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11-29 分类:交通运输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们越来越重视桥梁施工中的地基处理技术。在施工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因此,如何避免和预防这些问题的发生直接关系到桥梁结构的安全。本文就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技术要点提出几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 高速公路 桥梁 地基 处理 技术 滞后
引言
随着地基处理技术应用的广泛,地基处理技术不断地进步发展,新的地基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地出现,在高速公路桥梁地基施工中这些新型的处理技术也更多的被应用。但由于土具有它自身的自然属性,我们应该针对其自然特性,为特定的地基选择最适合的处理技术,而不应该盲目的采用处理技术或只应用新的技术。
1、地基处理技术概述
地基处理通常是指运用人工置换、排水、夯实、注浆、挤密、热学及加筋等工程方法,实现对工程的不良地基实施改造及加固,并提高不良地基土的强度及稳定性,提高不良地基土的抗剪能力,改善不良地基土的压缩特性、动力特性、渗透特性及特殊土地基的不良特性,减少沉降及不均匀沉降.消除区域性土的冻胀性、膨胀性及湿陷性等,对地震时地基土的震动液化起到预防,使处理过的不良地基不必再进行深基础的建造及桩基的设置,并可预防建造物的不均匀沉降、倾斜及倒塌等现象的发生,经济效益明显。地基处理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在大量的理论研究及工程实践的基础上,取得了诸多进步,如对多种地基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地基处理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复合地基理论及数值运算有了一定的发展。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的地基处理技术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应加强针对特定不良地基做出真正合理的地基处理技术选择.进一步加快对复合地基理论的研究等。
2、我国高速公路桥梁施工时在处理地基中存在的问题
2.1在某种程度上,施工设计方案不适应当地的实际施工方案,通常来说,所设计的施工方案都会或多或少同当地的实际的施工状况出现不适应的状况,这也是高速公路进行桥梁施工过程中,地基处理技术存在的一个首要的问题。进行施工方案的设计时,必须考虑同建桥当地施工的条件和情况相适应,因为一旦设计出现了失误会导致施工过程中很有可能有孔斜、桩位的裂缝、桩断、混凝土的离析及坍孔等事故的出现。孔斜、缩孔可能导致钢筋笼无法正常放进去。而若桩位所处地域存在着溶洞或裂缝时,就有可能导致漏浆、护筒脚的穿孔以及坍塌等的事故的出现,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及其质量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使工程蒙受重大的经济损失。此外,不均匀的翻浆会导致桩身的混凝土出现离析的情况致使桩基混凝土强度受影响;气候的异常则会导致整个工程不得不暂停施工,这时由于已灌注混凝土已经凝固,因而相当有可能会引起断桩情况的发生。另外若不对施工当地具体的地质条件进行充分的考虑,一旦桥桩的地基所处的位置需要进行很大震动压力的承受时,稍稍不慎就会导致坍孔事故的发生。而这类问题都需要通过设计前对施工当地的地质水文等条件进行系统的考察来预防。
2.2所采用的地基处理技术相对较为滞后
通常来说,进行高速公路的桥梁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地基处理技术相对较为滞后,施工队伍对于先进的技术并不熟悉,因此不懂也不会采用较为高效的先进技术以应用于高速公路的桥梁施工过程中去。鉴于高速公路进行桥梁施工过程中地基处理的复杂性,因而地基处理技术的先进程度会对高速公路的桥梁施工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但是,多数桥梁施工单位仍不重视这个问题,进行高速公路的桥梁施工过程中不重视先进高效的地基处理技术的引入,仅通过经验及其惯用的处理技术来对桥梁地基进行施工,前瞻性及其系统性都相当缺乏。因而造成了地基处理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对地基的处理造成了相当严重的后果,导致整个施工过程都处于相当被动的局面。
3、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要点
3.1制定一项同施工地区具体地质环境相符的地基处理方案
