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11-29 分类:交通运输
摘 要:本文就桥涵混凝土施工中经常出现的质量通病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方案
在我国公路工程处在大规模建设时期,在施工中应正视公路桥涵工程质量上客观存在一些质量通病,并分析其原因,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防治措施,以提高混凝土结构物的耐久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1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目标
杜绝强度不达标混凝土,有效控制混凝土离散性:控制混凝土强度大于设计强度且严格控制在设计强度的1.5倍以内: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在钢筋安装过程中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工后抽检合格率达85%以上;预应力张拉、孔道压浆、超限裂缝、隧道衬砌厚度等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并按结构(部位)、工序总结形成一批较为先进、成熟的混凝土质量有效控制的工艺和工法等。
2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内容
(1)管理通病。对原材料管理不到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审查不规范,混凝土施工控制、保证资料可追溯性差,工地试验室管理不规范,施工现场管理较乱,对施工或劳务队伍管理薄弱等进行治理
(2)施工工艺通病。对模板制作和安装质量差,振捣和养护不规范,混凝土施工缝处理不规范,混凝土工艺要求不符合施工条件,保护层垫块制作工艺落后,混凝土预制构件安装偏差大等进行治理。
(3)实体质量通病。对混凝土表面缺陷,混凝土强度离散性较大,混凝土松顶、乱根现象,保护层厚度偏差大,钢筋布设偏差超标,预埋件偏差大,小型预制构件外形尺寸控制不严、外观粗糙等进行治理。
3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主要措施
(1)加强各级领导,明确责任。
进一步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强化活动的组织领导,工程监理。各施工单位要切实建立起由项目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把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作为组织管理工程施工的重要抓手,强力推动治理工作。完善机制、落实责任、全员参与,各部门要很好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特点,制定出有效的治理措施,明确工作目标、内容、责任,并强化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确保治理工作扎实有效。
以贯彻\"精细化管理\" 为核心, 以牢固树立质量管理\"零容忍\" 为重点,以技术创新为手段,全面提升混凝土质量管理水平。积极贯彻落实总体要求,深入全面地开展质量通病的防治工作,强化\"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质量意识,提高工程质量水平。
(2)强化执行。多措并举。
强化治理工作的执行力。对上级和项目上有关治理要求、措施,不择不扣地予以贯彻执行。杜绝等待、观望,坚决克服传统意识和经验思想,对自己内部相关的治理措施要坚决贯彻到位。
及时总结推荐标准工法和治理经验。抓示范工程、亮点工程等,推动整个项目治理活动取得全面成果。
(3)精细管理,保证效果。
要强化质量通病治理领导小组的建设和工作,加强治理质量通病活动的组织领导,确保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结合自身实际查找存在或潜在的质量通病,分析原因、制定对策。通过对质量通病的分类排队、预测分析,结合项目的特点,确定治理的课题及治理目标,制订专项治理措施。
持续抓好质量教育与培训工作。质量通病的产生与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和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密切相关。项目经理部要通过质量通病大讨论等活动针对施工质量通病的危害性、治理通病如何从我做起等进行专题讨论,统一全体职工的认
识,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同时,组织技术人员对规范、标准、强制性条文、设计文件及各类业务知识进行学习.熟悉掌握施工规范、标准的要求。尤其是施工前对操作人员进行详细的施工技术交底和必要的操作技能培训,使一线操作人员
熟练掌握治理质量通病的技术要点和工艺控制要点, 真正认识到质量提高从细节抓起,质量保证从我做起,从而保证治理措施的顺利执行,达到治理目的。
坚持工艺创新、技改技革,依靠科技进步防治质量通病。坚持大中型工程、技术比较复杂的工程项目开工前施工方案审查:坚持施工中对工艺方案、工艺难点和施工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进行研讨:鼓励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提高工程质量
