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论文发表刍议沥青路面处治及挖补方法

时间:2013-11-29 分类:交通运输

  摘 要:沥青路面的质量主要取决于设计和施工质量。但养护工作特别是对路面病害的及时处治及挖补,对保证和改善路面质量关系重大,如果处治挖补及时,就可以延长路面的使用年限,挖补处治跟不上,将会加速路面损坏。因此加强沥青路面处治及挖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关键词:沥青路面,处治,职称论文发表,挖补

  一、几种常见病害的处治

  1.裂缝、网裂、龟裂

  裂缝、网裂、龟裂多在低温季节出现。随气温继续下降而逐渐扩大。轻微的裂缝、网裂,当气温上升,油料末老化的能自行愈合。

  (1)产生的主要原因。土基和路面基层,由于温度变化,冬季冰冻产生的冻胀。导致路基和基层裂缝、使路面层出现网裂和龟裂。在水文条件不利的情况下,路面基层和土基的水稳性差。含水量逐渐增加。强度减少,路面层出现网裂,并逐渐扩大为龟裂。尤其是在春融季节更为严重,可能出现翻浆,使路面层大面积损坏。土基和基层不密实,路面整体强度不够,会引起不规则的网裂和龟裂。沥青质量差或材料老化变质.黏结力降低,延性差,也会引起裂缝和龟裂。

  (2)处治方法。裂缝、网裂、龟裂应根据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处治方法。在高温季节全部或大部分可愈合的轻微裂缝,可不加处理。在高温季节不能愈合的轻微裂缝.可采用两种方法进行处治。将有裂缝的路段清扫干净,并均匀喷洒少量沥青(在低温、潮湿季节宜喷洒乳化沥青),再匀撒一层2—5ram 的干燥洁净石屑或粗砂,最后用轻型压路机将矿料碾压。沿裂缝涂刷少量稠度较低的沥青。对于路面的纵向或横向的裂缝.应按裂缝的宽度按以下步骤分别予以处治:① 缝宽在5ram以内:先用扩缝机对裂缝进行扩缝之后,清除缝中杂物及尘土,将灌缝料灌入缝内,灌入深度为扩缝深度,灌缝表面应饱满。②缝宽在5nml以上且裂缝不规则如网裂、龟裂,表面清除干净,用橡胶沥青或其他热稳定性及抗裂性较好的沥青材料先刷一层,然后贴一层土工毡布,土工毡布上再撤一层沥青材料,然后撒米石通车。还可以采取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封层厚度宜为3—6ram;加铺沥青混合料上封层,或先铺设土工合成材料后,再在其上加铺沥青混合料上封层。由于土基、基层强度不足或路基翻浆等引起的严重龟裂,应先处治好基层后。再重作面层。

  2.坑槽

  路面由于矿料松散。出现大小不同,深浅不一的坑凹,成为\"坑槽\"。

  (1)出现的主要原因。路面出现小块松散,或严重裂缝等病害,来能及时修补;基层强度不够,稳定性不好,面层裂缝局部渗水基层湿软:路面尚未成型,受到机动车紧急刹车,出现坑槽。或受力冲击(机械碰撞、重物冲击等),路面遭到破坏:混合料拌和不匀,沥青用量少,在行车作用下主骨料散失等。

  (2)处治方法。对路面的基层完好,仅路面层有坑槽的处治方法:按照\"圆洞方补、斜洞正补\"的原则,划出所需修补坑槽的轮廓线。沿所画轮廓线开凿至坑底稳定部分,其深度不得小于原坑槽的的最大深度。槽底、槽壁应不松动并清除粉尘、杂物,并涂刷粘层沥青。填入沥青混合料(在潮湿或低温季节宜采用乳化沥青拌制的混合料)并整平。用小型压实机具或机械将填补好的部分压(夯)实,新填补的部分应略高于原路面,如果坑槽较深(100nlm 以上),应将沥青混合料分两次或三次摊铺和压实。热补法修补:采用热修补养护车,将加热

  板加热坑槽处路面。翻松被加热软化铺装层,喷洒乳化沥青,加入新的沥青混合料,然后搅拌摊铺,压路机压实成型。若因基层局部强度不足等使基层破坏而形成坑槽,应先处治基层,再修复面层。