鉴于上文所提出的首要问题,应当通过制定一项同施工地区的具体地质环境相适应的地基处理方案来解决。高速公路的桥梁所处地区所具有的独特的气候及地质水文条件会对整个工程的桥梁施工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决定了高速公路桥梁施工的质量和进度。因此,为了将此问题彻底的解决,要求进行地基处理设计方案相关人员不仅具有善于学习地基专业处理技术以及其他相关知识的态度,还应当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能力,视地基处理的设计方案为一项具体系统的工程,对地基处理相关的客观制约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综合系统的考虑,对地基的处理规范及其规程的涵义进行深刻的理解,能够对地基处理的实践过程中所得到的经验以及教训进行系统科学的总结,同时结合地基处理过程中所出现的具体问题,有重点地对地基处理的设计方案的不足之处进行相应原因的寻找和分析,尤其重视桥梁施工中地基同施工地区具体土壤的地层、流沙以及地下水等水文地质情况之间的联系。各个施工地区其土壤的地层、地质的具体条件以及具体的水文环境都具有其独特性和复杂性,如果不对其进行具体的实地考察将无法避免具体施工过程中这些特殊的地质水文条件对桥梁施工时地基的处理过程所产生的不确定性,因而,进行桥梁施工过程中地基的处理时,应当对此类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充分的分析和探究,以施工地区的具体条件为依据,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处理预案,设计出一个科学有效的高速公路桥梁施工地基处理方案。#p#分页标题#e#
以某地高速公路一大桥施工过程为例对上述方案进行具体介绍,拟建大桥为一座预应力混凝土的连续T 梁大桥,桥位所处地区的地貌为剥蚀丘陵,该线穿越606 线省道,其走向同606 线省道的夹角为90°左右。此地域的地势较缓,自然坡度为20°—25°,植被的发育较为普通;谷中的地势相对较为平缓,沟中有一溪流穿过。桥梁所在地位的地壳层整体稳定,其地震的基本烈度为Ⅵ度,地震的动反应谱特征周期是0.35s。上覆粉质粘土特征如下:褐黄色、湿且可塑,多为粘粉粒、粘性中等程度,少数碎石和角砾、含量约15%—25%、多数粒径为2-10mm,母岩以细砂岩岩性为主。角砾特征:褐黄色、湿—饱和、稍密—中密,含量为50%—60%、粒径多为1—4cm、最大块径为6cm,次棱角状,颗粒间多为砂质充填,少数含泥质,母岩多为花岗岩和粉砂岩岩性,强—弱风化状态。粉质粘土特征:褐黄或褐红色、湿且可塑,多为粘粉粒,中等粘性,局部含角砾约15%—20%。多分布在坡地地表。残积粘性土特征:褐红,稍湿且可塑,成分多为粘粉粒,中等粘性,局部有强风化状的碎块。通过野外的地质调绘,该地挤压碎裂且蚀变强烈、岩体破碎以同桥梁大角度的相交,均对桥梁地基稳定性的影响程度不大。桥梁所属地区其地下水的基岩中为裂隙—孔隙水。水位的埋藏相对较浅,有泉眼露出;坡地的风化基岩中为裂隙—孔隙水,水位的埋藏则相对较深,且水量贫乏。通过采钻孔所取的水样的分析结果,沟谷地段的地下水对于混凝土具有中等的腐蚀性,而坡地无腐蚀性,地表水则为弱腐蚀性。如果我们在设计时掌握了这一地段的具体地质条件的各种数据和特性并以此为依据,那么对该大桥进行地基处理时通过对此类地质条件的系统综合考虑即可制定一套同此地域独特地质条件相适应的地基处理方案,并可实现此方案的顺利实施。反之,如没有做到对此地具体地质条件的数据的充分掌握,那么设计出的施工方案很可能与实际情况不完全相符,从而在按此方案施工时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既影响工程质量也影响工程进度,严重时会发生重大的质量和安全事故,造成重大的人生伤亡和财产损失,社会影响很坏。在我国近几年的桥梁施工中也发生过因地基处理设计方案不符合实际情况导致桥梁倾斜、下沉甚至垮塌的事故,新闻媒体都有披露这儿就不在一一列举了。
3.2积极学习并使用现代化的地基处理技术
当前,应用现代化地基处理技术已经成为实现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的一项最主要的技术之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在高速公路桥梁建设过程中也相当重要。桥梁设计及建设等相关人员进行相应地基的处理过程中应当充分重视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以保证桥基的质量。
例如,进行地基的处理时,当前较为先进的CFG 桩复合地基的处理技术的应用已经相对较为广泛了,因此,进行高速公路桥梁的建设时,应当重视此技术的应用。此技术的优点是施工的速度快、成本较低,操作较为灵活和方便、施工的质量较高,同传统技术相比,此技术的优势相当的明显,此技术能够将传统地基处理所出现的三大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充分满足桥梁施工对于施工的进度及其质量以及成本的控制等方面的要求。
4、结束语
简而言之,应对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的地基处理技术给予相当的重视,通过有针对性的地基处理方案的设计,结合现代化地基处理相关的技术,确保高速公路桥梁工程的质量,为车辆提供一个安全高效的交通运输通道。以上几点仅是自己对高速公路地基处理技术粗浅的看法,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苏文建,赵坚. 论道路桥梁施工中预应力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1).
[2] 查华阳. 铁路地基处理的设计与施工——以沈阳地铁一号线一期工程车辆段为例[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0,(06).
[3] 徐贵学. 高速公路高填路堤施工技术及软土地基处理[J]. 中外企业家,2010,(06).
[4] 刘雪飞. 地基处理技术及方法[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09,(03).
[5] 曹天平. 浅析高速公路桥梁施工技术[J]. 工程技术,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