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湖县交通建设持续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时间:2013-11-29 分类:交通运输

江苏省建湖县地处黄海之滨,背倚苏北平原,占地面积1154平方公里,人口80万,素有\"水乡明珠\"之称。\"十一五\"期间,建湖县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积极争取项目,加大地方投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迅速发展,计划投资12.37亿元,实际完成投资23.4亿元,在公路、航道、客运站场、港口等方面都取得了瞩目的成绩。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作为一名具体从事该县交通工程建设管理的工作人员,对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交通建设发展前景,结合平时工作积累,作一点个人的思考与建议。

一、建湖县交通建设的现状与评价

(一)现状

公路建设:\"十一五\"期间,建湖县实施了盐徐高速建湖连接线、省道231建湖段、盐徐高速与省道231连接线、204国道建湖段改扩建、234省道建湖段等重点工程,共建设一级路110公里(其中新建68.3公里,改扩建41.7公里),二级路122公里,三级路81.5公里,四级路496.7公里,农桥295座,基本形成以干线一级公路为主、县道二级公路为辅、农村三四级公路为补充的公路网络,县通镇道路已全部达到二级路以上标准,全县村村已通上硬质化路面,县开发区、县高新区、上冈镇产业园、近湖镇民营工业园等\"二区三园\"已全部通上高等级公路。

航道建设:\"十一五\"航道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提高等级,保证畅通\"的总体原则下,充分发挥航道的经济运输效能,完成建口线航道县城段五期护岸工程,计537.6米;完成了建口线航道建湖县城段四、五期护岸墙前土疏浚工程,疏浚土方6万立方米;实施盐益线航道夹荡港段第一期、二期疏浚工程,疏浚土方计5万立方米。

客运站场建设:建成一级客运站建湖县汽车总站和二级客运站上冈客运站,完成九龙口、沿河、恒济、钟庄、高作、冈西、冈东等7个镇客运站建设。

港口建设:开工建设盐城内河港建湖港区里下河作业区内河港池,盐城内河港建湖港区上冈作业区已开始开展前期工作。

(二)评价、

1、公路建设速度明显加快。

五年间,建湖县交通建设实际完成投资额23.4亿元,平均每年完成投资额4.68亿元;道路建成总公里数810公里,平均每年建成道路162公里;农桥295座,平均每年建成59座,等等,以上这些数据说明,\"十一五\"期间建湖县公路建设发展迅速,全县公路技术等级尤其是路面结构有了较快的提高,路网密度居全市前列。

2、交通建设和交通运输对促进该县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从交通建设的角度上看,交通建设能有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盐徐高速公路是横贯苏北腹地的一条重要的东西向交通要道,在建湖县境内自西向东穿过县城南部;204国道位于建湖县境东部,是上冈、冈西等镇与外界衔接的重要道路;231省道位于建湖城区东部,是开发区、芦沟、宝塔等镇与外界衔接的重要道路;233省道位于建湖县境东部,与204国道和233省道分别相交,是庆丰镇与外界衔接的重要道路;234省道位于建湖城区北部,与建设中的建阜高速公路立交,与231、233省道相交,是建阳镇与外界衔接的重要道路。建湖县已形成区域交通枢纽。全县县乡公路和邻县出口均为二级沥青油路。多条干线及农村公路的修建或开通,改变和兴起了地方建设,形成各类市场和生产要素的集聚,直接对经济增长有拉动的作用。

从交通运输的角度来看,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血脉的交通运输,建湖县陆上、水上两种运输方式齐头并进,保证了客货的进出,加快了经济的流通和循环,为该县经济长期稳定持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建成的道路养护管理呈现不均衡性

建湖县公路养护管理实行分级管理制,国、省干线及农村公路中的县道由县公路管理部门进行养护,农村公路中的乡道、村道由各级人民政府养护管理。由于该县农村公路量大面广,加之已建的通村道路技术等级低、安保设施不健全以及养护管理缺乏资金等问题,形成养护\"缺位\",制约了农村公路综合社会效益的发挥。

综上所述,建湖县的交通建设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下阶段要做到交通建设的持续发展,跨越发展,建设任务仍很艰巨,明确和抓紧实施持续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建立和完善建设与管理措施的长效机制已迫在眉睫。