加大质量检查和考核力度。各施工单位要加大对治理质量通病的检查和考核力度,严格坚持\"三检\" 制度,尤其应强化工序检查,加大对治理活动开展的考核和奖惩力度。确保全体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认真落实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严
格按照项目上制定的各项有关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措施, 如试验工程制、原材料准入制、混凝土养护规定、模板规定、脱模剂规定等等,切实做好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工作。
(4)建立质量通病治理协作机制,提高治理效果。
项目建设指挥部将加强对参建单位的各项工作进行考核、检查和评比。同时努力为工程质量管理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依据合同加强对监理、施工单位质量管理行为的监督检查,充分调动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参与治理质量通病活动
的积极性,提高项目质量管理水平。
监理单位要严格审查施工组织设计、质量控制方案。针对工程项目的特点,确定治理工程质量通病监理要点.对每个质量通病名称、控制要点、控制措施和控制目标都应做出具体规定。并将\"监理要点\" 下发到施工单位。做到重点盯#p#分页标题#e#
防、坚持旁站、及时检测、准确签认,严格跟踪、控制施工质量,充分发挥监理在工程质量监管中的重要作用。
设计代表组要及时解决施工中存在的设计问题,实现项目实施全过程的设计优化。很好地接受上级和质量监督等部门的监督检查,积极吸纳各个方面的治理要求、建议和方法,查找混凝土施工和质量通病治理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及时
整改,切实达到应有的治理效果。
(5)确保原材料质量。
① 集料:对于进场的砂石材料经检验合格后,要采取措施消除其中的粉尘和杂质,砂子必须过筛消除其中的泥块或较粗颗粒:
② 水泥:要严格按照项目一些专项规定要求订购,严格控制水泥细度等关键指标;
③ 外掺剂:要选用熟悉其品种性能的外加剂,经检验确认符合施工要求后方可使用。必须准确控制掺加剂量,严禁使用对工程质量和耐久性有不利影响的外加剂:严禁使用锈蚀严重的钢筋(钢绞线):拌制混凝土用水必须满足规范要求:加强水泥、钢筋(钢绞线)、集料等原材料进场检验. 建立原材料进场台帐和检验台帐, 发现不合格的原材料必须立刻清退出场并做好记录,杜绝使用不合格材料。规范原材料存放、保管和使用。砂、石料经过过筛或水洗后应堆放在封闭的料场。夏季防止阳光暴晒或雨淋,冬季防冰雪,使用时要采取加热措施和热水拌和,保证混凝土的拌和温度和浇筑温度:对混凝土各种原材料应进行氯离子含量检测,应控制混凝土拌和物中的各种原材料水溶氯离子总量。
(6)严格控制配合比。
严格按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试配时应使用施工实际采用的材料,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施丁工艺、施工条件、材料、混凝土质量波动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配合比调整、报批。加强混凝土拌和管理,推行集中拌合,保证计量准确,搅拌均匀,防止离析。采用强制性拌和机,并具有电子精确计量的设备,延长拌和时间,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集料含水量变化要准确测定调整拌和用水,且同类混凝土要有备用的配合比。
(7)确保施工工艺规范。
模板质量要符合要求,必须使用新钢模板,制作安装必须牢固,选用合适的脱模剂,制定合理的支设方案,注意模板接缝的处理:钢模首次使用前要打磨、除锈,施工中周转使用时要将表面残渣清理干净,并均匀涂刷脱模剂。钢筋加工
与安装要规范,严格控制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要采用专业厂家生产的高强垫块,施工方便时也可以采用穿心垫块.并且采用设计合理的垫块支设方案,如梅花形等。混凝土振捣要规范,合理控制浇注厚度,避免过振松顶和漏振,在混
凝土振捣过程中,防止振捣棒触及钢筋;混凝土保湿养护要加强,养护时间必须达到规范要求;预应力混凝土张拉严格按照强度和龄期双控的要求进行作业,孔道压浆采用真空压浆。
4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程序
现以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偏差过大缺陷防治为例。对混凝土各项质量通病的治理程序如下:
(1)掌握缺陷特征:构件表面发生锈斑、流锈水.混凝土表面出现涨裂或剥落现象。
(2)分析缺陷成因:施工控制存在随意性;绑扎钢筋的铅丝过长;垫块的布置、固定不合理:绑扎铅丝头伸人保护层或外露。
(3)分析工程危害:钢筋保护层偏小影响工程耐久性:钢筋保护层过大影响结构受力:易造成构件表面泛锈,影响构件外观质量。
(4)制定防治措施。
①保证垫块质量:按配合比通知单配料、采用专用模具机械振捣成型、按规定进行养护;
②抓好钢筋绑扎质量:采用定位骨架控制钢筋间距、排距,保证垫块的间距;
③改进钢筋绑扎操作方法,铅丝扣应尽量设在钢筋的侧面,铅丝扣要逐个按倒,铅丝头的长度超过lOmm时.均用剪刀剪除,落地的铅丝头用磁铁清除;
(5)评估防治效果:通过以上措施。各种构件的钢筋保护层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彻底消除了铁丝头外露所导致的构件表面泛锈现象。
5 结束语
在公路桥涵工程中,混凝土占据重要的位置,我们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混凝土施工规范进行施工,以保证桥涵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