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11-29 分类:交通运输
摘要:在市政道路和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一些工程质量问题。针对这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文章分别对桥梁工程和道路工程的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进行分析,并提出适当的监控措施,使工程质量处于受控状态。
关键词:质量控制;控制措施;桥梁工程;问题分析;
一. 桥梁工程
1.1 基 础
1.1.1 沉入桩
(1)控制好沉入桩的桩位。现场监理必须根据测量复核过的控制桩来复核墩台的小桩位,如果桩位出现差错将直接造成经济损失,有时甚至连补桩的余地都没有。因此现场监理必须认真看懂设计图,正确理解设计意图,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斜交墩台的桩位要加倍注意,首先要分清设计提供的辅桩是垂直于道路,还是顺桥墩中线,不搞清楚会酿成大错。可通过采用经纬仪来校核小桩位,校核施工单位放样是否正确。
(2)控制好桩的垂直度。桩身不垂直往往会造成桩顶破碎或断裂,其中P H C 桩更为敏感。现场监理在巡视中要加以控制并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控制,在打入第一、二节桩时,仪器不离人,有倾斜及时纠正。
(3)控制好预制混凝土桩的质量。制桩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沉桩作业,比如,上节桩的顶面不平整,施打时桩面极易破损,严重者就影响沉桩。监理在工序抽查中可采用角尺进行,以保证桩顶水平。
(4)控制好打桩次序,以减少土体的挤压影响,确保沉桩顺利进行。打桩次序应根据地形、土质和桩的布置密度决定,一般按以下规定执行:由一端向另一端进行,当桩基毗邻构筑物时,宜由邻近构筑物一侧向其他方向施打,有深浅桩时,宜先打深的,后打浅的。
(5) 控制好桩与桩之间的焊接质量。焊接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桩身质量,根据规范规定打入桩要按一定的比例做低应变动测试验,采用弹性反射法,对桩身结构完整性和桩身质量作出评估,特别是Ⅰ、Ⅱ、Ⅲ、Ⅳ类桩。Ⅰ类桩是无缺陷的完整性;Ⅱ类桩只有轻微缺陷,不影响正常使用的缺陷桩;Ⅲ类桩是有严重缺陷,影响正常使用的缺陷桩;Ⅳ类桩为断桩。工程上不允许出现Ⅲ、Ⅳ类桩,一旦出现必须补桩。对于优良工程来说Ⅰ类桩必须在85% 以上,因此接桩质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现场监理除了加强巡视抽查外,还必须对操作者进行质量意识教育。
(6)控制好送桩的标高。江苏地区的桥梁其桩基大部分是磨擦桩,一般以标高控制为主,也有设计单位提出标高和贯入度双控,所以规范规定桩尖标高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只有100 mm 。现场监理必须事先核对好送桩的记号,以确保桩尖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7)控制好堰内打桩的桩位。在围堰内打桩常常发生桩位走动,其桩群中心与设计值有较大的偏心。处理办法:一是首先要督促施工单位确保围堰质量,填土前必须要清除淤泥,并注意填料的质量及密实度;二是在拔桩时预留一个移动量,即使有少量走动,使桩位仍在允许的偏差值内;三是注意打桩次序,先打岸边的,再打靠河中心的,以减少挤动。
1.1.2 钻孔灌注桩
(1) 控制好钻孔平台的平整。只有平台呈水平状,才能确保钻孔垂直。
(2)严格控制好钢筋笼的顶面标高。钢筋笼的长度设计是根据受力状况决定的。一般桩的下端不设钢筋笼,如果没有得力的措施和数据,难以保证钢筋笼的顶面标高。现场监理要对钢筋笼的顶面标高予以校核。
(3)控制好灌注水下混凝土的几个要点:①水下混凝土的强度应比设计桩身强度提高15%~25%,在做配比时就要引起注意;②坍落度控制在16cm~22cm;③灌注水下混凝土应连续进行,严禁中途停顿,导管埋入混凝土内的深度以3m~10m 为宜,最少不得小于2m,最大不得大于10m;④混凝土灌注的高度应比设计桩顶高出一定高度,其最小高度不宜小于桩长5 % ,且不应小于2 m 。
1.1.3 承台
(1)承台开挖后要及时测量基桩位置的偏差值和桩顶标高,不少施工单位都是关门造资料,不到现场实测。现场监理要督促施工单位实际丈量,以确保资料的真实性。
(2)抽查模板尺寸时要特别注意其中心座标,同时还要注意模板的刚度,不能只注意其几何尺寸。
(3) 必须认真检查立柱、桥台伸入承台的主筋根数、直径特别是保护层。
(4)控制好基坑回填土的质量。施工单位对此很不重视,一般只松填,无密实度可言,有的还带水回填,现场监理必须予以制止。因为承台周围正好是盖梁和现浇箱梁立支架的地方,填土没有密实度,支架就会产生较大的下沉量,使结构标高难以控制。
1.2 下部构造
1.2.1 台身、墩柱
(1)承台建成后在施工台身和墩柱前,要再一次核对墩柱的中心座标,以确保墩柱的正确位置。
