案,道岔,通信

  

  前言

  在既有铁路站场改造施工方案制定前首先要做好既有设备、施工环境、运输情况等方面的调查工作;制定方案时征求运输部门的意见,合理过渡,将站场改造的线路施工工作量尽量按预定方案内完成,以减少大封锁当天的线路施工工作量,减轻通信、信号、电气化等专业施工的压力。

  一、工程概述

  漯河东车站是连接京广铁路与漯阜铁路、漯舞铁路的重要枢纽。此次改造工程为漯阜铁路增建二线漯河东站,车站改造区段全长3.696km,改造后设计时速120公里,闭塞类型采用自动闭塞;到发线有效长1050m,正线为60Kg/m长钢轨,站线为50Kg/m25m标准轨,增设站线一道(12道)。完成该站改,需拆除20组旧道岔,插铺30组道岔,铺设1组交叉渡线。

  因为改造中路基帮宽填筑材料为基床底层掺6%石灰改良土,以压实系数控制,压实系数取0.93,基床表层用A组填料,以孔隙率和地基系数控制,孔隙率≤28%,地基系数K30≥1.3MPa/cm;改造后正线道床采用50cm厚的双层道床,面层为(30cm)碎石一级道碴,底碴为20cm中粗砂夹碎石,道床边坡1:1.75,碴肩堆高15cm,站线单层道床厚30cm。

  二、施工前准备工作

  1.根据车站平面布置图和现场踏勘所了解的相关情况,在综合我国现有铁路工程施工有关规范、标准及武汉铁路局的具体文件规定,考虑综合施工能力、机械、技术装备能力及近年来参加铁路建设的施工经验,对施工方案进行定制与部署。并组织讨论组进行认真评估与分析,以ISO9001国际质量认证体系和项目法施工要求,进行项目施工管理和质量监控,从而确保工期要求和符合现行铁路工程施工有关规范及验评标准要求。

  2.在施工前必须对既有设备调查与图纸审核;施工所需机具能满足施工需要并已进场,路料准备充分且能满足需要;按照要求已配置驻站联络员及现场防护员、安全员,并对其进行了相应的安全培训、考试合格上岗,各种防护用品配置齐全;提前与设备管理单位和行车组织部门进行交底,并签订安全协议。必须与各设备管理部门单位签定施工配合协议和安全协议,掌握车站内既有设施的位置及地下埋设物(如:电缆)的走向,合理安排施工步骤,优化劳力安排。

  3.正式拨接要点前1-2天,组织召开点前会议,对拨接施工内容、人员组织等做出具体安排,进行岗前技术交底及安全培训。由架子队统一组织对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安全教育,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对特殊工种、危险区域操作进行专项安全交底。并对各工务、电务、,信号、通信、房建、劳务及相关部门进行专业的配合交底工作,确保紧密配合使施工顺利进行。

  三、施工要点

  因工程施工周期较长,各阶段施工方法更应严格按照预定方案并灵活进行。现对项目施工要点准备工作及要点施工过程进行探讨:

  1.施工放线

  (1)对车站沿线水准点、既有线轨顶标高进行复测并核对,按设计标高进行起道与落道。

  (2)根据设计提供的道岔岔心坐标,在既有轨道上准确做出相应标记,并按道岔长度及道岔岔前、岔后配轨定出开口位置作为插铺道岔及龙口锯轨依据。道岔采用全站仪进行测设,利用设计给定的相对坐标,按里程换算成右线大地坐标,其他股道按支距(距右线线间距)计算大地坐标。具体如下:要点前通过方尺将已定好的岔心里程引致钢轨(轨头)外侧,利用钢尺根据道岔实际尺寸、前后配轨及预留轨缝定出开口位置(要求精确至2mm以内),并在道心打木桩,用水泥进行护桩,并用红油漆进行标记,通过多次钢尺丈量力求准确无误。

  (3)对每组道岔及道岔前后各50m轨道线路中心桩放样,要求将桩位引致道床外侧(以免桩位丢失),测量其桩顶标高,并用油漆标明中桩里程、起道高度,在要点过程中控制线路的水平和方向。