二、建湖县交通建设持续发展的规划思路和主要任务

在\"十五\"期间,建湖县将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民心工程,抢抓机遇,强势推进,在江苏省率先实现了农村公路村村通,解决了道路\"通\"的问题;在\"十一五\"期间,建湖县以国省干线建设为主、农村公路建设为辅,建成省道231、省道234,对204国道进行了改扩建,打通了多条建湖县城对外联系的便捷出口,同时农村公路建设形成村村联网,交通又解决了道路\"畅\"的问题。在下阶段,建湖县交通建设应主要解决\"快\"的问题,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为该县打造文明城市、卫生城镇、园林城市提供强大的交通保障。

\"十二五\"交通规划思路:依据建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积极拓展建湖毗邻盐城中心城市和沿海县份的优势,实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由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向高水平、全面、协调发展。建湖综合交通发展规划现阶段在提高公路交通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内河航运、港口、高速公路和铁路运输综合能力,增强与沿海高速公路、连盐铁路、射阳港口和国省干线连接的快速通行能力,形成集装箱和大宗货物的集疏运通道,构建衔接有序、相互配套、互为补充的集疏运体系,服务建湖特色产业,推进\"二区三园\"建设,实现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p#分页标题#e#

\"十二五\"交通建设主要任务:

1、公路建设

根据《建湖县综合交通规划》和《建湖县县道公路网规划》,国省干线公路避开集镇,开辟新路,全面提升道路标准和通行质量。县道公路网加强镇与镇之间、开发区及产业园与国省干线及港口之间道路连接,解决\"断头路\"、\"瓶颈路\",缩短各镇、县\"二区三园\"到达国、省道的行程时间,提高公路网的覆盖度、密度和网络化的水平。构建\"六纵六横\"道路框架。

2、铁路建设

依托新长铁路和连盐铁路,扩建建湖火车站货运站,改造站前公路和广场,提升客、货运能力,建设县城和省道至火车站快速通道的基础上,重点实施新长铁路建湖段复线电气化改造、连盐铁路及上冈支线、火车站广场改造工程等3个项目。

3、港口建设

发挥通榆河、黄沙港高等级航道的优势,加快内河港口及二类口岸建设,提升建湖物流水平。重点实施盐城内河港建湖港区里下河作业区、盐城内河港建湖港区上冈作业区、内河二类口岸等项目。

4、航道建设

坚持\"提高等级,保证畅通\"的原则,充分发挥航道的运输效能。建湖县现有通榆河航道三级,盐宝河航道四级,黄沙港规划四级,盐益线、建口线五级,射阳河、阜宝线六级,串场河、东塘河、蟒蛇河七级。重点实施黄沙港整治工程、建口线五级航道达标工程、盐益线航道整治工程、通榆河运河航道创建国家级文明航道工程等项目。

5、客货运站场

客运站场在现有的建湖汽车客运总站和上冈客运站基础上,为适应城市未来发展需要,满足居民出行的需求,县城消除客运服务的\"盲点\"区域,建设一座三级综合客运枢纽,为铁路旅客中转、换乘提供方便;完成各镇客运站场建设,构建层次分明,合理分工的客运体系。货运站场主动对接港口、铁路,增强多式联动功能,全面提升货物运输的服务水平。重点实施城北综合客运枢纽、乡镇客运站场建设、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里下河物流中心、上冈通榆河港口物流园区等项目。

三、实现交通建设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1、建设资金压力较大。

建湖县的交通重点工程建设资金主要依托省交通厅补助,辅以县级财政配套一部分。随着建设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而省级下达项目数量的逐步缩减,省厅补助难以争取,县级财政配套能力又相应不足,交通建设资金压力越来越大。

2、建设队伍有待提高。

队伍建设主要分二块,一是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建湖县交通部门拥有的建设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仅10余人,难以满足全面铺开的交通建设局面。二是施工队伍水平有待提高。建湖县施工队伍的主要问题是队伍杂、规模小、素质不高,很多施工队伍通过征集有资质的施工单位取得建设资格,但实际施工水平不高。

四、实现交通建设持续发展的目的和意义

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看,当今社会,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建湖县县委、县政府根据省市对该县的发展要求,适时地提出了\"四化联动\"即——\"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经济国际化\"的发展战略目标。为适应该县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交通必须先行,要实现持续发展。

从交通建设的构成看,江苏沿海大开发的战略为建湖县的交通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所以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战略机遇,采取一切可行的方法,利用一切有利的因素,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把机遇带来的可能性迅速转化为现实的持续、跨越式发展。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整体推进,适度越前谋划建湖县交通建设新跨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五、实施交通建设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要实现交通建设持续跨越式发展,建设规模大,涉及面广,投资额巨大,融资压力大,技术难度高,如按现有的力量和习惯的思维方式是很难完成这一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为此,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明确责任,全县上下统一思想认识,让全社会都了解、重视和支持交通建设,树立敢于面对问题的勇气,努力培养研究问题的热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超前规划,加强管理。