(2)模板一般都采用钢模。钢模的平整度、几何尺寸、刚度在出厂前要做严格检查;立柱立模后,要检查钢模的垂直度,两个方面都要检查。
(3)混凝土的浇捣质量直接影响工程的外观。要做到不漏振,振动棒要快插慢提,以减少水孔;拆模后,监理要注意检查,然后根据天气情况进行养护。
1.2.2 盖梁
(1)在不等跨的盖梁中,盖梁中线与立柱中线都留有一定的偏心值,这一点施工单位容易疏忽,造成板梁架不上去。测量监理要对盖梁的中心座标进行复测预控。
(2)盖梁一般采用预应力混凝土,配有一定数量的钢束。在检查钢筋的同时,要十分注意检查预应力钢束的根数和束数以及钢束的位置。#p#分页标题#e#
(3)当盖梁混凝土的强度和龄期符合设计要求时才能开始张拉,张拉前应对张拉设备进行标定。
1.3.2 伸缩缝
伸缩缝的施工质量很重要,不专心施工就会产生跳车现象。为此:
(1)梁缝内的杂物要清理干净,以确保梁体能自由伸缩。
(2)型钢安装时,要掌握好安装时的缝宽,型钢的平整度直顺度,以及型钢与预埋筋的焊接质量。
(3)钢纤维混凝土的浇捣一定要做到混凝土面一侧与黑色路面平齐,一侧与型钢平齐,掌握宁低勿高的原则。
二 . 道路工程
2.1 测量控制
督促施工单位做好施工前的测量工作,检查施工单位临时水准点和控制桩的维护情况并记录,并对水准点、控制桩进行复核并签证。施工过程测量控制,严格要求按照三级复核程序,即施工单位放样、复核无误后,报监理复核。误差值必须控制在允许误差值内。督促施工单位及时完成测点任务,并加以测量保护,监理检查、记录并复核签收。
2.2 原材料控制
督促承建单位严格把关。大批量材料应制定进料计划,监理根据材料计划和到场通知,检查材料外观和质保单,检验合格,现场见证施工单位取样复试,复试合格后方可用于本工程。监理应以一定比例进行抽检。
2.3 成品、半成品质量控制
成品、半成品进场前,施工单位应向监理提供产品规格、数量、厂家品质招标等质量单进行报批;查验合格后,督促施工单位把好进场材料验收关,监理检查质保单和外观质量,对不符合要求的拒收或剔出,不得在本工程中使用。
2.4 道路工程
2.4.1 路基处理监控
(1) 监理措施。监理应对现场不同土质进行取样,检测最佳含水量与最大干密度。审核针对本标段软土路基施工组织设计,要求施工单位列出可能出现的质量通病,在施工中如何预控在先。提出根据沿线地形、地基土的性质、路堤填筑高度、桥台接坡变坡率、工期要求等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监理按设计、操作规程进行巡视。在填筑阶段,监理工程师对照技术规程,对纵横盲沟设置,分层填筑,排水措施,纵横坡设置等工序,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并严格监控含水量、辗压质量,均要符合技术规程与设计要求,按逐段、逐层进行检验、验收、签认。
(2)监理手段。选派测量、土工检测专业监理工程师进行监理。配备测量复核仪器,控制线型,填筑厚度,填筑密实度。对不同材料,按不同施工方法填筑的严格把好填筑质量关,防止出现翻浆、路基的滑坍和缺口、边坡松软、纵横坡不顺、路肩积水、路床压实度、宽度不到位。对质量隐患要预控在先。通过检测及外观检查,使得路基质量得以保证。监理对土源要进行直观辨认,发现异样,即向施工单位提出重新鉴定最佳含水量与最大干密度要求,调整辗压土壤的含水量达到最大密实度。
(3)抽检频率。监督施工单位对不同土质进行最佳含水量与最大干密度的测定,报监理签认后进行填筑,必要时监理进行平行检测,抽检率10% 。线型、纵横坡、标高的放样复核,监理抽查3 0 % 。
(4)质量控制要点。河浜处理淤泥挖净,二灰比例准确,拌和均匀,确保分层碾压密实度。机动车道原状土不受扰动,清除耕植土,碾压达到标准,机动车道要上黄土,密实度达到要求,碾压轮迹小于5mm,不得有弹簧土,宽度、标高、轴线、平整度达到标准。达不到标准的要翻挖重填,对盲沟按标准进行检查,并按规定进行关键工序验收。
2.4.2 石灰土质量监控要点
(1)在监理大纲的框架下,结合进场后工程现场具体环境,编写石灰土专项监理实施细则经委托人认可,提前下达给施工单位,作为编写专项施工方案或组织设计的导向文件。
(2)审查石灰土路基施工组织设计,重点审查其质量目标,注意检测石灰土的宽度、厚度、纵断高程、横坡平整度与压实度的检测频率与检测方法。
(3)石灰土施工前,先对路基进行验收,并检查路基培土和排水设施是否符合石灰土施工需要。
(4) 石灰土分层铺布、分层拌和、分层碾压,压实厚度控制在15cm~20cm,松辅系数由实际确定,宜控制在1.4~1.6。
(5)石灰土拌和时必须边拌和边控制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如土方干燥,应在前一天适量洒水\"闷料\",以确保混合料拌和均匀。
(6)石灰土应用8 ~10t 钢轮双轮压路机碾压,自路边向路中进行。
(7)石灰土养护期间应用塑料薄膜覆盖以保持表面湿润,必要时可揭开薄膜适量洒水,严禁用水管直接冲水,养生期不得少于7 天。
三 .结语
总之, 对于市政道路与桥梁工程质量问题,监理人员必须认真对待,要探索、解决、处理好这些问题, 不但需要主管部门的协调、管理和支持, 更需要我们监理企业自身的重视, 执业人员的不懈努力。只有这样, 才能不断提高监理工作的效率, 提高工程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