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施工期间地面常规公交疏解方法研究

时间:2013-11-29 分类:交通运输

摘要:结合深圳市轨道二期工程施工期间公交疏解工作经验,提出了在施工影响区段以公交优先为主导的交通疏解策略,对于进入轨道建设时期的相关城市具有较强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轨道施工;公交疏解;公交优先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国内各城市规模持续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小汽车拥有量持续增长,随之而来的城市交通出行问题也愈发突出。轨道交通以其快速、大运量、与地面交通相隔离等特点成为解决大城市建设过程中交通出行问题的首选,目前国内各大城市均加快了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和建设步伐。

而与此同时,在轨道建设期间,城市道路交通系统需要为轨道建设提供空间,交通设施供应与需求间的矛盾越发突出。常规地面公交不可避免地受到轨道施工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何保证市民日常出行的连贯性,将因轨道建设给市民出行带来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民生保障工作。

1 概况

为全面提升城市公共交通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实现在资源紧约束背景下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为2011年成功举办大运会提供可靠的交通保障,深圳市于2007年底开始了轨道二期工程建设。

深圳市轨道二期工程涉及罗宝线、蛇口线等5条线路,全长约156公里,基本覆盖了深圳市原特区内核心城区主要客流走廊。多条线路同期开工建设,使城市交通进入短暂的\"阵痛期\",给地面常规公交的正常运行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本文结合深圳市轨道二期工程建设期间公交疏解工作经验,提出了以公交优先为主导的交通疏解策略与思路,通过加强对公交基础设施与交通管理措施的保障力度,提前引导相关区域交通出行向高效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转变。

2 疏解区域分类

根据轨道施工围挡所处的路段和交通影响情况,将公交疏解区域分为三类:一般路段节点、重要公交客流走廊区段、热难点出行区域。

2.1 一般路段节点

该类区域位于城市非重点出行路段,受轨道围挡施工只造成部分公交线路局部通行受影响、影响范围较小的路段节点。由于公共交通受影响范围较小,结合相应的交通疏解方案对相关线路进行绕行即可。

2.2 重要公交客流走廊区段

该类区域为受轨道围挡施工影响造成城市主、次道路交通流中断或变化的重要公交客流走廊的相关区段。路段公共交通出行需求旺盛,公交线路较为集中,施工将影响多条公交线路的正常运行,对沿线市民公交出行造成较大影响。应首先保障路段公共交通车辆的优先通行权,同时,合理组织部分线路通过其它可替代通道进行疏解。

2.3 热难点出行区域

由于该类区域是全市重要的商贸、工作岗位聚集区,未受施工影响时交通运行压力已较大,同时,区域公共交通出行需求旺盛,公交线路资源较为丰富,并且多为几条轨道线路交错的聚集区域,多条轨道线路建设同时开工对区域道路交通以及公共交通出行的影响较为突出。

此类区域不仅仅是某几个节点的简单叠加,应从区域整体的角度出发,充分结合区域整体交通疏解、交管政策与措施以及公交设施保障等来进行公交疏解研究工作。

3 公交疏解原则

轨道工程大规模建设进一步加大了城市交通压力,道路交通供需矛盾愈发突出,因此,在轨道交通建设期间应积极鼓励、引导市民使用更为高效、集约化的交通出行方式,优先保障公共交通通行,确保公交服务的连续性、安全性和快速性,保证大多数城市居民出行不受影响。

(1)倡导\"公交优先\":在部分道路需限制通行或绕行的情况下,合理组织、分流社会车辆,保证公交车辆的优先通行,同时,在制定交通疏解方案时应优先考虑对公交通行的保障;

(2)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市民长期以来形成的出行习惯,尽可能降低对既有公交线路的调整幅度,减少对市民正常公交出行的影响;

(3)\"循序渐进、谨慎实施\":公交疏解要分批、分期逐步落实,应\"施工一批、调整一批、完工一批、恢复一批\",避免大范围的改动,但同时也应避免施工期内的频繁调整;

(4)与相关交通疏解方案保持\"一致性\"原则:根据交通疏解方案进行公交路径组织,保证公交疏解与交通疏解在时间、组织上的一致性,尽可能避免公交疏解与交通疏解发生冲突,保证整体疏解方案的顺利实施。

4 公交疏解对策与措施

4.1 基本对策

n 在道路供给矛盾越突出的路段或区域,反而更加需要以提高公交服务水平来保障大多数居民的出行需求;

n 对于公交出行受影响较大的路段,应对区域交通疏解方案提出公交优先保障诉求,视情况采取增加临时蓄车场、增设始发车位、设置公交专用道等公交保障措施。

n 对于不需要封路施工的路段,尽可能不改变原有公交线路走向;对于必须封路施工的路段,结合相关线路客流及周边道路情况,临时调整公交线路至就近路段运行,必要时,可就近增设始发线路;

n 对于因道路施工而受影响的公交站点,应在考虑居民出行需求、公交线路疏解路径等因素,就近新增临时停靠站点。

4.2 疏解措施

(1)交通管制

n 在受影响路段设置公交专用道,对于影响较大的区段甚至设置公交专用路,禁止社会车辆进入,以此保障公交车辆的路权优先;#p#分页标题#e#

n 在受影响区域设置区域设置交通需求管理措施,如在区域实施单双号限行、在交叉口增设公交专用信号等措施,通过抑制社会车流量保障公交车辆的正常运行不受影响。

(2)公交基础设施保障

n 在受影响区域周边设置临时公交蓄车区与始发车位,在途径线路可能受影响的情况下,保障区域始发运能供给;

n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在受影响路段设置港湾式公交停靠站,保障公交车辆的正常运行,同时减少因停靠对路段交通的影响。

(3)线路与站点调整

n 结合受影响区域公交线路运行方向、客流需求及疏解通道情况,临时调整线路在该区段行驶路径,必要时可增加始发线路或区间;

n 结合公交线路调整情况,就近迁移或新增公交站点。

针对不同类别的公交疏解区域,应结合相应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公交疏解措施。如针对一般路段节点,一般采取调整线路走向和站点即可,而对于客流走廊区段或者热难点出行区域,则需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1)、(2)、(3)措施配合一道实施,保障公交疏解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5 结 语

在现阶段国内各大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并积极引导出行方式向公共交通转变的背景下,需要改变以往轨道交通疏解工作偏重于对车流的研究,而应强化对大多数人公共交通出行保障的研究,通过加强轨道施工期间对公交基础设施与管理措施的保障力度,在有效保障轨道施工期间大多数居民公交出行的同时,提前引导区域交通出行向高效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的转变,对于进入轨道建设周期的相关城市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 深圳市综合交通设计研究院.地铁1-5号线施工期间地面公交疏解方案[R].深圳市.2011

[2]覃国添,申丽霞,王金秋.地铁施工期间交通疏解工作思路与方法[J].城市交通,2006(04).

[3]韦晨,孙俊.城市地铁站点施工期交通组织方案研究——以南京市地铁二号线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06(10).

获取专业指导

最新文章

服务流程

关闭

悠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