交通规划是整个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专项规划,是一项综合性很强、涉及面很广的基础设施规划,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规划是龙头,也是生产力。要从与全省、全市交通网相衔接的角度考虑,从全县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角度考虑,从打造水上园林城市的角度考虑,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出行需要的角度考虑,深入群众,深入研究,着眼长远,立足当前,远近结合,以近为主,整体推进,制定一个适度超前、全局性、前瞻性的交通建设规划,经过上下的充分讨论,吸收各方面意见,及时组织评审并按程度进行报批,认真组织实施,提高管理效能,确保管理到位,加强对项目的前期、开工、建设、质量、造价、监督等全过程管理,以确保跨越式发展的顺利推进。

3、合力共建,兑现政策。

交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关系,不仅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也需要土地、林业、水利、环保等诸多相关要素的支持。各相关部门要能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对公路建设予以大力支持。#p#分页标题#e#

4、创新机制,强化监督。

要实现持续发展,必须把握和处理好发展与改革的关系。在思想上,牢固树立以发展是第一要务,以发展克服困难,以发展赢得未来,以发展体现价值,用发展的思路,改革的办法来解决持续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在机制上,要以改革促效率,以改革促成果,积极探索新机制,创立新体制。

一是突破前期工作机制。能不能实现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前期工作能不能跟上。如果项目审批、土地征用等政策处理方面不能实现突破,势必影响建设进度,所以要在项目前期审批阶段花大力气,确保建设项目无障碍施工。

二是突出投融资体制。持续发展的建设资金需求是十分巨大的,做到\"争取为主,多方筹资\",充分利用沿海大开发的有利机遇,建设项目的省补资金积极争取,同时要利用土地、民工等资源,引导企业家投资,必要的时候可以举债建设,形成多元的投资体系,保证建设资金上的需求和供给。

三是创新激励机制。激励能够产生动力。只有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大家主动参与到工作中来,才能把各项工作做好,交通建设也是如此。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统一规划,分年实施,统一标准,分类指导\"的原则,简政放权,形成领导重视,责任明确,部门配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这种机制不仅要在交通建设管理中推行,而且要在建成后的公路养护管理上实行,形成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养护机制,切实做到\"建成一条、养护一条,边建边养,建养结合\",实现全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制度化、正常化、规范化。。

四是创新监督机制。把交通建设项目建设成精品工程、廉政工程和民心工程,是建设者的愿望,也是上级领导的希望,更是老百姓所期望的大事。但能否真正落实,关键是看监督有没有到位。所以抓好工程的监督,无论是政治意义还是经济意义都非同寻常。首先是要从源头上预防,从教育入手,建立思想素质上的防线,自觉抵制各种腐蚀和不正之风;其次是要加强对交通建设项目的程序、招投标、设计变更和工程财务管理等重点环节的监督,对违法违规的人和事,一定要及时处理,决不姑息迁就,逐步形成无孔可入、无洞可钻的监督工作新机制。

5、科技兴交,人才强交。

\"科技兴交\",即积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真正实现交通现代化。而交通信息化是交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实现交通跨越式发展的技术保障和有力支撑。推进信息化建设,可以改善公共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可以提高交通管理人员的素质、改进管理方法、提高交通建设运作效率,加快信息传递、简化行政运作环节和程序、降低运作成本。因此,要高度重视交通信息化建设,紧跟省市交通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领导,积极培养干部的信息化理念,大力推广办公自动化,开通与省、市联网的交通业务网络和视频、音频系统等,真正实现"高效率运转、高质量服务、高要求管理"的要求。

\"人才强交\",即建设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解决当前交通人才紧缺瓶颈,为交通事业实现持续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员和技术保障。一是大力加强交通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在交通建设实践中跟踪、考察、识别和培养、锻炼干部,讲台阶不唯台阶,重学历不唯学历。同时,要以培训为主渠道,积极组织各类学习培训,着力提高交通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二是加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坚持引进和培养并举,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法,破除传统的人才观和用人观,思贤若渴求人才,不拘一格选人才,打破常规引人才,扬长避短用人才,以切实解决我县交通人才紧缺的问题。

以上是我对如何组织建湖县交通建设持续发展的一些浅见,想法和建议还不是很成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提升理论水平,提高工作能力,为建湖县交通建设持续发展作一个交通人应有的努力。

获取专业指导

最新文章

服务流程

关闭

悠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