  3.沉陷

  路面、路基有竖向变形,路面下凹,深度20mm 以上,叫做\"沉陷\"。

  (1)产生的主要原因。均匀沉陷:这种病害多发生在高填方路堤的部位,由于在施工中未能达到要求的密实度,往往出现大面积的均匀沉陷,一般不会引起路面的损坏,往往出现各种裂缝。不均匀沉陷:路基填土种类差别较大,或密实度不均匀,常会引起不均匀沉陷,使路面遭到破坏。局部沉陷:路基局部地段填筑不密实,或路基有空洞,坟墓、树坑、沟槽或路线跨越废旧河沟而回填不密实,就会引起局部沉陷,使路面遭到破坏。

  (2)处治方法。①路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局部路面沉陷,若土基和基层已经密实稳定。不再继续下沉,可只修补路面层,并根据路面的破损状况分别采取下列处治措施:路面略有下沉,无破损或仅有少量轻微裂缝,可在沉陷处喷洒或涂刷粘层沥青,再用沥青混合料将沉陷部分填补,并压实平整。因路基沉陷导致路面破损严重,矿料已松动、脱落形成坑槽的,应按后面提到的挖补施工技术处理。② 因土基或基层结构遭到破坏而引起的路面沉陷,应处治好基层后再重作面层。③ 桥涵台背因填土不实出现不均匀沉降的,可视情况选择以下处理方法:挖补沥青面层。在沉陷的部分加铺基层后重作面层:对于台背填土密实度不够的,应重新作压实处理,台背死角处的压实宜采用夯实机械;对含水量和孔隙比均较大的软基或含有有机物质的黏性土层,宜采取换土处理。换土深度应视软层厚度而定。换填材料首先应选择强度高、透水性好材料。如碎石土、卵砾土、中粗砂及强度较高的工业废渣,且要求级配合理;采用注浆加固处理。#p#分页标题#e#

  二、沥青路面挖补施工技术

  上述裂缝、网裂、龟裂、坑槽、沉陷、翻浆等常见病害,如果病害范围小,交通流量不大。超载不严重,可按上述常规方案进行处治。对于干线公路,超载严重路段往往形成的病害不是小范围的,而是全局性(大面积)破坏性的,就要采取挖补的方法进行处理。下面就沥青混凝土面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结构形式的挖补技术进行归纳总结,供施工中作为参考:

  1.挖补施工的原则

  病害有多深处理多深,有多大处理多大,不留隐患。特别是沉陷大部分是由于路基或基层遭到破坏.必须挖到破坏层,如果下挖过程中,石灰土处于潮湿状态,且不是块状,说明失去承载力,必须挖去。挖好后基坑回填采用的结构形式应高于原结构形式(即老路结构形式)。开挖后坑槽能满足压路机作业的用6%水泥稳定碎石换填。用压路机压实。坑槽面积不能满足压路机作业的用C15砼换填。用振捣棒与平板振实。

  2.坑槽开挖要求

  所划范围一定要将病害全部包裹进去.同时所划边线要与路中心线垂直或平行。

  切割:切割线型一定要直,不得出现巨齿型、弧线型等。深度尽量达到一个结构层深度(除面层外)。否则在开挖时容易挠动周围边部。引起新的破坏。

  开挖:无论是用破碎锤、挖掘机或其他大型机械,其作业面要距切割边线至少50em.以免挠动边部。沿老路结构层分层开挖,以便找出结构破坏的深度范围,病害到哪个结构层挖到哪个结构层。沿切割线的周围最好用风镐、钢钎等动作小的设备施工。以免挠动边部,同时在作业时一定要使坑壁四周垂直、无松动。

  3.回填施工

  准备工作:坑底应清扫干净,坑壁四周及坑底应洒水湿润。各种压实机具、混合料拌和与运输按水稳碎石技术规范要求作好准备。

  回填施工:每层回填厚度根据压实机械的不同,原则上虚铺不超过300mm。压实度不超过200mm,最小厚度不能小于100ram 。分层回填,先将槽底摊铺找平,以保证上面各层的结构厚度。每个坑槽的回填最好一次完成,并且不得超过水泥的终凝时间(3-4h)。每层压实后其纵向及横向的结合部是压实的薄弱环节必须重新整平再用振动夯夯实,否则不得进行上一层的回填,最上一层的回填,严格控制预留面层厚度(一般为180~200ram)平整度,挂线整平,稳压后二次整平。每层在回填时。其四周边部注意大料不要过分集中或者将大料匀走留下细料以便四周密实不透水。

  三、结束语

  沥青挖补虽然是常见病害处理。但随着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重型交通的发展。经我们挖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在挖补中寻找更先进的施工工艺。

  参考文献:

  [1]上海市公路管理处团组织.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 073.2—2001).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2]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获取指导 论文模板

最新文章

关闭

悠悠期刊网