  2.施工方法

  1)既有轨排拆除施工:施工命令下达后,拆除插铺龙口内轨道夹板,并卸掉龙口范围内的扣件、能拆卸钢轨、枕木。锯轨时根据实测拢口确定出钢轨需切割位置,锯轨组利用内燃钢轨切割机进行锯轨并打眼。

  2)插铺道岔施工:在确认人员及机具材料已准备完毕后,平纵控制点布设完成,并按安全及技术规范要求进行了检查。利用给点前60分钟时间,施工人员先将枕木盒及枕木头的道碴扒出,按照每人3个枕木孔进行组织,道碴扒至比钢轨底标高低7cm左右,以尽量减少捣固养护的工程量;自工务施工点开始,按规定设置好防护。锯轨组松开龙口位置钢轨接头,切割完成后即拆除线路钢轨及砼枕木,平整将铺设道岔下道碴,道碴顶面降至比原高度低10cm左右,以便钢轨、枕木不同型号高度及预留起到道量调整轨道。将预铺道岔从滑轨横向推移至预定位置,调整方向、水平,铺设岔后曲线轨道后,分组实施中心校正、补碴、捣固、线路整修作业。技术小组对已整理的道岔及岔后线路进行位置、标高的检查,整道完成后由技术人员及工务配合人员共同检查合格后消点开通。#p#分页标题#e#

  3)在铺设道岔期间,应封闭岔尾安全线,工务铺设道岔,道岔开通曲股,钉固加锁;由电务、工务配合进行安装绝缘设施后进行换轨工作,换轨前对换轨的回螺丝进行上油处理锈蚀联结零件松动,施工时采用计划换多少拆多少,螺丝上紧符合要求,注意路线的方向、高低、水平符合规范要求;更换线路信号时应当由施工人员与和各专业人员在现场指导,防止对不必拆除的线路进行施工。插铺道岔施工中,现场指挥员应果断指挥,忙而不乱。在临线列车到达前必须下令检查有无料具侵限,线路能否确保列车安全通过。

  4)信号机移位后应启用新信号,开通使用新信号微机联锁设备,启用新信号设备编号,进行测试与调控。

  5)限速要求:点前1小时限速45km/h,开通后第一列(禁客车)限速25Km/h,之后限速45Km/h,24小时后限速60km/h至下次命令.

  四.封锁施工安全问题

  封锁点防护:点前50分钟,防护人员及照明组人员就位准备,实行\"三位一体\"防护,车站设置驻站联络员,施工现场两端设置远端防护员,施工区域设置现场防护员。改造车站为要点登、销记站,现场防护人员在接到驻站联络员下达命令后,并按《铁路管理技术规程》和《安规》的要求在施工地点邻近既有线侧设置警戒绳。慢行防护:慢行施工时,按附图设置慢行防护牌,驻站联络员及时通知现场列车运行情况,现场防护员及时进行相应措施进行防护。

  五、检查

  1.线路开通前及开通后对线路几何尺寸(轨距、水平、高低、方向)进行检查,及时消灭安全隐患,线路检查范围为施工地段及两端各50米范围。每两小时全面检查并记录一遍。各项检查检查人员必须做好记录并有签认。

  2.进行拆除插铺道岔施工人员,要指定经过培训并合格、对施工及行车安全规章熟悉、有独立工作能力和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安全监督员(可由专职安全员担任)。要制订检查监督的内容、标准,加强对安全监督员的管理,定期检查考核。安全监督员发现质量不合格及施工安全隐患要立即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整改、及时解决。

  结束语

  既有铁路站场改造涉及到线路、通信、信号、电气化、运输等各个专业,其施工方案的最后确定应由各部门共同商定,以确保站场改造施工正点完成当日任务,不影响运输生产。漯河东站的站改施工,为下一步开通漯河东站至商水站区间双线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同时为漯阜铁路与交通大动脉京广、京九的顺利对接创造了前提条件,顺利兑现下一个工期目标。

  参考文献

  [1]胡一文.铁路站场改造施工及过渡方案优化探讨[J].科学之友,2009(04)

  [2]刘鹏涛.铁路站场改造施工要点过渡方案的制订原则和方法[J].铁道建筑,2008(03)

获取专业指导

最新文章

服务流程

关闭

悠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